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1:45pm 08/12/2021

香菜

周刊专题

VIP独享

副刊专题

香菜经济

香菜

周刊专题

VIP独享

副刊专题

香菜经济

【香菜经济】香菜不臭!

你喜欢吃吗?

香菜又名芫荽、满天星,一般是用来作为主菜的提味作用,不管是吃火锅、肉骨茶,还是家常小菜如蒸鱼、卤猪肉,甚至只是普通的一碗猪肉粉,都能看到香菜的身影。

ADVERTISEMENT

因为具有独特的香气,所以香菜跟榴梿一样,喜欢吃的人对它赞不绝口,不喜欢的人会避而远之。如果香菜反客为主,从点缀品变成主菜,你会是兴奋地尖叫,还是崩溃哀号的那个人?

报道:张欣薇
摄影:陈启基、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陈愐壮

如果把香菜料理捧到马拉妹面前,她会连尖叫也省略,直接用味蕾去感受香菜美味的实际行动派,因为:她是香菜控。

马拉妹曾经在自己的脸书饮食专页《马拉妹出闸》,分享过一间售卖香菜锅的冷锅串串店,其实就是火锅串串(碌碌lok lok),但汤底却是与大量香菜一起熬煮而成,所以汤是绿色的,上桌时,汤锅表面还有满满的新鲜香菜。

这就是马拉妹介绍的香菜串串锅,汤底是香菜所以是绿色的,还有满满的新鲜香菜铺面。

看到 “青BB”照片的那一刻,我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是的,我是那个会把香菜唤成臭菜的另一派人。

“那贴文在当时可是引起很大的关注,文章有接近4000个分享!网友们都在留言处标注朋友,很多标注的朋友是根本不吃香菜,说看了我放的图就想吐,当然也有人留言说自己是香菜控,表示一定要去吃,一时间两极化的留言都在同一个贴里,非常好玩。”

香菜因为具有独特的香气,让人爱恨分明,喜的极喜,厌的极厌。

香菜是人们熟悉的提味蔬菜,形状长得像小芹菜,叶小且嫩,茎纤细,因为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强烈味道,喜的极喜,厌的极厌,就跟榴梿、臭豆腐一样,总是拥有喜恶立场分明的两派人。

对于不吃香菜的人而言,一碗面里的几片香菜无异于一锅汤里的老鼠屎,不喜欢香菜那股味道的人甚至不能和那些能接受香菜的人坐在一桌吃火锅,共尝一锅肉骨茶汤。

对于不吃香菜的人而言,一碗面里的几片香菜无异于一锅汤里的老鼠屎!

我是那个会在用餐时特别注明“不要香菜”的人,如果厨师最后还是放了…… 虽不至于不吃,但就是会一点一点把香菜碎片抠出来,嘴巴若不小心咬到菜梗的部分,就只能拼命灌水,想把味道冲淡。

真心佩服那一些可以直接生吃香菜的人,未经过烹饪的香菜,味道可是浓烈得可怕!

基因决定你爱不爱香菜

“我想,我是天生就爱吃香菜的人。”马拉妹说。

小时候跟家人在外面吃饭,点鱼时总会有一小撮的香菜摆在鱼肚上,那香菜的量很少,少到一上桌就会给大人用筷子夹走吃了。她想,那菜一定很好吃,因为大人们都不愿意分给她吃。

“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抢在大人夹走以前先下手,大人都说我一定吐出来,我硬是不要,第一次的香菜初体验并没有很好,但可接受,后来发现,我天生就爱吃香菜啊!”

这让我想起一篇网络文献:基因决定人对香菜的喜厌。

早在2012年时,美国科学家Nicholas Eriksson等人在《Nature》期刊发表了对于香菜喜好的研究成果。在上万名的受试者中,他们发现,有两个部分的基因影响了人对于香菜的喜爱度。

第一个基因是位于人类的5号染色体上的TAS2R1基因,这个基因左右人类对苦味的接收程度,苦味基因不同,人们对苦味的感受程度也不同,对于不爱吃香菜的人来说,吃香菜就像嚼臭虫。

第二个基因是11号染色体上,用来感受气味的OR6A2基因。OR6A2基因片段的差异,造成人们对于香菜中,醛类物质的感受强烈程度有差异,部分的人会闻到香菜中较强烈的肥皂气味。

因此,有的人在食用香菜时,会吃到的是“肥皂、虫、泥土”的味道。

不吃牛羊者,也不爱香菜

“这个基因的说法我听过,但除了这个,我发现,如果是不吃牛羊的人,一般也不会喜欢香菜。”

