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聲漫評《別問,問就是無可奉告》
ADVERTISEMENT
來源:南海之聲
曾被認為已成“僵局”的格拉斯哥國際氣候大會10日傳來好消息,中美兩國宣佈達成強化氣候行動聯合宣言。一些人樂觀地說,面對像氣候危機這樣的全球問題,大國競爭終將讓步。然而,覆蓋地球70%面積的海洋,卻似乎沒有這樣“幸運”。
我們看到,核汙染與核擴散的風險在海上飄蕩。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筑波大學研究人員日前發佈研究成果顯示,福島核電站事故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已擴散到整個北太平洋,甚至影響到了北冰洋。
更大的危險還有那些隱匿在大海深處肆無忌憚“巡航”的核潛艇。10月2日,美國海狼級核潛艇“康涅狄格”號在南海海域撞上一座“海底山脈”。儘管美國海軍一個月後公佈的調查結果表示其“核動力裝置和反應堆艙沒有受到影響,可繼續維持運行”,但該潛艇正、副艇長和一名軍官隨即遭到解職的處分,卻讓人們懷疑這次事故的後果非同小可。
在核潛艇碰撞事故調查結果公佈前一天,美軍罕見地部署WC-135核物質偵察機前往南海開展飛行活動。這類飛機的主要任務是收集大氣樣本以檢測核輻射。美國政治評論員、海洋問題專家馬克·瓦倫西亞對此質疑:如果潛艇沒有輻射洩漏,為何派出核偵察機進行探測?他同時發出警告,這一事件增加了核動力船艦向海洋環境釋放輻射的災難性事故的可能性。
這並非危言聳聽。實際上,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就發生過兩起嚴重的核潛艇災難,“長尾鯊”號和“天蠍”號核潛艇分別在1963年和1968年失事,這兩艘潛艇上所有船員連同核反應堆和魚雷一起在北大西洋沉沒,給海洋環境埋下災難隱患。
南海海域因為海底地形複雜多變,並不適合核潛艇行動,但據瓦倫西亞統計,僅2020年,美國就在南海部署了至少11次核潛艇。不僅如此,近來美英澳三國宣佈建立安全夥伴關係,計劃協助澳大利亞建造核潛艇艦隊,更增添了印太區域軍備競賽的風險,有可能讓這一地區變成“核擴散試驗場”,這也讓印尼、馬來西亞等南海域內國家憂心忡忡。
據美國海軍陸戰隊前情報官斯科特·裡特分析,之所以派出核潛艇中的豪華跑車“康涅狄格”號前來南海執行任務,很可能是為繪製一條全新的、秘密的航行通道,以圖在南海島礁附近部署美軍艦隻。
美國海軍不透明和不負責的行為,增加了南海航運貿易的危險。“康涅狄格”號撞擊事故依舊是謎,核洩漏的隱憂依然尚存,但美國對這一事件的處理方式,卻完美演繹了“美國優先”的霸道和偽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編按:南海之聲是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唯一專門面向南海區域傳播的媒體平臺,編制上屬於總檯華語中心,即CCTV4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