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17日訊)兩週前壓倒性勝選的吳弭週二宣誓就職,成為波士頓史上首位女性及有色人種市長。雙親來自臺灣的她承諾打造屬於全民的波士頓,大膽改革之餘處理好基本市政工作。
吳弭在丈夫佩瓦斯基與兩名兒子陪伴下,在全場起立鼓掌聲中步入波士頓市議會大廳,全家一同參與就職儀式,吳弭的恩師聯邦參議員沃倫亦到場見證歷史。
ADVERTISEMENT
三度連任市議員的吳弭提到,初次踏進波士頓市政廳時,她感覺像個隱形人,被迴音繚繞的長廊吞噬丶被檢查哨點和議會長桌嚇住,也令她想起自身移民家庭試圖遠離這種地方。
她說:“但我們家庭艱苦奮鬥,帶給我替前市長梅尼諾及幕僚長魏斯實習丶過去10年意外成就圓滿歷程的機會。今天的我對市政廳走廊與樓梯間瞭若指掌,就像自己的家一樣。”
恐遭遇守舊勢力反彈
吳弭帶有左派色彩,競選政見著重社會公平,包括降低居住成本,並呼應民主黨內進步主義派,提出以2040年實現碳中和為目標的“綠色新政”願景。部份觀察家認為,主張大刀闊斧改革的吳弭偏離中間路線,就任市長後恐遭遇守舊勢力反彈。
吳弭說:“市政府很特別,我們所處層級最接近庶民,所以我們必須兼顧大小事務。每盞路燈丶每個路面坑洞丶每個公園和教室都為更大的變革奠定基礎。”
她說:“我們步出市政廳深入社區丶街道處理好小事,才能面對各大挑戰。畢竟,波士頓奠基於一項革命承諾:即事情不必得像過去一樣。我們能以正義和機會為根基,替當代家庭及後代子孫擘畫新路線。”
吳弭敦促波士頓全民參與市政府兼顧大小事務的工作,並說:“我們有太多工作要做,我們全體一起努力才有可能完成。所以咱們上工吧!”
36歲的吳弭生於芝加哥,年輕時為赴哈佛大學求學而移居波士頓。她步入政壇後,2013年11月首次當選市議員,成為波士頓史上首位臺裔美籍市議員;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擔任市議長,保有波士頓市議會首位有色人種女議長頭銜。
吳弭去年9月宣佈角逐市長,今年9月在初選勝出,本月2日當選。在吳之前,波士頓只有白人男性當選市長。
吳弭的當選,開創了多項波士頓的歷史新猷:波士頓首位有色人種市長和女性市長,終結了該市近200年來由愛爾蘭裔或意大利裔白人男性主導政壇的局面,她也是波士頓自1925年以來首位非土生土長的市長。
《亞洲週刊》分析,在美國右翼政治勢力上升之際,吳弭的進步左派主張逆流而上,力克美國社會的右翼民粹,在波士頓贏得不同族裔的支持,登上市長寶座,打破華裔參政只靠亞裔支持的宿命。
以逾60%選票當選市長
吳弭並非波士頓的“政治菜鳥”,也不是民主黨拿來打族裔牌的“政治花瓶”。在美國政治力量和意識形態日益對立的今天,她的脫穎而出,完全是靠她在主流社會的打拼,才以超過60%的選票當選市長。
與許多華裔二代一樣,吳弭出生在一個對英語口語並不隨心所欲掌握的移民家庭。她的父母八十年代從臺灣留學美國,而她在芝加哥出生,並在幼稚園時期就開始給父母當翻譯。
吳弭也是華裔家庭中常見的“學霸女孩”,而父母也盡其所能培養她,在課後帶她去參加各種才藝班。
吳弭可以彈一手很好的鋼琴,在高中畢業的典禮上表演了鋼琴獨奏《藍色狂想曲》。吳弭事後追述,她在自己典型的華裔第一代移民家庭中,是不被鼓勵談論政治的,並被教育不要在公眾場合“出人頭地”,更要避免與別人對抗,言外之意就是做一個會讀書的“乖乖女”。
用吳弭自己的話來說,她不認為自己具備政治人物通常具備的特徵:“我不高丶不是男性丶不憤怒,也不大聲。”
父母離異被迫迴歸家庭
《亞洲週刊》指,名校畢業的吳弭進入波士頓諮詢公司,但卻因父母離異以及母親患上精神疾病,被迫從職場迴歸家庭,以照顧母親和被父親拋棄的兩個妹妹。
在回家的一年多時間裡,她經歷了“活下去”的艱難考驗,四處奔波,並試著開始經營一家茶館,同時爭取學校補助來幫助妹妹們完成學業,並讓母親得到醫治。這種“又當爹丶又當媽”的生活令她幾乎夜夜以淚洗面。
在家庭生活剛一穩定,她帶著母親和妹妹再度從芝加哥回到波士頓。她曾在採訪時表示,這段時間是自己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她放棄了父母給自己的“劇本”,即上個好學校找份高薪體面的工作,並在從這段人生經歷中走出來後,開始投身公共服務事業。
進入哈佛大學攻讀法學博士,並在法學院遇到了教授合同法的沃倫,吳弭的生活境況打動了沃倫,媒體稱,沃倫是吳弭的“政治教母”或“政治恩人”,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信任,在政治上互助和鼓勵。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