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聲漫評《別問,問就是無可奉告》
ADVERTISEMENT
來源:南海之聲
曾被認為已成“僵局”的格拉斯哥國際氣候大會10日傳來好消息,中美兩國宣佈達成強化氣候行動聯合宣言。一些人樂觀地說,面對像氣候危機這樣的全球問題,大國競爭終將讓步。然而,覆蓋地球70%面積的海洋,卻似乎沒有這樣“幸運”。
我們看到,核汙染與核擴散的風險在海上飄蕩。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筑波大學研究人員日前發佈研究成果顯示,福島核電站事故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已擴散到整個北太平洋,甚至影響到了北冰洋。
更大的危險還有那些隱匿在大海深處肆無忌憚“巡航”的核潛艇。10月2日,美國海狼級核潛艇“康涅狄格”號在南海海域撞上一座“海底山脈”。儘管美國海軍一個月後公佈的調查結果表示其“核動力裝置和反應堆艙沒有受到影響,可繼續維持運行”,但該潛艇正、副艇長和一名軍官隨即遭到解職的處分,卻讓人們懷疑這次事故的後果非同小可。
在核潛艇碰撞事故調查結果公佈前一天,美軍罕見地部署WC-135核物質偵察機前往南海開展飛行活動。這類飛機的主要任務是收集大氣樣本以檢測核輻射。美國政治評論員、海洋問題專家馬克·瓦倫西亞對此質疑:如果潛艇沒有輻射洩漏,為何派出核偵察機進行探測?他同時發出警告,這一事件增加了核動力船艦向海洋環境釋放輻射的災難性事故的可能性。
這並非危言聳聽。實際上,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就發生過兩起嚴重的核潛艇災難,“長尾鯊”號和“天蠍”號核潛艇分別在1963年和1968年失事,這兩艘潛艇上所有船員連同核反應堆和魚雷一起在北大西洋沉沒,給海洋環境埋下災難隱患。
南海海域因為海底地形複雜多變,並不適合核潛艇行動,但據瓦倫西亞統計,僅2020年,美國就在南海部署了至少11次核潛艇。不僅如此,近來美英澳三國宣佈建立安全夥伴關係,計劃協助澳大利亞建造核潛艇艦隊,更增添了印太區域軍備競賽的風險,有可能讓這一地區變成“核擴散試驗場”,這也讓印尼、馬來西亞等南海域內國家憂心忡忡。
據美國海軍陸戰隊前情報官斯科特·裡特分析,之所以派出核潛艇中的豪華跑車“康涅狄格”號前來南海執行任務,很可能是為繪製一條全新的、秘密的航行通道,以圖在南海島礁附近部署美軍艦隻。
美國海軍不透明和不負責的行為,增加了南海航運貿易的危險。“康涅狄格”號撞擊事故依舊是謎,核洩漏的隱憂依然尚存,但美國對這一事件的處理方式,卻完美演繹了“美國優先”的霸道和偽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編按:南海之聲是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唯一專門面向南海區域傳播的媒體平臺,編制上屬於總檯華語中心,即CCTV4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摩尔曼斯克28日综合电)俄罗斯总统普汀周四在摩尔曼斯克出席了“彼尔姆”号核动力潜艇下水仪式。该潜艇可发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将于2026年开始执行战斗任务。
普汀在仪式上表示,俄罗斯将继续加强包括战略力量在内的海上武装力量的建设,整体上提升各类型水面和水下舰艇的生产速度和规模。舰队力量的加强将巩固俄罗斯海疆和“北方海路”的安全,确保俄罗斯在包括北极地区在内的全球大洋捍卫国家利益。
“彼尔姆”号核潜艇由俄罗斯北方造船厂建造,为第四代885M型(亚森-M级)核潜艇的第五艘,还是俄军第一艘装备“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的多用途潜艇。
克里姆林宫当晚发布了普汀登上“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核动力潜艇参观的画面。“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核动力潜艇与当天下水的“彼尔姆”号同属于亚森-M级,于去年12月27日正式入列俄海军。
普汀在视察“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核潜艇时表示,俄罗斯坚定致力于巩固其世界海洋强国的地位,将继续扩建并升级海军舰队,建造性能更优越的新型水面舰艇和潜艇。新舰艇必须符合当今需求,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和高效性能,同时加强能高效操作新型舰艇的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他说,随着新码头和铁路的建设,摩尔曼斯克港口的容量在未来几年将至少增加三倍,来自白俄罗斯、中国、阿联酋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伙伴”对该项目表现出兴趣。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