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总编时间

|
发布: 8:00pm 17/11/2021

总编时间

吉隆坡市政局

郭清江

大马一家

TIMAH事件

吉隆坡禁酒令

伊斯兰法庭(刑事权限)修正案

禁万字票投注店

郭清江.關於TIMAH的一堂課

郭清江(星洲日報總編輯)

應該成為全體馬來西亞人的一堂課,大家應學習以雙向的包容心帶領全民朝向一個更團結的身分認同。

ADVERTISEMENT

TIMAH威士忌事件以“無需改名”收尾看似皆大歡喜,實際上所有馬來西亞人都成為了輸家。這部靠偽議題,以宗教之名破壞種族關係的爛戲,徹頭徹尾地暴露了我們的政客是多麼的不負責任與無知。

在這些政客心中,沒有團結人民這回事,他們永遠把選票置於民族與國家的利益之上。

這個事件雖然是誠信黨最先挑起,但是,公正黨、伊斯蘭黨與巫統部分領袖過後也來添亂。首相伊斯邁沙比利沒有在第一時間出來滅火,以及提醒其閣員謹言慎行,為他日夜鼓吹的“大馬一家”口號留下敗筆。

政客不負責任地根據選舉季節玩弄種族宗教課題,而在民間的各個角落,卻有許多各族平民不停地在這片土壤灌溉多元的肥料。

像霹靂州怡保務邊路的Shake & Bake Cafe(雪搖烘焙),就是由一群涵蓋華、巫及印三大種族打造的團結之園。這些年輕人不看膚色,不玩種族敏感課題,而是踏踏實實地以各族的美食,征服了所有馬來西亞人的舌尖。

星洲日報於11月14日在《我們》專版,刊登了這家獲得國家團結部嘉獎“團結咖啡館”(Cafe Uniti)的幕後故事。《我們》這個專版是星洲日報從2018年起逢週日推出的內容,以促進國民團結,推廣多元,宣揚包容精神為最終目標。促進種族團結,也是星洲日報的編務方針之一。

我相信有許多網民最近也在社交平臺看到一段視頻,有一位名叫羅斯妮的馬來大媽到土耳其旅遊時,在他鄉的機場巧遇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華裔婦女,兩人以流利的淡米爾語交談,不論語調或表情皆讓人看了不禁會心一笑;人們在民間的轉角處,總會遇到各種讓人倍感溫馨、喜悅與包容的景象。

這一幕雖說發生在2018年,卻於最近在網絡流傳,並且引起不少網民關注與熱議。

我們的印裔同胞剛在兩個星期前歡慶屠妖節。近幾年來,印裔同胞跟馬來人一樣,學習華人派“利是”給晚輩,只不過華人派的是紅包封,而印裔與馬來穆斯林同胞,則在慶祝屠妖節與開齋節時,分別派“紫包封”與“青包封”給小朋友們。

馬來人的椰漿飯(Nasi Lemak)是國民美食,幾乎各族人民都會做這道菜,是大家出國公幹或旅遊時思念,跟印裔印度煎餅(Roti Canai)一樣回國必吃的美食。

這顯示作為馬來西亞的三大種族,華巫印族的文化相互影響,早已經是一家人了。

這也是首相依斯斯邁沙比利之“大馬一家”的精神所在,即我們要“包容、團結與感激”。

不過,TIMAH威士忌事件和的發生,讓人感覺“大馬一家”裡的“包容”倡議,依然缺少了一樣東西──同理心。

在一些人的認知裡,包容只是單行道(one way ticket),不是雙向的,他們不會以同理心去思考。如果換個場景,同樣的事件發生在自己的族群身上,心中又有何感受?

何謂雙向的包容心?舉個例子,同一桌上有馬來人在吃牛肉,作為佛教徒的我們,從來不會感到冒犯。我們以包容的心,尊重穆斯林對食物的選擇;同樣的,如果在同一桌上,有華人在吃非清真食物,或者喝著酒,非穆斯林也希望馬來人無需感到被冒犯。可惜這種包容與和諧的場景,在馬來半島已經越來越看不到了,西馬的非穆斯林只能到東馬去體驗父輩們口中所說的歡樂時光。

真正的包容,必須是雙向或互相接受與尊重彼此的文化和生活差異,不是因為你有權力,就能傲慢地將本身的價值觀強加在他人的身上。

“包容”的倡議必須用行動與真誠的心來推動,彼此表達對其他種族的尊重與包容。不是說說而已。

今天許多掌握大權的人,往往不知道權力伴隨著責任,於是製造了許多“傷透家人”的規則。

很多馬來領袖問我,為何華人有那麼多不滿?同樣的問題,為何華人那麼怕伊刑法,或者是伊斯蘭法庭(刑事權限)修正案(RUU 355)?

