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第一個圖書室,應當就在白人拉者詹姆士‧布洛克(James Brooke)的住所。
1848年,英國聖公會麥陀爾主教的夫人海莉特(Harriette McDougall)初抵古晉,參觀過拉者的住所以後,就對那間圖書室深感興趣。那個年代,古晉只不過是被莽林包圍的小村落,要找到一本書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海莉特在其回憶錄中就形容這個圖書室是“叢林中的寶藏”,各種主題而且裝訂精美的書籍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拉者也樂意開放給大家使用,為當時身處古晉的歐洲人提供了精神上的糧食。
ADVERTISEMENT
可惜的是,1857年爆發了華工事件,華工衝入拉者住所後,一把火將這個圖書室焚燬。當時的海莉特,隔著砂拉越河,從聖公會遠望拉者圖書室的熊熊火光,足足燒了兩天的大火徹底銷燬了所有藏書。當時還有一位英國老先生也一起目睹這個畫面,一直搖頭嘆息,神情憂傷。
英國聖公會曾經在1870年代設立圖書室,成立初期反應還不錯,稍後則由於經費問題,很少添購圖書,陷入“垂死”狀態。根據1957年一份《砂拉越公報》的記錄,拉者政府接手了這個圖書室並命名“砂拉越圖書館與閱覽室”(Sarawak Library and Reading Room),交由砂拉越博物院管理。第三代拉者梵納‧布洛克捐出了大量私人藏書,而圖書館也為古晉市民提供服務,到了日治時期,圖書館內的藏書多數被日軍所焚燬。
注資25萬擴充圖書館
1950年,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在古晉設立分會,將砂拉越博物館旁邊的一棟小房子重修擴建為辦事處。由於該會有長期協助英國在各個殖民地設立圖書館的經驗,砂拉越圖書館就暫時交託給英國文化協會,併成立圖書館顧問委員會(Library Advisory Committe)負責管理。在英國文化協會的協助下,圖書館有了顯著的發展,1955年尾藏書突破萬冊;會員也從1951年的700人,到1956年已經增加至1480人。
從1956至1960年,殖民地政府也注資25萬元,作為擴充發展古晉與砂拉越其他地區的圖書館的用途,其中包括重新裝修砂拉越博物館旁的兩棟建築作為新圖書館館址。到了1950年代末,英國文化協會也將圖書館的管理權交回給殖民地政府,該會不久後即遷離博物院,入駐新落成的洪清河大廈。
此時,圖書館的會員費為成人每年9元,學生每年1元,同時為成人教育班的學生提供特惠的會員費每年2元。在藏書方面,有1萬8295本英文小說類、非小說類和兒童書籍;華文書籍1361本和馬來文書籍463本。在砂拉越其他省份也開始設立各種大小型圖書館,同時將圖書推入校園內。
1962年,馬來西亞成立前夕,卡內基基金會(Carnegie Foundation)捐贈了一批圖書給圖書館,據知當時稱為砂拉越中央圖書館(Central Library)。這間圖書館已經擁有3萬5000冊藏書,而此時也有很多砂拉越學子負笈英國、澳洲、紐西蘭、美國的大專院校深造,意味著民間知識水平普遍提升。
圖書館翻“閱”新篇章
馬來西亞成立後,繼續沿襲殖民地政府的圖書館政策,到了1970年則將之易名為砂拉越州圖書館(Sarawak State Library)。我們也可以從古晉南市市政局和北市市政局的官網上查到,當時的古晉市議會在市議會主席宋天祝的主導下,也成立了古晉市議會圖書館(KMC Library),地點就在比南利路。跟古晉市議會圖書館毗鄰的,就是砂拉越州圖書館,這兩座圖書館成了許多學子溫習功課和借閱書本的好去處,在1970和1980年代是學生記憶裡的“熱門”地點。
1988年,古晉升格為市,也揭開了一市兩議會的歷史新章,原有的古晉市議會圖書館由古晉北市市政局接管,南市市政局則另行設立資料室。到了1990年代,配合千禧年的來臨,砂拉越政府推出一系列千禧年計劃,包括1994年在立法議會通過設立砂拉越圖書館與多媒體中心(Sarawak State Library and Multimedia Centre)。
公元2000年,全新的砂拉越圖書館在布特拉再也開幕,是一棟結構和設備現代化的建築,開啟了圖書館的新紀元。圖書館外的歐式拱形迴廊,入門處的交叉玻璃階梯,還有分佈在花園裡的閱讀雕塑,都造就了新的閱讀風景線。
延伸閱讀:
蔡羽/足跡斑斑的千里邊界線
蔡羽/砂拉越的採礦記錄
蔡羽/金色石隆門的苦難和淚水
蔡羽/華工事件後的古晉華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