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0am 21/11/2021

国际母语日

多元母语

跨族群

国际母语日

多元母语

跨族群

國際母語日推動跨族群合作 全民一心捍衛多元母語

报道:李佳憓
摄影:蔡伟传、受访者提供
國際母語日也讓不同種族認識多元傳統習俗,圖為導覽志工劉紫森(左)正為印裔朋友示範筷子的用法。(受訪者提供)

各族捍衛母語運動在多元的大馬社會里並不罕見,但在全球化和經濟發展不平等下,弱勢及少數群體依然面臨各種壓力和消失的威脅,母語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擴大,人們漸漸對失去市場使用價值的語言抱持消極態度。

馬來西亞行動方略聯盟(GBM)每年籌辦國際母語日,邀請國內多個非政府組織合作站在維護多元語言任務的前線,提高母語在各族人民心中的地位。在國內族群關係時而緊張時而融洽的情況下,我們又該如何在維護母語文化的同時,保持的和諧合作關係?

ADVERTISEMENT

馬來西亞行動方略聯盟(GBM)四位代表分享對各族母語教育的看法,一致認為多源流學校並不妨礙人民團結。左起為賴興祥、峇沙米、莫哈末阿敏以及烏斯哈菈妮(Usharani Sarkunavalu)。(蔡偉傳攝)
馬來西亞行動方略聯盟集合多個非政府組織,共同關注和積極參與國際母語日紀念活動,迄今推動跨族群的合作已有10年曆史,促進國民交流。(檔案圖)

多種形式促進國民交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倡議從2000年起,把每年2月21日定為“國際母語日”。在馬來西亞行動方略聯盟下,由林連玉基金、淡米爾基金會、馬來西亞伊斯蘭友好協會(IKRAM)、全馬原住民網絡(JOAS)以及其他先後加入的各族非政府組織,共同關注和積極參與國際母語日紀念活動,迄今推動跨族群的合作已有10年曆史,通過工作坊、講座論壇、各族文化表演、比賽等形式介紹多元母語和文化節慶,促進國民交流。

賴興祥:走過幾許風雨
馬有完整華教體系

林連玉基金署理主席賴興祥強調,各族公民都有使用母語教育的機會,共同建立一個公平、民主和開放的社會。

除了中國港澳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馬來西亞是唯一擁有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完整華文教育體系的國家。賴興祥表示,這有賴於“族魂”林連玉先生和其他華教鬥士致力維護華文母語教育,並積極爭取要把它列為我國其中一個官方語文。

“華社的母語教育歷經許多風雨後,終究還是走過來了,我覺得大馬華裔是比較慶幸的,雖然付出很大犧牲,但還是成功讓華教有一定的發展。”

21日见报∕我们/国际母语日-多元母语教育非社会和谐绊脚石

華教在馬仍面臨威脅

隨著中國經濟體崛起,華文的使用價值與地位日漸受到重視,不少西方國家也開始學習漢語。儘管如此,賴興祥認為,華文教育的地位在我國仍面臨威脅,至今依然有人挑戰華淡小不符合憲法,都對捍衛母語人士帶來危機感。

他強調,相互尊重是鞏固跨族群合作的關鍵。“因為我們沒辦法得到官方很大的支持,所以非政府組織必須攜手合作,以共同的信仰和目標嘗試建立一個更公正的文明社會;國際母語日是我們眾多努力之一,把各族人民聚在一起促進團結和理解。”

賴興祥表示,儘管我國華文母語教育體系保留完整,但至今仍有人不時挑戰華淡小的憲法地位,對捍衛母語人士來說是一種危機。 (蔡偉傳攝)
保留母語3大宗旨

賴興祥指出,保留母語的重要性主要有3大方面:一、語言是文化和文化遺產的載體,母語消失等同於失去身分認同;二、母語教育是學習的最有效媒介,特別是對語言能力低弱的孩子;三、母語教育對個人的品格塑造、道德和價值觀極其重要。

“我們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學和哲學,若放棄母語,將失去這個文化寶庫中的所有知識。”

對於不少華裔學生選擇不考華文,他表示,雖然學習語言是一種溝通的工具,惟母語教育並非僅以考試為目的,而是對母語進行系統性地學習與流傳,是傳承價值意識的重要管道。

莫哈末阿敏:加強實用性
馬來文需成知識語文

相比他族母語,巫裔的母語——馬來語作為國家官方語言的地位穩固,幾乎所有大馬人都會說國語,在政府落實“鞏固國語和加強英語(MBMMBI)”的政策下並不存在消失危機,但其發展之路仍值得反思。

莫哈末阿敏認為,馬來語有必要加速發展成知識語言,否則若其僅侷限於交際功能,將難以往更好的方向發展,久而久之不再獲人民重視。 (蔡偉傳攝)
語言不能僅侷限於交際功能

馬來西亞伊斯蘭友好協會教育機構執行總監莫哈末阿敏直言,如果一種語言僅侷限於交際功能,它可能會影響語言的發展。

“這也是政府試圖讓馬來文成為知識語文(Bahasa ilmu )的原因,外國人如果要獲取更多知識就要學馬來文,否則這個語文就只會在我國、汶萊和印尼使用,不會有好的發展。”

他說,一個語文欲尋求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地位就必須成為知識語文,並藉它獲取和傳遞知識,同時成為重要文獻,但此事在大馬並不算成功。

“如今人們對馬來文的需求不再有緊迫性,因為它沒有太多的輸出和產品,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學習的必要,這是馬來文母語的挑戰;不像很多人會急著學英文、中文甚至是俄文或日文,因為這些都是知識語言。”

