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無可奈何地宅了將近兩年,許多旅行愛好者難免不鬱悶。尤其是梁某人,常說些旅行趣事或發現世界的人生體會,以此緩解無趣的日常。說著說著總會說到西湖,說到西泠印社,說到文人墨客,卻都是些前人鋪陳的故事,但他就是愛說西湖。
是啊,西湖,那也是我過去最喜歡的地方,所以記憶中的西湖是有時間跨度的。第一次到西湖是1991年的夏天。
ADVERTISEMENT
那年遊西湖,前提是牡丹亭。沒辦法,吃文字長大的,關於西湖,滿腦子都是詩詞和讀過的書。
從古至今,到過西湖的文人不勝枚舉,併為它留下大量詩詞。光是蘇軾的那句“淡妝濃抹總相宜”便概括了西湖四季之美。
之所以知道西湖有座牡丹亭,是許多年前讀到過一篇文章,作者自稱老杭州,說西湖花港觀魚公園有兩個景點最有名,一是紅魚池,另一是牡丹亭。牡丹園建園於1950年,佔地15畝。園裡遍植名貴牡丹,多達數百株。而牡丹亭的修建,說是襯托園裡詫紫嫣紅的各種名貴牡丹,還特別提到,牡丹亭3個字是茅盾所題寫的。
吃文字長大的人,來到西湖,豈能不造訪牡丹亭?當然了,如此用心,都是因為湯顯祖和馮夢龍之故。即使不被他們的文字所挾持,也是被滲透了。雖說湯顯祖寫《牡丹亭》傳奇劇在先,後才有馮夢龍改編的《風流夢》。說到馮夢龍,他不僅是劇作家,也是小說家。光是他的《三言》,裡面就有一百多篇小說。被文字餵養大的我,當然是比較喜歡馮夢龍多一點。再後來又有了《遊園》、《驚夢》,或乾脆合在一起以《遊園驚夢》命名的種種改編。時至今日,最為人所熟悉的應該是粵劇《牡丹亭驚夢》和白先勇一手策劃打造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吧。
還記得遊罷西湖,是在蘇堤上岸的,然後在那大公園裡走了許久,終於來一座八角亭子前,導遊說:“這就是牡丹亭。八角重簷攢尖頂結構。”聽了不由有點失望,不是因為亭子,而是因為牡丹——怎麼牡丹園裡沒有牡丹?導遊說早就凋謝了,牡丹是4月開花的,而且花期很短。然後介紹牡丹亭,簡略說了幾個園林建築的要點。現在回想起來,我只記得“攢尖頂”的巧妙,在於不論你從哪一個角度望向亭頂,都只能看到一部分。
那是我第一次到西湖,一門心思放在牡丹亭和牡丹花上。牡丹亭是看了,但牡丹花卻不見蹤影。當時心裡想,以後去西湖就懂得了,西湖的風景,是隨著季節而更換的——那時我們馬來西亞人到中國大陸旅遊,幾乎都是參加旅行團拉大隊的。哪像現在,下了飛機,一個人便四處亂走。
有次去西湖,也不記得是第幾次了,走到牡丹園,望向最高處,赫然發現牡丹亭不見了!趕緊走前去探個究竟,我看到幾個工人在拆卸亭子。噢不,亭子已被拆掉了,只留下一個圓形的石盤在地上,那是亭子的底座。而那些被拆卸下來的梁木、亭柱、木板等都整齊地擺放在一旁,唯獨不見了那八角形的“重簷攢尖頂”。忙問為什麼要拆掉亭子?那漂亮的亭頂呢?工人師傅說都大半個世紀了,經不起風吹雨打啊,再加上白蟻侵蝕,已修無可修了。至於亭頂,已經轉移他處,妥善保存。新亭子會照原來的樣子重建,材料也會盡量用回原來的。他指了指地上說:這些可不是垃圾喔,新亭子還會用得上的。我隨著師傅所指看過去,意外地看到一根硃紅畫棟上的楹聯:“曉露輕盈泛紫豔”,倒是沒看到下聯的“朝陽照耀生紅光”,也許是被壓在底下了。
之後每每看到有關西湖的文章或畫冊什麼的,總會想起重建牡丹亭的事——不知牡丹亭的新貌是怎樣的?可是,每次到杭州總是步履匆匆,且沒有一次是去對了季節。我就對自己說,那就留待以後才去看吧。相信總有一天會在牡丹盛開的時候來到西湖,到時一定得自我測試一下,看看是否辨認得出哪根柱子是新的,哪根是舊的。於此我想,疫情過後,該去西湖看牡丹亭了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