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10:00am 04/12/2021

林金城

大展宏兔

VIP独享

滋味之美

岁月饼屑

米通

蓼花

麻蓼

麻通

林金城|岁月饼屑:麻蓼・蓼花

是福建泉州人嫁娶必备的传统礼饼,此回在峇冬加里遇见,拆封一尝,果然饱满着传统的味觉记忆。

经万挠往北,以新古毛为终站,我们逐乡逐镇地展开“吃喝玩乐”的乌雪(Hulu Selangor)之旅。出发前做好对该地人文历史的资料蒐集,往往让旅程的知食深度延展,当碰遇突如其来的一抹风景,也有联想的线索可寻,伏笔般,令旅程增添许多意外惊喜与收获。

像了解方言群分佈,就是寻访本地华人传统饮食的一把钥匙。沿途五十多公里的路程,多种方言语境的切换,从饮食,地方寺庙,人文风华,一一辨识出强烈的越境景观;像万挠(Rawang)街场这以广东人为主的地方,就可以找到难得一尝的百年粤菜;过了双文丹(Serendah),乌鲁音(Ulu Yam)的卤面,峇冬加里(Batang Kali)的安溪嫁女饼麻蓼,便一再提醒我们已进入福建泉州人的方言世界。

再北上叻思(Rasa),新古毛(Kuala Kubu Baru),客家风情则透过市井乡音四处流窜,加上后者是乌雪县的首府,曾为英殖民政府的行政区,又是通往早年英国人避暑胜地福隆港的必经之地,所以可轻易从沿街的建筑风格中品味出当年的殖民遗风,更从市井中的一杯咖啡乌、一客海南鸡排,或一碟海南面里,读出早年琼州人南来时多为洋人帮佣,及后来从事相关餐饮的蛛丝马迹。

这回的意外收获,除发现新古毛街上的海南饮食与该地殖民历史的微妙关係外,更难得在峇冬加里尝到久违新鲜的麻蓼与蓼花。

久闻镇上有间老饼家,没设门市,只专门接单制作这两款福建泉州人嫁娶必备的传统礼饼。以前多次路过都不得其门而入,这次却碰巧在根记餐室品尝其招牌芋头排骨面和家乡生面时,老板娘拎来一袋蓼花,说是瑞麟饼家寄卖的鲜货。拆封一尝,果然饱满着传统的味觉记忆。

是的,记忆便顿时回到童年。虽然我家不是福建人,但亲友嫁娶时家里偶尔也会收到这类礼饼,与我们所熟悉的“广东嫁女饼”完全两回事。蓼花饼在广东话里称为,是新年应景食品,因此当知道这“竟然”是福建人的嫁女饼时,心里多少感到费解。据说,若依照结婚礼俗,无论麻蓼或是蓼花,通常会做成两种形状,球状的分派给亲戚,圆柱形的则送给邻居朋友,而平时就只有圆柱形状一种。

所谓蓼花饼,一般指麻蓼与蓼花两种。内心为质地酥鬆如棉絮的蓼胚,以糯米粉掺合芋泥蒸熟而成,冷却后切以条形或球状,经日晒彻底,再分多次不同油温逐热炸成;沥干后,再把蓼胚放进糖浆中充分拌匀,取出滚黏上炒香的芝麻就是麻蓼,沾上米花就是蓼花了。

同样的东西,安溪人称它麻蓼与蓼花,但在其他福建方言裡却有不同的叫法,像莆田兴化人就称麻蓼为麻筒,福州人称它麻芝,永春人称之麻枣,台湾人则写成蔴与米。

于是,便欣喜的买了一大包回家,作为回味这趟旅程的凭藉。隔天知食友人到访,喝茶聊天,一见麻蓼,大伙并不感到陌生,但都是记忆中的味道了,不免慨叹自从西饼蛋糕取代传统礼饼后,许多传统口味已日渐被遗忘。

我笑说:慨叹没用,不如想些拯救传统的方法吧!在台湾,有些饼家以蓼胚黏上杏仁片,做成可口的杏仁;此外还有椰丝、绿茶口味什么的。只有回到传统,与时并进,创新反而守护了传统!

为什么我们的传统不会转弯,来来去去还是麻蓼与蓼花呢?

2007年8月8日完稿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