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无可奈何地宅了将近两年,许多旅行爱好者难免不郁闷。尤其是梁某人,常说些旅行趣事或发现世界的人生体会,以此缓解无趣的日常。说着说着总会说到西湖,说到西泠印社,说到文人墨客,却都是些前人铺陈的故事,但他就是爱说西湖。
是啊,西湖,那也是我过去最喜欢的地方,所以记忆中的西湖是有时间跨度的。第一次到西湖是1991年的夏天。
ADVERTISEMENT
那年游西湖,前提是牡丹亭。没办法,吃文字长大的,关于西湖,满脑子都是诗词和读过的书。
从古至今,到过西湖的文人不胜枚举,并为它留下大量诗词。光是苏轼的那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便概括了西湖四季之美。
之所以知道西湖有座牡丹亭,是许多年前读到过一篇文章,作者自称老杭州,说西湖花港观鱼公园有两个景点最有名,一是红鱼池,另一是牡丹亭。牡丹园建园于1950年,占地15亩。园里遍植名贵牡丹,多达数百株。而牡丹亭的修建,说是衬托园里诧紫嫣红的各种名贵牡丹,还特别提到,牡丹亭3个字是茅盾所题写的。
吃文字长大的人,来到西湖,岂能不造访牡丹亭?当然了,如此用心,都是因为汤显祖和冯梦龙之故。即使不被他们的文字所挟持,也是被渗透了。虽说汤显祖写《牡丹亭》传奇剧在先,后才有冯梦龙改编的《风流梦》。说到冯梦龙,他不仅是剧作家,也是小说家。光是他的《三言》,里面就有一百多篇小说。被文字喂养大的我,当然是比较喜欢冯梦龙多一点。再后来又有了《游园》、《惊梦》,或干脆合在一起以《游园惊梦》命名的种种改编。时至今日,最为人所熟悉的应该是粤剧《牡丹亭惊梦》和白先勇一手策划打造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吧。
还记得游罢西湖,是在苏堤上岸的,然后在那大公园里走了许久,终于来一座八角亭子前,导游说:“这就是牡丹亭。八角重檐攒尖顶结构。”听了不由有点失望,不是因为亭子,而是因为牡丹——怎么牡丹园里没有牡丹?导游说早就凋谢了,牡丹是4月开花的,而且花期很短。然后介绍牡丹亭,简略说了几个园林建筑的要点。现在回想起来,我只记得“攒尖顶”的巧妙,在于不论你从哪一个角度望向亭顶,都只能看到一部分。
那是我第一次到西湖,一门心思放在牡丹亭和牡丹花上。牡丹亭是看了,但牡丹花却不见踪影。当时心里想,以后去西湖就懂得了,西湖的风景,是随着季节而更换的——那时我们马来西亚人到中国大陆旅游,几乎都是参加旅行团拉大队的。哪像现在,下了飞机,一个人便四处乱走。
有次去西湖,也不记得是第几次了,走到牡丹园,望向最高处,赫然发现牡丹亭不见了!赶紧走前去探个究竟,我看到几个工人在拆卸亭子。噢不,亭子已被拆掉了,只留下一个圆形的石盘在地上,那是亭子的底座。而那些被拆卸下来的梁木、亭柱、木板等都整齐地摆放在一旁,唯独不见了那八角形的“重檐攒尖顶”。忙问为什么要拆掉亭子?那漂亮的亭顶呢?工人师傅说都大半个世纪了,经不起风吹雨打啊,再加上白蚁侵蚀,已修无可修了。至于亭顶,已经转移他处,妥善保存。新亭子会照原来的样子重建,材料也会尽量用回原来的。他指了指地上说:这些可不是垃圾喔,新亭子还会用得上的。我随着师傅所指看过去,意外地看到一根朱红画栋上的楹联:“晓露轻盈泛紫艳”,倒是没看到下联的“朝阳照耀生红光”,也许是被压在底下了。
之后每每看到有关西湖的文章或画册什么的,总会想起重建牡丹亭的事——不知牡丹亭的新貌是怎样的?可是,每次到杭州总是步履匆匆,且没有一次是去对了季节。我就对自己说,那就留待以后才去看吧。相信总有一天会在牡丹盛开的时候来到西湖,到时一定得自我测试一下,看看是否辨认得出哪根柱子是新的,哪根是旧的。于此我想,疫情过后,该去西湖看牡丹亭了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