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当年南来,身上便只带了满满的一罐炒米饼,坐船七天就吃足七日,就这么熬了过来。回想起外婆吃炒米饼时若有所思,眼中彷彿有海……
前阵子到广州出差,在饼铺里见到久违的炒米饼。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拎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一转念,彷彿就跟辞世将近廿年的外婆打了个照面,脑际倏然响起外婆当年教我唱过的这首广东童谣“凼凼转”,就在她大辈子也未曾重返的“故土”上。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外婆在童年时候便跟随外曾祖父来到南洋,在新加坡牛车水一带摆卖家乡粥品。等到适婚年龄才回乡结婚,怀了母亲后,被迫留在唐山待产,而外公则孤身南来。据八十八岁的母亲转述外婆当年的情境:如果生的是个男的,可能历史便会重写,至少小孩会留在唐山,不至于还未满月就被“赶”似地带着襁褓中的母亲,千里迢迢坐船南来吉隆坡寻找外公。
硬朗的外婆,一本东莞婆的“凶悍”本色,从未听她提起这些柔弱旧事。想像当年她以一介女流之辈,只身带着未满月的母亲跨海南来,即可理解她的独立个性。其实从她在我童年时候说过的一些“云淡风清”的故事皱摺里,大可拼凑出一幕幕海上即景与唐山风光。
比方炒米饼。童年时候每逢农历新年,外婆总会准备一些用来祭祖拜神,而在琳琅满目的年饼当中,硬梆梆的炒米饼总是最难挑起大家的食慾,通常十五已过,炒米饼还是原封不动搁在神案上。那时,外婆便会碎碎唸起:你们好彩咯!生对时间,以前在唐山,做小孩的如果有块炒米饼吃,那已经高兴个半死!外婆当年南来,身上便只带了满满的一罐,坐船七天就吃足七日!据说那时候许多唐山客都是这样熬过来的呢!
外婆习惯用手使劲地将饼掰开,折成小块,说太硬了,咬不动!或含在嘴里老半天像吃糖果般让饼慢慢融化,或放进鸡公碗,冲入热开水,用汤匙搅啊拌的,融合后便津津有味当作米糊来吃。
炒米饼是广东传统年饼,以前家家户户在冬末春至之际便开始将生米炒熟,而后碾成粉末,加入糖浆搅拌,搓成小团填进刻有祥禽瑞兽,花草树林,或者福寿平安之类文字的木刻饼模,再用铁锤将模中粉团给敲打压实,脱模后用炭火焙干而成。因为材料简单,不易变坏,加上经过锤打烘焙过程,质地变得非常扎实坚硬,只要保持干燥可耐久储存几个月,甚至一年。所以除新年食用外,炒米饼也是昔日唐山人出门远行的干粮。
因为光是炒米实在过于单调,后来便出现了加入绿豆粉、花生碎、芝麻、猪肉等材料的高档炒米饼。制作时也省却锤打动作,所以做出的饼食就比较鬆化,不像原装炒米饼般真的可以咬断牙齿。至于杏仁饼,便是源自这类炒米饼的“加值版”。于1904年左右,广东中山开始有人创出只用绿豆粉做成的杏仁饼,起初并没有杏仁成份,只是样子像两头尖尖的杏仁模样罢了,倒是后来为了避免运送过程中两头容易破损才进行改良,还原回炒米饼的圆形,也开始加入杏仁碎成为名符其实的“杏仁饼”。百多年过去,现在不只停留在中山,杏仁饼更成了澳门旅游的火红手信。
其实,在我童年时候除了炒米饼外,杏仁饼偶尔也会出现在年饼当中,多数是亲友送礼,传了几手后换来的。从广东中山或澳门进口,这些印刷精美、圆桶铁罐装的杏仁饼在当时可是上等年货。然而家人对杏仁的那股“木虱”味并无好感,我人云亦云地跟着闻杏色变,到头来也只有外婆这个“原乡人”懂得欣赏这份来自她故乡的浓浓年味了。
那天我在广州与初识的朋友不知怎搞的竟然谈起炒米饼和外婆。一转念,突然回想起外婆在吃炒米饼时的那份眼中有海,若有所思的表情。
朋友笑说时间太久远了,会不会是我一厢情愿的认定呢?不过倒是佩服那一代人的胆识勇气,我们现在背包走天涯,八十八年前祖辈们则早已上路,背着的却是一时代的苦难悲情。我没回答,心里却一直想着外婆的“背包”里到底装的是什么?
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拎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2009年8月28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