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日常會用到哪些秤磅呢?
秤的由來已久,自從前的物物交換,到如今的網絡資訊年代,秤磅在買賣交易和個人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來到今天,秤的種類繁多,常見的秤就有桿秤、檯秤、桌秤、盤秤、電子秤、電子吊鉤、體重秤等等。不同的行業領域和稱重用途,都會使用不同款式的秤。
ADVERTISEMENT
位於吉隆坡車水馬龍的敦陳修信路,有一家名叫“榮利衡量有限公司”的秤店,門面乍看不太起眼,卻是一家走過一百二十年曆史的老店,老店雖然店面狹小而雜亂,卻是五臟俱全,擁有林林總總的大小秤磅,非一般店鋪能找得到,若把所有新舊秤磅整齊排列一番,幾乎能釐出一則秤磅的進化演變史。
報道:蒙慧賢
攝影:何正聖
“我不是老闆,我是夥計來的,不過我在這裡做了很久是真的。”夥計?楊騰勝笑說:“哈哈,我爸叫我夥計的。”
開門迎接我們的楊騰勝是老店的第三代老闆,該店鋪由他爺爺起家,在此紮根已超過百年,楊騰勝自小就在店裡幫頭幫尾,每日與各種磅秤打交道,見我們來,侃侃給我們介紹店裡別具特色的磅秤,包括桿秤、“印度天秤”、“英國秤”等,這些秤磅的年代久遠,甚至比在場的記者和攝影師年齡還大。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沒五十年都有四十年了,現在這種秤很少人用的了。”
桿秤秤星講究準字
首先是桿秤。桿秤由秤桿、秤砣、秤盤、提繩等幾個部分組成,日常所看見的桿秤一般出現在藥材店,時至今日很多中醫師仍會用來秤量中藥材。
楊騰勝拿起的一支小桿秤,其特別之處在於秤桿由魚骨製成,由香港工匠製作進口,非常珍貴,一般有藥材店業者買來稱藥材、魚鰾等。
說罷他拿起另一支大桿秤,杆的長度幾乎比人還高,可用來稱重達250斤的重物,雖已存放好幾十年,秤桿仍結實無損,“這些木不怎會壞的,買一個就用過世的咯。”
他指出,在爺爺和爸爸的年代,店裡除了賣秤也制秤,從稱藥材、海參的小秤,到稱豬羊、米袋籮筐的大秤,都有製作,眼前的大秤就出自於爺爺的手工。
仔細看,大秤桿上所刻的點點秤星均稱有致,秤桿手工之美,讓他都不捨得把大秤給賣出去,只售賣小秤。他靦腆笑說,自己功夫不到家,雖然懂得如何製作,卻遠不及爸爸和爺爺的手工精細。
桿秤的製作工藝歷史非常悠久。手工製作的桿秤耗時多工,首先做“秤桿”,將木材刨成圓形長杆,接著拉線,將銅線鑽在秤桿上,做成“秤星”,每一寸位置都得依照標準樣本來做,之後校驗、拋光、加秤鉤、裝秤盤和秤砣等。做秤講究“準”字,要求製成匠人保持嚴謹的態度,道道工序容不得有半點差錯,否則就會影響秤的精確度。做好了得交上政府部門檢驗,符合標準才可以上市售賣。
桿秤在稱物品時,一手拿著秤的繩子,一手移動秤錘,秤桿平衡後,從秤星上就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了。
漂洋過海的外國秤
擺在前臺靠近玻璃鏡的是具有60年曆史的“印度天秤”,該秤由立橫樑和兩個秤盤組成,“這個呢,是印度人帶過來的,然後我們翻抄,自己製作,那就不必再從印度進口。”他指出,早期華人都一般使用桿秤,而印度人則用這樣的天平。
“一邊放東西,一邊放碼子(法碼)。”直到天平達至平衡。說時楊騰勝拿出不同款式重量的砝碼,有一兩、二兩、五兩、十兩不等。
在旁同樣是年代久遠、以生鐵製作的暗綠色“英國秤”。他指出,該秤是當年爺爺向英國工廠定製和進口本地的,考慮到本地人未必都看得懂“公斤”,因此在特別交代廠商在製作時必須加入“斤”的重量單位,因此秤上具有“公斤”和“斤”兩個衡量單位。
“以前的人沒用什麼電子磅的,全部都是用這樣的秤。”80年代以後,電子秤越加普及,加上政府全面將度量衡單位公制化,人們紛紛轉用電子秤,秤商減少手工桿秤的製作數量,轉向外國大型工廠進口電子秤來售賣,如今大多數客人來買的都是電子秤、彈簧秤等,由於電子秤會有電板或其他問題出現,秤商也開始為顧客提供維修服務。
每年需經檢測 確保精準度合格
秤磅涉及商貿交易的公平,為了做到公平交易和提防商業欺詐,商販每年都必須將磅秤送去工商部檢測和申請執照,確保秤磅準確無誤,但凡符合標準的秤都會被打上印記或貼上標籤紙,否則有可能接到執行人員開出的罰單。
用來校準秤的砝碼同樣需要執照。楊騰勝說:“你看,這些碼子(法碼)是全新的,全都有執照,當顧客拿秤來維修時,我們就會用這些碼子來檢查那秤準不準。”
守住老店不搬遷
從前賣秤的店不多,提供製造、批發、門市銷售等服務的榮利,市場不限於吉隆坡,更涵蓋東馬和泰國邊境。在80年代,本地橡膠和油棕業蓬勃發展,榮利供應了許多稱重器具,走過一段光輝歲月。隨著市場需求變遷,今天的榮利不再製作桿秤,全面售賣秤磅器具,以及提供維修秤磅服務,堅守原位。
雖然店鋪陳舊,附近街道變化極大,但楊騰勝並沒搬遷打算。在他看來,榮利開門做生意上百年,早已累積一群熟客,包括小販、中小型企業者、連鎖餐飲業和超市業者等,搬遷新地就意味著有可能與多年相熟的舊顧客斷了聯繫,一切重新開始。“有的客人10年見一次,有的客人2個月見一次,搬了以後大家都不知道,會少了很多顧客。”
由於楊騰勝不熟悉電腦操作,榮利暫時沒有開拓線上營銷,目前與叔侄一同打理店內事務,雖然難返昔日高峰,同時間面對年輕人不願學習維修秤磅的狀況,但他堅持開門做生意,希望能守護這份祖傳事業,不會在自己手中結束,因為老店保留和傳承下去的,不僅是這些附帶歷史價值的秤磅,還有秤磅的製作工藝和修理知識,以及祖輩的心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