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水管、徒手攀墙、后空翻、跳进窗户……
在电影世界,跑酷(Parkour)所投射的形象是一种危险和炫技的行为,玩命式地在喧嚣闹市之中疾行。再多的栏杆、围墙、楼梯皆无法阻挡这些城市疾行者,一个腾空跳跃、一个翻滚就能轻易跨过障碍物。
ADVERTISEMENT
叫人惊叹地,他们无所畏惧,从天台跳到另一栋建筑物,似乎与死神对赌,一不小心便会粉身碎骨。想当然耳,这一连串惊险刺激的动作镜头是经过设计,为了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效果。
回到现实生活,跑酷不一定要押上生命做各种危险动作。最近几年,跑酷渐渐形成一种时尚极限运动,许多人练习跑酷是用来强身健体,锻炼反应能力和让身体变得轻盈灵动。
在跑酷界有一句话:“世界是你的游乐场。”
社区建筑物、矮围墙、石墩、公共设施都能够成为跑酷爱好者的运动场所,尽情展现酷炫花招、惊人弹跳力和无限创意。这些动作不是一朝一夕练就,必须历经无数岁月积累,精练至娴熟流畅,才能灵活翻越障碍物,保护到自身安全。
“为什么跑酷会‘爆发’?真的要感谢网络和社交媒体。2000年后,大马有很多跑酷爱好者都是从YouTube、网上论坛学习跑酷动作。当大家混熟之后,便能互相切磋和指点。”热爱跑酷运动的林伟俊(Marcus Lim)至今已有10年经验,他说,不少新生代会把跑酷与花式动作划上等号,其实不然。
说起历史,跑酷起源可追溯到80年代,是在法国诞生。创始人大卫·贝尔(David Belle)受父亲启发而创立了这项极限运动。他与一班朋友成立了“Yamakasi”跑酷组织,旨在锻炼一个人的身体和思想,激发身体潜能,通过周遭环境来提高运动能力。
随着越来越多人玩跑酷,市场出现以跑酷为题材的电影,无形中将这项运动带入到大家的视野。千禧年之后,英国广播电台(BBC)制作了《Jump London》纪录片,讲述跑酷文化和生态,那时便开始衍生出另一个流派,也就是“自由奔跑”(Freerunning)。
跑酷vs自由奔跑,两者的不同
两者到底有何不同?跑酷追求精准的定点跳,不断自我探索,看能不能做很大的跳跃动作;“自由奔跑”着重创造力,在奔跑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如何融入高难度的花招,跨越这些障碍物。假设从A点跳到B点,前者需要考虑身体的能量和极限,能否用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到达;后者会思考在整段路程,可以施展多少个华丽的特技动作,变成一套赏心悦目的表演。
因此,“自由奔跑”与跑酷是同出一辙,只不过前者增添了许多特技表演,比方说后空翻、旋转、单手翻、跳跃等动作,并广受年轻人喜爱和推崇。
他补充,近年还有很多跑酷新生代喜欢上“极限特技”(Tricking),这个运动融入一些街舞和武术的动作元素,没有涉及任何障碍物,只是在平地做空翻、空中旋踢或其他高难度动作。
他认为很多人不会刻意区分自己属于哪个流派,都是相互糅杂学习。“但是,你要做‘自由奔跑’的动作,一定要练习跑酷的基本功。相反,如果你纯练跑酷,是无法做到‘自由奔跑’的动作,因为需要额外练习那些招式。”
“跑酷的原始形态没有任何流派,最重要是能够将身体和思想连接在一起。当你的脑海想要做某个动作,身体是有能力做到的。”
无关年龄,有志者事竟成
扎塔莉妮(Zatalini binti Zulkiply)也是跑酷爱好者,她与林伟俊两人都有英国Parkour Generations认证的ADAPT国际跑酷教练执照。授课时,很多新生会被动作电影所吸引,纷纷询问他们可以学到空翻吗?能够跳跃各种建筑物吗?等到学生投入练习时,才意识到动作的强度和难度,没有稳固基础根本无法做到大幅度的跑酷动作。
“有些人看了第一次,明天就想要表演这些跑酷动作,根本不可能的。”林伟俊希望大家了解跑酷的意义,是为了锻炼身体的本能动作和应对危机的反应能力。
他指出,其实思维会限制身体的能力。当人们来到不熟悉的环境或障碍物时,头脑会向身体发出讯息——我们没有办法做到。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员都成功克服内心的恐惧,完成撑越动作。
扎塔莉妮认为跑酷能让思维和大脑保持灵活,可以加强身体的肌群力量、协调能力和专注力,更重要是消除恐惧感。每一次越过障碍物后,都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多自信和成就感。“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事前要认真锻炼肌肉,身体会变得越来越轻盈,可以做很多超乎想像的事。
“每个人可以练习跑酷,不仅仅是年轻人而已。我自己38岁了,我是4年前才开始学。”她强调,年龄不是阻碍学习跑酷的关卡。
跑酷,违法吗?