穆斯林領袖口口聲聲說伊斯蘭化議程不會影響非穆斯林,但是,限制非穆斯林生活方式的措施卻層出不窮。先來喊禁酒,現在吉打州政府又來說要禁萬字票投注店。

對華人來說,不論是小賭或喝上一小杯,都是怡情,或者是生活中的情趣之一。許多華人不喝酒也不賭博,但是,大家都應該尊重與包容非穆斯林的權益。

宣佈從11月1日起實施限制商家售賣烈酒的最新指南後,全國各地一呼百應,紛紛要求地方政府採取同樣措施。華人或非穆斯林怎會不感到害怕與不滿?一個世俗的社會環境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內閣在第一次討論TIMAH威士忌與吉隆坡禁酒令事件時,交通部長魏家祥和人力資源部長沙拉瓦南分別去了倫敦和廸拜公幹,當天的會議少了華、印裔的聲音,於是就上演多名部長召見TIMAH管理層及要求探討更換酒名的不幸事件。難以想像有朝一日,如果內閣裡完全沒有華、印裔的聲音,誰來捍衛非穆斯林的權益?

內閣如今僅有的一位華裔部長─魏家祥在回國後多方交涉,與首相及相關部長同僚共謀解決方案,最終達致不需改名,只需在標籤中解釋名字的由來。但是,這項好消息卻沒即時公佈,因為伊黨在那個時候開著全國黨代表大會。如果公佈了,擔心好事又會變壞事。這也是馬來西亞的悲哀,60多年了,我們還擺脫不了政客季節性的利用種族、宗教和教育的偽議題來破壞種族關係與團結。

更可恨的是,這些政客在點火之後往往逃過法網,反而媒體最後卻變成代罪羔羊,成為煽動或渲染相關課題的始作俑者。

我們的東南亞近鄰如新加坡、印尼,甚至越南,他們的經濟和教育等領域的發展已經是另一種景觀,我們卻還在井底之內,為各種再循環的課題吵吵鬧鬧。

我們所選出來的領袖,包括許多內閣部長不只沒有世界觀,連基本常識都沒有,只會不停地靠玩弄種族宗教情緒上位。

TIMAH事件應該成為全體馬來西亞人的一堂課,大家應學習以雙向的包容心帶領全民朝向一個更團結的身分認同。

我們應該以散佈在國內各個角落的團結故事為榮。那些不會做,也不想做的政客們,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請收手吧!不要再糟蹋上天賜予我們,充滿多元聲音、元素與色彩的土地。

這是一個沒有天災的國家,所以如何凝集全民的力量,一起建設這個國家,才是“大馬一家”需要發揚的“團結”精神。

作為“大馬一家”的大家長,今後首相有義務與責任在第一時間出來阻止這類課題繼續延燒,否則即使風波獲得平息,受害者也不會感激政府,因為裂痕已經存在,破壞已經造成。

首相如果要貫徹“大馬一家”的“感激”倡議,就要提醒其部長團隊通過言行舉止教育其黨員與追隨者,感激上天給予我們不同的語言、文化與生活方式,豐實了馬來西亞的色彩。感激我們是一家人,應該像家人那樣用心地去照顧彼此。

那些不瞭解“大馬一家”倡議的人,沒資格做部長、州務大臣、國、州議員,或者是當官。

不論“大馬一家”、“我們是一家人”,或者是“一個馬來西亞”等口號,皆不是拿來喊的;如果做不到,或者只要求某個種族單向的配合,只會加劇種族隔閡。

最後,我以“Salam Keluarga Malaysia”向各族讀者問好,讓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以建設對付破壞,為宏揚真正的馬來西亞精神,國家的團結貢獻一份力量。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