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財政經歷了24年的赤字預算案,在加上過去2年抗疫行動推出的8大振興經濟配套,我國的國庫已顯得滿目瘡痍。市場上有不少聲音要求政府應該立即進行稅務改革與重啟消費稅,以整頓國家財政,進而擴充國力。問題是僅僅是進行稅務改革與重啟消費稅就可以整頓國家財政嗎?
再者,只看收入,不看開銷能否解決國家財政問題呢?
ADVERTISEMENT
●避免監守自盜?
早在2019年的經濟報告書中,政府已擬定了財政改革框架(Fiscal Reform Framework),也提出了許多倡議來改善國家財政。財政改革框架的3大領域包括:一、監管(Governance);二、收入(Revenue):三、開銷(Expenditure)。
財政監管(Fiscal Governance)是財政改革框架內最重要的支柱。財政監管包括:一、負責任的財政管理原則;二、財政目標與中期財政框架;三、透明化的財政報告(包括財政風險資訊),以便讓利益相關者如國人和投資者知道財政政策方向。
●樹立財政問責文化
關於監管,這裡指的不是預算開銷方面的監督,而是最高層次的監督,以避免類似牽涉數十億美元的一馬發展公司(1MDB)弊案再次發生。因此,職責分隔(Segregation ofDuties)顯得特別重要。例如,首相也不能兼任財政部長等等。目前,政府在國會提呈財政問責法令(Fiscal Responsibility Act),以樹立問責文化。
順應該法令的提呈,財政部長在此次預算案在國會提呈前發佈了“預算案前聲明”
(Pre-Budget Statement),說明2022年財政預算案的方向。財長也承諾在預算案後,將發佈預算案後“公共開銷聲明”(PublicExpenditure Statement),以闡明公共開銷資金來源與用處。這是開創先河的做法,分成財政預算前、預算案和預算後的各項聲明,再加上國家經濟報告書,更能提高國家財政的透明度。
●全方位檢討稅務制度
雖然我國的稅收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與其他東盟國家不相上下,但在我國1500萬的勞力人口與110萬的商業組織中,只有少過20%的個人和組織繳稅。財政改革框架內的第二項支柱是如何加強制造收入的效率。
政府早在2018年就成立國家稅務改革委員會(Tax Reform Committee)全方位檢討稅務制度。這包括尋找新收入來源、檢討稅務獎掖、打擊逃稅與以石油收入設立穩定基金等等。
要增加國家收入,並非只能向稅務下手,就像鄰國新加坡,公司稅率僅17%,但卻沒有面對財政赤字的問題。因此,只要開拓新領域與策略性投資,經濟發展良好,稅收就不是問題。針對這點上,政府在第12大馬計劃下已鑑定了幾項策略性領域,包括清真、宇航、醫藥、全球化服務、電子與電氣、旅遊等策略性領域,以加速經濟發展。
●推行資本盈利稅?
過去,政府提供許多稅務獎掖,以吸引外資來大馬投資,從而讓領先技術轉移至本地公司和員工,將大馬打進全球供應鏈中。
然而,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我國超過100種的稅務獎掖是特別慷慨的,大大減少了我們的稅收,卻無法達到其效果,因此白白犧牲了稅收。財政部已全面檢討稅務獎掖,從2021與2022年財政預算案宣佈的更具策略性的稅務獎掖,已漸露端倪。
政府是否應該重啟消費稅(GST)?推行資本盈利稅(CGT)、數字所得稅(DIT)?
這些都是在2022至2024年中期收入策略框架(MTRS)探討的課題。針對影子經濟,財政改革框架指出打擊逃稅是增加稅收的有效手段。關於這一點,稅收局的積極追稅行動就已證明這一切。
●優化政府開銷
財政改革框架內的第三項支柱是如何加強政府開銷的效率與生產力。政府採購項目必須公開招標,才能讓國家資金花得物有所值。在國家審計報告出爐後,政府必須採取行動,並向大眾交代,不能像目前這樣不了了之,讓貪汙腐敗的公務員與供應商逍遙法外。
國內許多津貼項目,包括汽油津貼、煤米油糖與各項必需品的津貼都是以廣泛式津貼,不管是富人或窮人都能享有,這就造成津貼物品被濫用和走私活動。舉個例子,目前我國一年就得花60億令吉的汽油津貼,這與人民生活援助金不相上下。我們應該把廣泛式津貼改為針對目標群體津貼,只津貼真正有需要的人民,這將會是更省錢,更有效的作法。
政府公務員的薪金與恩俸金,將佔據2022年財政預算案中,行政開銷的49%,急需優化與提高政府公務員生產力。另外,由於債務利息又佔行政開銷的18.85%,這造成我國剩餘的財政空間變得非常有限。
●稅網恢恢
從2021與2022年財政預算案中,我們不難發現稅務改革的各項措施已經逐步落實。這包括稅務識別號碼(T I N)、稅務合規證書(TCC)、佣金預扣稅、向大馬稅務居民,在我國接收來自大馬境外的收入徵收所得稅等等措施。我國稅務改革早已經悄悄上路,但很多納稅人包括一些稅務代理仍懵然不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