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17日讯)泰国爆发COVID-19疫情后,对防护衣的需求大增,泰国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台商企业投身将塑料瓶再制造成可重复使用的防护衣,除了环保还省钱,更可藉此提升泰国人重复再利用的观念。
走进位于罗勇府(Rayong)的兴懋(Thai Taffeta)工厂,产线正在加紧赶工,排列整齐的机台不停地运转,厂房内充满机器运转的轰隆声,不过机器上织的布有点特殊,原料不是一般的棉纱线,而是回收塑料瓶处理过后的纱线。
ADVERTISEMENT
回收后的塑料瓶送到专门工厂处理清洁并撚成一条条的纱线,送到兴懋后,要经过整经、上浆、烘乾、穿踪穿筘以及织布等程序,有些需要特殊设计的布,则由工人以手工一束一束互相交织着,织好的布经过防水测试后就可以交给专业的裁缝师做成适合医护人员使用的防护衣。
泰国自4月起爆发第三波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防护衣的需求大增,泰国政府估计平均每天全国消耗掉3万5000件防护衣,多数来自第一线医护人员的需求。
兴懋的创始人来自台湾,第二代接班人赖建明(Supoj Chaiwilai)接受中央社访问时指出,兴懋原本就有将回收塑料瓶再制成各种产品的业务,疫情爆发之后,泰国政府上门,希望兴懋帮忙制作可重复使用的防护衣,由泰国政府采购,这样既可帮助医护人员也能做环保。
赖建明说,兴懋和泰国政府合作的计画进行得相当顺利,他们因此思考何不扩大帮助更多人,后来进一步与多个不同的非政府组织合作,提供更多防护衣给医护人员,获得民众广大迴响,甚至有远在北部清迈和南部沙敦的民众表示愿意帮忙,因为只要分类塑料瓶并捐出来,就能帮助对抗疫情,对民众来说很有参与感。
赖建明透露,世界卫生组织也对这个计画很感兴趣,他们制作的防护衣经过不同的回收过程后可以再利用,医护人员穿过20次后的防护衣可以再改成供实验室人员穿着,实验室人员穿20次之后再给垃圾回收人员穿。
赖建明说,塑料瓶回收再制的防护衣一件成本15美元(约马币60令吉),可以使用20次,相较一般的防护衣一件成本约7到10美元(约马币30-40令吉),他们制作的防护衣可以发挥极大的效益,目前由医院和政府采购的防护衣在泰国已经卖出100万套,透过非政府组织已捐出10万套。
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衣对泰国医护人员来说是相当新颖的概念,大家仍偏向使用一次性的防护衣,医院也不一定有专业的清洗和消毒设备,因此他们初期必须向医护人员仔细解说,但赖建明认为,长期来说这是值得发展的计画。
他说,即使疫情结束后,塑胶垃圾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未来除了可以做防护衣,也可以将回收的塑料瓶再制成书包或衣服,送给偏远地区学校的学生,很多组织都想加入这个计画。
“减塑泰国”(Less Plastic Thailand)是其中一个投身于回收塑料瓶并与兴懋合作的非政府组织,他们去年第一波疫情爆发后发起“ 从塑料瓶到防护衣计画”(PET To PPE Project)活动,号召民众捐赠塑料瓶,并与其他非政府组织合作,在全泰国设置回收点,他们也从民众募款,向企业购买防护衣捐赠给医院。
过去1年多以来减塑泰国已经捐赠了2万件防护衣给全国200家医院,今年8月到12月是这个计画的第4阶段,目标是捐赠5000件防护衣给各地的医护人员。
计划负责人梅塔(Metha Senthong)接受中央社访问指出,去年疫情刚爆发时防护衣大量短缺,但废弃塑料瓶却大量增加,因此他们决定回收塑料瓶做成防护衣,每件可以重复穿脱20次,穿起来也比一般防护衣舒适,防护衣内有可以注记的地方,超过20次以后只要消毒还是可以当一般的衣服穿。
梅塔指出,这个计画最困难的点在于泰国民众对回收较无概念,很多收回来的塑料瓶未经清洗,而且不是每种塑料瓶都可以回收,必须是瓶身透明,盖子也必须分开处理,他们藉此机会向民众宣传回收分类的概念,还能帮助医护人员,让民众觉得自己可以在疫情中尽一份心力,就能提高民众做环保的意愿。(泰国世界日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