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劭嶽·59歲·馬六甲人·中華花藝教室指導老師
我在吉隆坡工作時,曾接觸現代日本花道。一開始我只是認識及有意學習日本花道,之後則在慈濟上了一期十堂課的池坊流古典花道課程;當時老師從臺灣過來教學,我就在誤打誤撞下,“撞”入花藝這領域。
2005年9月杪我到臺灣參加一個義工活動,當時欣賞現場的佈置,經過介紹才得知臺灣從1971年就推廣中華花藝。
中華花藝和日本花道的分別在於,日本花道比較偏向形式、較一板一眼,實際上日本花道源自於中華花藝的演變,而中華花藝則比較注重意境及意趣。
我從2006年開始去臺灣上課,往返兩地,一邊則協助家裡打理生意。
一般上學員平均耗時7年的時間上課,畢業後就屬於教授級的資格,我們必須從第三年開始考取5個試卷,學術及術科都必須及格,分數必須達到70分才及格,相當嚴格。
我原訂於去年畢業,但是因為冠病疫情而耽誤了,目前我還是研究班三年級生,希望明年疫情好轉,能夠繼續回去上課。
這兩三年,我除了不定期去臺灣上課,也擔任花藝的指導老師;在疫情期間,我們在安排學生上課時面對問題,斷斷續續上課,由於我低調教課,學生人數以小班制進行,只要4個學生就能夠上課,因此教學比較仔細。
我一開始向學生會樹立觀念,即無論學生之前曾上過西洋式、日本花道課程,都必須重新歸零,才能吸收新的教學。
疫情期間,我也無法進行網課,一些網課的效果比想象還糟糕,還是需要實體課及面對面指導,而且學生也較享受上實體課的氛圍。
我曾於2011年在於水閣辦花道講座,2016年則在馬六甲八蚌佛子舍辦迷你型花展,當時呈現23個作品,並邀請2位學長參與。我希望後年在甲州舉辦一個大型花展,為福利團體募款。
我覺得中華花藝不只是花藝,背後隱藏中華的思想文化,含義太廣,讓我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