马拉妹补充,牛肉跟羊肉都属于重口味的红肉,虽未有实际调查,但根据观察,普遍上可以接纳“重口味”的人,感觉上,比较容易接受香菜的味道。嗯,我这个不吃香菜者,也确实忍受不了牛羊那股骚味儿。

嗅觉与味觉是每个人先天具备的感官能力,因此每个人对于相同味道的感受与喜好度都不一样,这是可以理解的。除了所谓的基因,后天因素应该也会左右一个人的饮食习惯。

香菜对我而言,就像我食苦瓜,从不能接受到可以尝试。以前,肉骨茶里如果加了香菜,我绝对不喝,但现在可以接受,即便是偶尔误食,也会咕噜吞进胃里。

据说,随着年纪增长,味蕾也会变得更加宽容,很多食物都渐渐变得容易接受,也能尝出其独特滋味;就像人的个性会随著年纪增长而越趋稳定,对身边的事也会越来越包容和理解。

解构香菜:它的出身

香菜学名是芫荽(yán.suī),最早称为胡荽,原产于地中海地区,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将香菜带入中国后广为流传。根据唐代医学家陈藏器考证,最早这种香料被称为“胡荽”或“胡菜”。但因为后赵明帝石勒是胡人,为了避讳就改为“香菜”、“香荽”,或是直接称“荽”了。

说到这,还真有点尴尬,因为之前我一直把芫荽写作芫茜。马拉妹解释,很多人都爱叫的芫茜,主要还是广东人,因为“荽”字用广东话念则是“衰”,很不吉利,于是就改称较好听的芫茜。

但其实,不论是芫荽还是芫茜都不好念,还是香菜(臭菜)更广为人知吧!

马拉妹原名叫曾智霞,曾是媒体人,目前在策展公司任职。自称70后吃货,平时就喜欢到处觅食,讲饮讲食,经营《马拉妹出闸》专页超过8年,邀她一起聊聊香菜这植物,看似找对了人。

这是鱼头米粉,不是香菜粉,别误会。

“在外国常用的香菜有两种:一种叫Cilantro或Coriander,就是我们我们常见的芫荽,味道很浓,还有一种叫Parsley,中文叫洋香菜,鬼佬芫荽、香芹、巴西里有分皱叶无皱叶二种,味道则较淡。”

两种香菜样子也有分别,Cilantro叶子较圆,Parsley的叶子较尖,营业成分也有所不同,洋香菜草酸含量在各类香菜中排行第一,反而是芫荽敬陪末座,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很常出现在大马的餐桌上,搭配着不同的料理烹煮或配着吃。

3大族群的香菜角色

她说,本地是美食文化大熔炉,若以三大种族来看,马来族群和印度族群比华人更常使用香菜,尤其是印度同胞,来自香料国度的他们更是把香菜广泛运用在各种料理中,像是印度煎饼常沾著吃的鹰豆糊里,就有香菜,只是味道被其他香料掩盖了。

“还有马来人的羊羹、印度人的咖哩等,很多都把香菜磨成粉入菜,事实上,香菜就是香料的一种,只是我们华人比较常看到它的植物原形,觉得它是蔬菜。”

看来,很多不吃香菜的人,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香菜吃进胃里头了。相比之下,香菜于华人餐桌上,多用于做凉拌菜佐料,或烫料、面类菜中提味用。

“这是由于我们的饮食中,很注重增香和提味,好比一碗面煮好后还要加点葱花炸葱,当然,还有去腥除异味的作用,所以你很常会看到香菜广泛运用在海鲜类,或者加入酱料混著吃。”

香菜就是一个料理时普遍用来提味的蔬菜,就跟葱花扮演的角色一样。
香菜不再是”绿叶“

如果想要在国内找到以香菜为主料理的食品,马拉妹只想到那锅香菜串串锅。反观在其他亚洲地区,特别是日本,香菜已经被推上一个神台的位置,说成是排毒圣品,美容养颜一流,被一众女士追捧,效应和话题性兼有,吃香菜成了潮流也是很自然的事。

香菜中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C、胡萝卜素的含量甚至比其他蔬菜都多,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含量也不低,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比较丰富。但比起韭菜、芹菜这些可以单做成主菜的,香菜的地位明显得更低。

“我们根深蒂固认为香菜只是点缀,不能是主菜,除了说是千百年来的饮食习惯大不同,也可以是我们不吃的人仍然占大多数,自然不会有人特别去开发相关菜品。”

但其实,这也让香菜市场更具商机,有许多有待发掘的潜力。

早在数年前,日本、台湾、香港就有一股香菜经济势力正在发酵,看来是时候给香菜一个正名,让它登上主宫位了!

马拉妹说,大马的饮食文化根深蒂固认为香菜只是点缀,但在日本、港台却相反,有一系列以香菜为主角的料理,吃香菜成了一件很潮流的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