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8世紀中工業革命在歐洲本土產生積極的文明改革運動,不僅加速了工業產品的開發,同時讓整個時代的生活文化、經濟活動、人文思想、科學教育等等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航海貿易及殖民帝國主義擴張的助力下,到了19世紀中,工業革命己逐步改變全世界的文明樣貌。
以我國為例,在19世紀中,因鍚礦業及種植業的發展,馬來半島、北婆羅洲許多地區逐漸受到英國殖民勢力的控制。為了加速這些地方資源的開發,殖民政府推動城市與建築管理,整合稅收,包括牌照、土地、產業稅等等納為地方政府收入,以做為基礎建設使用。到了1880年代之後,主要城鎮的管理趨向成熟,基礎設計給鐵路、柏油道路、排水及排汙系統、供電、政府機關建築,還有直接影響生活品質的便民設施如醫院、診所、郵局、學校、市場等一一到位,促成馬來西亞城市的第一波現代化運動。
ADVERTISEMENT
隨著時代的演變,最早期的公共基礎設施已經呈現嚴重頹壞的狀態,自2005年文化部制定文物法令以來,在主要城市的重要殖民時期建築,有部分陸續被指定為國家遺產,有者正在修復或已完成修復,但仍有大量的重要文化遺產仍然處於荒廢的狀況,甚至被地方政府標記為危險建築而遭到拆除。
其中最讓人擔憂的包括早期的公共便民設施,這些設施包括市場、診所、校舍等等,是常民百姓最常接觸的公共建築,因此成為居民對一個地方概念形成的重要依據,也經常是一個小地方的重要地標。然而,或許因為這些建築在設計上不如重要機關建築般華麗精緻,同時它們的地理位置處於相對明顯的位置,因此在經濟發展的考量下,這些常民文化遺產的價值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而拆除改建。
用正確的古蹟修復還原老巴剎
自2003年開始,世界遺產組織開始關注各國的產業遺產保護工作,有別於過去對文化遺產的認定偏向經典式建築,產業遺產是世界文明從傳統農耕文明轉化到工業文明的重要歷史見證。因此,保護產業遺產便是保護完整人類文明開發的歷史遺產。以我國的歷史及文化保存角度來說,除了精美華麗的古蹟,在各城鎮中擁有悠久歷史的早期基礎設施,也應被賦予同等的尊重。
2019年,太平市議會針對兩座分別建於1883年及1884年的太平大巴剎展開破損調查研究,同年獲房屋及地方政府部撥款900萬,以古蹟修復的方式完整的修復這兩座國內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老巴剎。這項重要工程獲得太平市民普遍的認同,顯示市民對這些常民文化遺產有著高度的認同,也顯示文化保存的概念已經普遍被大眾所接受。
然而,不是所有地方的官員及議員都有這樣的觀念,例如古晉市海唇街老巴剎在10年前被完全拆除,成為河岸人行觀賞區的露天停車場,而怡保八角樓姚德盛公市在2001年拆除改建為高層公寓。
最近霹靂曼絨甘文閣舊巴剎也將拆除重建,耗資300萬將舊巴剎仿造,包括附近街道壁畫等等,意在創造新的遊客景點。此舊市場建於1924年,建築格局及材料跟太平老巴剎非常相似,由公共工程局設計及監造,見證了曼絨市的發展,在平常時為當地居民聚集及聊天的公共場所。
這座老巴剎是其中一個代表曼絨市歷史的重要文化遺產,市政府不應該以重建的方式將其改建為仿古建築,而應該參考太平市議會的作法,用正確的古蹟修復方式來將其修復,並在未來的使用功能方面,考量它原有的功能,即是成為曼絨市民最親切的歷史建築,而非只是在週末用來吸引觀光遊客打卡拍照的城市裝飾品。
.延伸閱讀:
張集強/吳錫山的地景建築實驗
張集強/微氣候建築
張集強/華人文化復興潮流
張集強/華人建築文化遺產
張集強/現代主義建築的堀起
張集強/傳統建築的智慧
張集強/五腳基文化
張集強/陽臺殖民地樣式
張集強/熱帶街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