鐵花不僅反映了民居生活面貌和工匠手藝,也反映了地方建築和建材演進的歷史,是一道寶貴美麗的住宅風景,也是許多人對老家記憶的一部分。只是,如今這樣的鐵花已越來越少見。
大約10年前,設計教育工作者符策剛開始利用拍照記錄的方式,採集了檳城、雪蘭莪、吉隆坡等地一系列盛行於50至70年代,涵蓋華人、印度人、錫克人、馬來人家的各色各樣的鐵花照片,希望透過鐵花,來探索設計的語言意義和社會生活現象的關係。
ADVERTISEMENT
一同來欣賞,這些精緻獨特、帶有歷史意義的鐵花風景。
報道:蒙慧賢
圖:受訪者提供
“早期從事設計規劃和裝修工程時,我經常有機會接觸從事鑄鐵、藤製、木工、水泥、手繪廣告牌等的師傅工匠,他們大多數沒受過工藝訓練或美術教育,卻能透過巧手巧思,把每個原件慢慢組合起來,變成精緻的工品,覺得不可思議,也很佩服他們。”
因為工作關係,符策剛對鐵花漸漸產生興趣,開始從現代設計的概念出發,去認識這些手工藝背後的故事和工匠知識,進一步瞭解這些工藝行業背後的社會與經濟脈絡。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鐵花就在我們生活周遭,就待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當時符策剛居住在八打靈老社區附近,他試過以騎腳車方式遊覽八打靈老社區的花園排屋,採集鐵花照片。每當出差或出遊時,他習慣走訪和拍下當地有趣的鐵花照片。也是在深入探討以後,才發現人們平常都不會留意的住宅風景,原來藏著許多的生活面貌和歷史印跡。
他笑說:“當你走在早前建立的花園排屋,無論是散步或騎腳車,老屋各自的設計,配上各戶人家栽種的花草樹木,就是很美的一道風景。”
多元化造型鐵花日益趨少
五六十年代生產的鐵花,主要用生鐵鑄造,容易生鏽,加上本地氣候潮溼,幾乎每隔5年或三四年就得重新油漆。儘管鐵花在照顧保養上較為麻煩,在符策剛看來這反倒能促成一次家庭活動:“就好像我們每年都會有個大掃除,每5年做一次翻新,而這翻新不是由裝修師傅做的,是自己買漆自己來油,會有一種‘自己的家,自己打造’的感覺。”
80年代末90年代以後,隨著工業材料和技術的發展轉變,人們紛紛轉去使用不鏽鋼材質的門窗,形狀設計上也偏向簡單的直線和幾何造型,少有像鑄鐵的花朵、魚兒等扭轉造型那般活潑有趣。加上一些大型的房地產商,為了打造花園住宅的一致性,會對住宅外觀設立一套規範要求,讓新式的排屋門窗,看上去幾乎是大同小異。
幾何造型鐵花有通風和採光效果
符策剛分享,在採集時,同一區或同一排屋的鐵花雖然有很多重複的圖形,卻總會發現些許驚喜,例如上端或中間加上小巧的幾何圖形裝飾,又或上了不同的漆色,同中有異,那一點點的差異如果快速掃描是發覺不到的,這也許是各戶人家與師傅談過的造型選擇,也像是各家師傅在展示自己的工藝。
本地較常見的鐵花造型包括幾何型、線條型、格子型、花類造型等。最常見的還是幾何圖形,以直橫線體和圓弧組成,也會弄些彎折,加些幾何形狀如圓形、星星之類,打造成一副對稱整齊的圖樣。因為都是重複的排列,仔細觀察,整體圖樣都不會太過於複雜,容易辨認。
為何鐵花大多都是幾何造型?他解釋,當時鐵花的製作工序幾乎是百分百手工活,雖然得靠機械進行加工如彎折、焊接等,但都需要熟練工法和體力使勁才能完成。幾何造型主要是便於鍛造和焊接的工法和工序 ,縮短工序和節省成本,於此同時,幾何造型也能給鐵花達到通風和不阻光線進入室內的效果。
在多年的採集過程中,符策剛看過擁有地方、宗教族群特色、或別緻圖樣的鐵花,例如帆船、魚蝦、堂號、宗教神像或符號等,更看過直接把地址大剌剌地嵌入鐵門花裡,這不管是在當時的郵寄年代或當下的快遞年代,都非常實用。
“我印象中較深刻的是一副音符加上50年代樂團名字的鐵花,地點在PJ舊區,除了說明屋主的個人喜好,也體現了該地區的社會面貌和發展歷程。”
詢及本地華人、印度人、馬來人家的鐵花有哪些不同之處,符策剛答道:“基本上造型沒什麼大不同,可能就中間加些族群的文化符號圖案,例如華人的鐵花會嵌入堂號、“囍”“吉”“福”等帶有好意頭的字體,印裔同胞的鐵花會融入印度神像元素,錫克人的鐵花會出現宗教符號,伊斯蘭家庭的鐵花會嵌入爪夷字體等,相當容易辨別。”
保留本地鐵花有多重要?
儘管符策剛目前無法走遍全馬各地,採集所有鐵花蹤影,但他相信各個區域的鐵花,會呈現各個地方的特色、地方故事和發展脈絡。
他補充,當代城市的屋業發展模式、建築材料的供應、製作方法與技術等都在商業制度環環相扣下,卻在在改變了都市鄉鎮的生活與工作型態和行業發展。
“我們常聽到要如何保存如鐵花、透氣水泥花磚、藤椅技法等傳統工技,感覺都把保存的概念放在單 一的物件上。與其這樣,不如探索如何讓這些傳統行業與現代技術、新經營概念等,小規模地、‘有機’地合作起來,發展出能同時看到過去脈絡、擁有未來的版圖。”
令人欣喜的是,近10年開始,隨著保護文物古蹟的知識訊息越加普及,人們開始把目光放在這些更細膩的工藝上,例如以舊鐵花融入新的設計規格,或特地請師傅或鐵廠去仿造和製作舊鐵花,而這些鐵花的功能也在漸漸轉變,更多的是作為裝飾用途,聯繫人們對於舊建築或過去事物的情感。
你家是否還保留這樣的鐵花呢?如有,歡迎在網上(臉書)和我們分享。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