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本报特约

|
发布: 7:30am 12/12/2021

确诊病例

吴奕品医生

地方性流行疾病

全球大流行

堂食,跨州及旅游

与毒共存

清零

吴奕品医生.与病毒共存的我们

吴奕品医生

,并非完全将“”抛诸脑后,任凭确诊数字飙升。面对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反扑的瘟疫,与其执着于每日的确诊数字以及“清零”的目标,学习在病毒共存的空间里,在正常生活中保护好自己,才是此时此刻的最重要关键。

ADVERTISEMENT

这一年,大家都生活在数字中。多少人确诊?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康复?生病的人增加了,空置的病床减少了。孩子们在家的时间增加了,去学校上课的机会减少了。饔飧不济的人增加了,收入减少了。死亡人数增加了,身边的至亲好友,却少了。

这所谓的疫情,由2019年尾开始肆虐,跨越了2020及2021年。如今2021年也即将结束,病毒却没有任何在短期内会消失的迹象。我们来到了今天,疫情由(Pandemic)过渡到(Endemic),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我们的心境与观念,是否也已准备好,随之有所转变?抑或是仍然裹足不前?

开放后会应声增加是必然的,但国家不可能漫无目的的永远封锁,人也不可能足不出户。这两年里,疫情对心理层面所带来的影响,其实并不亚于生理上的问题。心理与精神疾病,情绪与过度压抑所引发的心身疾病,与日俱增。孩子们被剥夺了校园生活,在大环境下被迫过早及过长时间的接触电子屏幕;与此同时,缺乏肢体活动及户外活动,直接影响脑部发育及各种肢体协调能力。这个年代的孩子,或许会在感觉统合及沟通表达方面出现各种问题。

近两年的防疫,我们已习惯了“全球大流行”的防疫方式。我们有些神经质的每天等候着单日新增确诊人数,心情也随着数字的升降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定。只是当我们渐入“地方性流行病”的时代,心态上却未能及时调整与转换,甚至无法苟同与接受“与毒共存”的概念。有的人质疑政府放宽管制的举措,有的则继续调侃咒骂。看见其他人外出,,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却似乎红了眼,指责他人不如自己般严守防疫措施。

与毒共存并非消极态度,而是认清并面对现实的残酷,适应并接受随时都有可能受病毒感染的事实。在回归正常生活的同时,积极学习如何做出适度调适,保护好自己与家人免受病毒感染。反之,继续漫无目标的等待病毒突然消失,好比刻舟求剑,不切实际。心态上若继续踟蹰停滞不愿前进,才真的是消极。

与毒共存,并非完全将“清零”抛诸脑后,任凭确诊数字飙升。面对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反扑的瘟疫,与其执着于每日的确诊数字以及“清零”的目标,学习在病毒共存的空间里,在正常生活中保护好自己,才是此时此刻的最重要关键。

我们共体时艰经历了“全球大流行”之下的新常态,如今与病毒共存的我们,也该学习与毒共存的新常态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