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箱、水盆、面桶、勺子、鐵箱、鐵爐等,這些由匠人以巧手製作的鐵器用具,曾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陪著人們度過悠悠歲月。
時至今日,由於塑料品大行其道,加上少有人願意學習這門工藝,打白鐵這傳統行業逐漸衰落,打鐵老店關了一間又一間,而這些曾經熟悉的用具,也淡出許多人的家居空間,只在一般食肆中心看得到。
ADVERTISEMENT
報道:蒙慧賢
攝影:林毅鉦
位於吉隆坡增江有一家經營了七八十年的白鐵店,傳至第三代,由楊寶福(四哥)、楊寶運(五哥)、楊寶安(六弟)三兄弟共同經營。
楊氏一家祖籍廣東客家大埔人。楊寶安受訪時指出,當年爸爸、公公、婆婆和姑姑從中國飄洋過海來到本地,公公在黑風洞一帶開店經營白鐵生意,後來在英政府統下搬入集中營,即如今的增江新村,繼續經營白鐵生意。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該店屋就在車來車往的大馬路旁,楊寶安幾兄弟自小就幫忙爸爸,每天敲敲打打,如今是店內第三代掌舵人,店鋪從新村建立至今七八十年,從未遷址,為附近一帶的街坊顧客製作無數的實用器具,十年一日殷實地敲鐵燒焊。
抬頭望去,屋頂上的“新晉興”招牌足見歲月斑駁,雖有玻璃保護層,其背面的紙早已被腐蝕而轉成烏黑色。
店裡兩排玻璃櫃上羅列各式各樣的生活器物,零零散散填滿整面牆壁,例如居家使用的水煲、澆花壺、信箱、盆、罐,傳統雜貨鋪裡的米插、食肆小販所需的面桶、湯煲等,門前擱著幾座大型機械。
退出百姓家的白鐵
曾幾何時,人們認為白鐵比木和藤更加耐用,紛紛採用白鐵製造的器物,嚴重打擊了傳統木製及藤製行業,讓當時候的白鐵店生意非常火紅。
據悉,早期的白鐵店主要採用白鐵和銅,用來製成茶壺、罐子等各種器物。不過白鐵材質較薄,容易生鏽,不耐用,而銅器雖然不會生鏽,但銅製器物用久了會有一股銅臭味。
後期有了白鋅、鋁、白鋼,使用白鐵和銅製器具的人就越來越少了。相比之下,白鋼和鋁不會生鏽,更耐更實用,更符合人們的需求。
楊寶安指出,該店50多年前都是採用白鐵製成各種器具,後來40多年前改用白鋅,大約30多年前開始採用鋁和白鋼。如今店裡主要採用白鋅、白鋼和鋁,製成各種器具。來到現在,雖然很多人仍會以“白鐵店”來稱呼這些老店鋪,但該店已有幾十年沒有製作白鐵器具。
只要稍稍留意,可發現不同年代的鋅片,其花紋都有些許不同。他說道:“早期的白鋅有兩種,叫做老虎牌和獅子牌,獅子牌是新加坡的,老虎牌是本地。”鋅片上的花紋相當獨特,別有一種年代感。沒看過的年輕人往往以為是久置汙漬,反倒是很多老顧客出於懷舊之情,都想找回有這種花紋的白鋅。“現在很少了,現在新出的都沒有花紋了。”
如今店鋪以定製生意為主,畢竟顧客要求製作的物品尺寸、款式都不一樣,往往需要定製完成。楊寶安說:“一般能夠買到現成物品的,我們都比較少做。”
店內牆上就掛著很多一片片鐵片樣板,方便給顧客當作尺寸參考,同時讓製作更省時,只要用鐵筆按造樣板畫線記錄就可以裁剪。
千錘百煉始成器的功臣
展店內角落的架子上,擺滿了剪刀、槌子、尺、鉗子等工具,件件都是經歷了“千錘百煉”,滿是斑駁的痕印。
其中一個盒子裡裝滿了具有四五十年曆史的、專門用來剪鐵片的剪刀,是師傅們每天都得使用的“找吃工具”。
據悉,早期的剪刀用生鐵製成,非常耐用,但也容易生鏽,若不常用或搽油,很快就生鏽。他指出,後期剪刀的手柄位沒有把手,用了會滑手,於是自制加工給剪刀添上“耳朵”。
用來敲打鐵器的錘子有著不同的錘頭形狀,有圓的方的,大小不一,各有不同的功能,在給鐵片塑形過程中各司其職。把錘子拿在手上,還能猜出哪個新、哪個舊一些,楊寶安說:“舊的都會重一點,我們叫“鋼水”多一點,更耐用。”
製作工序從構思物品的樣本草圖,決定尺寸大小,然後裁切平面的鋼片鋁片,敲打銜接,將各個部分組裝起來,講究工匠們的技巧和手藝,工多藝熟,才能讓每次的敲打都符合預期效果,不會走位或打至不鬆不緊的樣子。
楊寶安說,較為複雜多工的是“黑油角”,羅裡司機一般用它來倒黑油,分為1公升、5公升、10公升不等。黑油角看起來小巧,需要銜接的部分特別多,“最快也要花上半天才能製作一個。”而店裡最暢銷為“水槽”,因為堅固耐用,至今仍保持一定的需求量,未被淘汰。
工匠手藝無人傳承
自小和白鐵白鋼打交道的楊寶安,一語道出“材質”的重要性,向我們侃侃分享如何分辨鐵和鋼質器具,各種材質的優劣、不鏽鋼的種類等知識,對器具質地極為講究。
由於塑料器具的普及化,加上進口物品的激烈競爭,雖然知道塑料不比手作的鋼鋁器具更耐用,但大部分人都傾向選擇較為低廉的塑料材質,認為物品壞了,只要丟棄再買便是,忽視了器具本身的材質和耐用程度,以及維修舊物的節儉習慣。
如今店裡由三兄弟掌舵。面對目前無人繼承手藝的處境,也只能無奈嘆息。
“一來沒有人學,二來現在很多東西機器化、電腦化。”
他說道:“單單要把剪刀用得純熟,都要3個月時間。 ”說罷他攤開雙手說:“看到嗎,這些起泡都是剪刀弄到的。沒有3個月很難剪得漂亮的。”工作既辛苦又枯燥的,年輕人大多對此不感興趣。
“幾年前我去一些器具展,一張鐵塞進去,大概十分鐘,咚咚咚,一個東西就出來了。儘管這東西在目前很貴,但是以後普及了也會越加便宜,而手工制白鋼品也會慢慢被淘汰的。”
問會擔心沒有人接手嗎?他笑了笑,說:“到我們老了的時候都咚咚嗆咯,有什麼好擔心。”
和其他傳統行業一樣,工匠師傅和手工藝是傳承的重要一部分。隨著近年不少餐廳店鋪流行懷舊風,人們開始找尋這些昔日工藝,傳統白鐵店在未來是否有其轉型發展的空間,另創一番作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