跑酷本身不违法,但如果擅自闯入私人地方、政府建筑物、他人住宅屋顶,那么会被控非法入侵而面临牢狱之灾。林伟俊说,“电影里面呈现的跑酷场景,剧组已经取得拍摄批准,也做好安全措施。他们是专业的跑酷特技人员,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那些动作。”
说完,他尴尬地笑了一笑,在年少轻狂时,自己也曾与友人到废墟地区、建筑工地玩跑酷,以彰显自己的能耐。不过,他们纯粹想站在建筑的最高位置欣赏风景,不会做任何跳跃动作。
“那时觉得很酷,现在回想起来却是很愚蠢的事。(我们的行为)肯定是非法的,我们曾被守卫驱赶,最后向他们道歉,所幸是没有进入警局。”
安全第一,跑前要做风险管理
不要误解跑酷的本质,跑酷热爱者不会为了征服高楼大厦而罔顾性命,让自己陷入险境。他和扎塔莉妮并不鼓吹任何危险动作,反而要学会尊重跑酷和生命,认清身体能耐和极限,不必一味追求难度和快感。
为了预防伤害,扎塔莉妮会持续训练和提高身体素质,从手指、手腕、臂部、肩膀、背部和腿部等等,循序渐进提高四肢能力、弹跳力和平衡感。跑酷非常依赖核心肌群的力量,如果想要掌握好跑酷动作,必须全面增强身体的力量。
练习跑酷多年,林伟俊一直强调安全第一,除了用正确的方式着陆,还得学会掌握身体与环境的关系,确认空间难度、距离感和体能极限,并且评估风险和规划跑酷的路线,比如为什么要从A点跳跃到B点,要如何跳跃才能避免受伤。
他本身就曾遭遇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需要动手术重建前交叉韧带,以及休养半年才完全痊愈。他不怨人,而是怪自己年轻时不懂得保护身体,长期承受跑酷所带来的剧烈冲击,最后身体发出“抗议”,导致肢体关节和膝盖损伤。
倾听自己的身体,有痛就要喊停
跑酷不是一味追求快,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前行。任何跑酷训练之前都需要热身,让身体有所准备,因为跑酷是一项高强度的动作。
“最重要是倾听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感受,如果感觉到痛,立即停下来休息,明天再尝试。”扎塔莉妮不敢胡乱冒险,凡事会以身体安全为主。她不希望一次受伤就要离开跑酷,而想要持之以恒,直到七八十岁。
“当你觉得身体疼痛,那是身体向你发出信号。”外界流传一句话,想要做跑酷必须付出代价,“如果你没有受伤,那你就不是在做跑酷。”林伟俊反驳,如果初学者练习跑酷受伤就代表技术错误,应该马上停下来,找人帮忙和纠正自己的姿势。
跑酷的危险程度与篮球、滑板、拳击相同,全凭对方究竟多熟悉这项运动。林伟俊举个例子,足球员受伤需要动手术,大家会觉得很正常。换一个角度,当他说因为跑酷而导致前交叉韧带撕裂,旁人会有惊讶反应,为跑酷贴上“极度危险”的标签。“说实话,不应该有双标吧!”他笑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