兩名印裔同胞在國際母語日嘉年華會上,對弈馬來播棋(Congkak),是馬來西亞極具特色的童玩之一,在馬來社會較為流行。(受訪者提供)
峇沙米:語系太多難傳承
原住民母語恐消失

在西馬的原住民社區共分為18個族群部落,各自擁有不同的母語體系和生活習俗。但隨著原住民部落的人口逐年減少,族群的語言文化很可能在一個世代間消失。

全馬原住民網絡代表峇沙米表示,由於原住民細分族群的母語太多且相互存在競爭,因此很難選出其中一種來作為原住民的官方語言,或將之納入正規的母語教育體系中。雖然大馬教育文憑考試(SPM)已有閃邁族語(Bahasa Semai),但大部分原住民的母語仍無法系統性地傳承。

他表示,很多父母都會鼓勵孩子從小說馬來語,以便在學校容易與他族溝通,特別是靠近城市的原住民社區因為與其他種族交流的機會較多,卻漸漸忘了母語。

峇沙米(Bah Sami)多年來致力推廣原住民母語運動,卻不獲政府大力支持,加上原住民本身漸漸不重視母語,讓他倍感無力。(蔡偉傳攝)
半島閃邁族(Suku Semai)鼻笛吹奏家拉曼(Rahman Bah Tuin)在2020年國際母語日慶典上演奏,與眾人分享原住民特色。 (受訪者提供)

指政府未重視原住民母語

無奈的是,全馬原住民網絡在推動原住民母語及文化方面並未得到政府的支持與重視。峇沙米以個人經驗舉例,指原住民社區舉辦的活動都需涉及政府管理的原住民發展局(JAKOA),同時需要應對各種複雜的官方詢問,讓他感到壓力。

“理應幫助我們的當局卻對維護原住民權益方面態度消極,沒有給予全力支持,我們提交意見或信息時也會遇到很多問題,讓我們覺得很無力。”

峇沙米曾於2018年國際母語日嘉年華中,教導馬來小朋友解鎖原住民智慧鎖(Jak Renoi)。(受訪者提供)
說母語無需覺得丟臉

峇沙米續說,一些年輕人會因為說母語而感到丟臉,擔心自己被社群排除在外。“但這種事情不應該存在!我們應該為母語感到自豪並向他人介紹我們的語言。”

“在吉隆坡經常都會聽到外籍移工說巴基斯坦語、孟加拉語和緬甸語等等,外國人都說自己的母語,但我們身為馬來西亞人說母語為什麼要覺得丟臉?”

他說,母語的保護與傳承只能靠各族各自努力,鼓勵與家人和孩子講母語,“當然我們可以學習其他語言,但母語必須是首要的。”

一群來自不同源流小學的學生正各自制作五顏六色的彩米圖(kolam),進而瞭解印裔傳統文化。 (受訪者提供)
烏斯哈菈妮:淡小入讀人數雖降
印裔社會仍積極鞏固母語

“淡米爾小學已經從888所學校減至今天的524所,有些學校甚至少於10名學生。”

印裔生多不會說淡語

淡米爾基金會董事烏斯哈菈妮表示,很多就讀國民學校的印裔生已經不太會說淡米爾語,加上國內印裔的生育率下降直接影響淡小的入學人數,導致其地位動搖和麵臨關閉危機。

但她強調,如今印裔社會比以往更大規模地加強和鞏固母語的重要性,不少家長也鼓勵把孩子送到淡小接受母語教育,惟不太受國家當局重視。

她說,不少印裔認為說英文看起來比較“高級”,但實際上不懂母語的他們更吃虧,亦失去獲取更多知識的機會。“當你懂得越多語言、知識和文化,你會變得更強大且豐富,這是一個優勢。”

雖然淡米爾語並非職場上必備技能之一,但她認為,該語言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併沒有失去經濟價值,而是有助於擴大商業、貿易等方面的重要力量。

“除了印裔公司,也有不少電視臺、出版社、翻譯工作等都需具備淡米爾語言技能,需求量也在增加。”

配合國際母語日嘉年華,一名華裔小學生在維盧(Dr. Velu Perumal)指導下,嘗試書寫淡米爾文書法。(受訪者提供)
建議學校辦各族母語課

另外,她建議每所學校尤其是中學都開辦至少一堂各族的母語課,助於推廣母語文化。“華裔至少有獨中,但沒有淡米爾中學,部分學生只能自學中學等級的淡米爾文來應付SPM考試。”

“除了學習國語,政府應該鼓勵每個小孩都要懂得自己的母語;只要人們繼續使用母語溝通,語言是不會滅亡的。”

烏斯哈菈妮呼籲政府必須鼓勵每個小孩都要懂得自身母語和文化,倡導多元和多樣性社會。(蔡偉傳攝)
多源流學校非種族和諧阻礙

詢及多源流母語教學是否破壞各族和諧,莫哈末阿敏認為,多源流母語學校是我國教育制度的優勢,但一旦國家要改變政策就會變成敏感話題,被多方尤其是政治人物玩弄。

“我們的目的在於促進種族之間的和諧,但影響人民和諧的因素還包括語言、經濟和政治,更重要的是提高文化水平和倡導好的價值觀,否則就算所有人都會說馬來語還是無法和睦共處。”

賴興祥補充,只有等到我國出現一名真正以民為首的領袖,才能使母語課題不再淪為政治議程。他強調:“多元語言和文化是一種資產,不是國家的弱點,每個語言都有獨特美麗的地方。”

烏斯哈菈妮則表示,多源流學校不妨礙社會融合,因為大馬本來就是多源流社會。“這些都是政治問題,我們早就已經是一家人了,無需特別推出‘大馬一家’(Keluarga Malaysia)來灌輸這個觀念,是政治分裂了我們,但現在又要重建這個家庭。”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