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本报特约

|
发布: 7:30am 12/12/2021

确诊病例

吴奕品医生

地方性流行疾病

全球大流行

堂食,跨州及旅游

与毒共存

清零

吳奕品醫生.與病毒共存的我們

吴奕品医生

與毒共存,並非完全將“”拋諸腦後,任憑確診數字飆升。面對時時刻刻都有可能反撲的瘟疫,與其執著於每日的確診數字以及“清零”的目標,學習在病毒共存的空間裡,在正常生活中保護好自己,才是此時此刻的最重要關鍵。

ADVERTISEMENT

這一年,大家都生活在數字中。多少人確診?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康復?生病的人增加了,空置的病床減少了。孩子們在家的時間增加了,去學校上課的機會減少了。饔飧不濟的人增加了,收入減少了。死亡人數增加了,身邊的至親好友,卻少了。

這所謂的疫情,由2019年尾開始肆虐,跨越了2020及2021年。如今2021年也即將結束,病毒卻沒有任何在短期內會消失的跡象。我們來到了今天,疫情由(Pandemic)過渡到(Endemic),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而我們的心境與觀念,是否也已準備好,隨之有所轉變?抑或是仍然裹足不前?

開放後確診病例會應聲增加是必然的,但國家不可能漫無目的的永遠封鎖,人也不可能足不出戶。這兩年裡,疫情對心理層面所帶來的影響,其實並不亞於生理上的問題。心理與精神疾病,情緒與過度壓抑所引發的心身疾病,與日俱增。孩子們被剝奪了校園生活,在大環境下被迫過早及過長時間的接觸電子屏幕;與此同時,缺乏肢體活動及戶外活動,直接影響腦部發育及各種肢體協調能力。這個年代的孩子,或許會在感覺統合及溝通表達方面出現各種問題。

近兩年的防疫,我們已習慣了“全球大流行”的防疫方式。我們有些神經質的每天等候著單日新增確診人數,心情也隨著數字的升降如過山車般起伏不定。只是當我們漸入“地方性流行病”的時代,心態上卻未能及時調整與轉換,甚至無法苟同與接受“與毒共存”的概念。有的人質疑政府放寬管制的舉措,有的則繼續調侃咒罵。看見其他人外出,堂食,跨州及旅遊,生活逐漸恢復正常,卻似乎紅了眼,指責他人不如自己般嚴守防疫措施。

與毒共存並非消極態度,而是認清並面對現實的殘酷,適應並接受隨時都有可能受病毒感染的事實。在迴歸正常生活的同時,積極學習如何做出適度調適,保護好自己與家人免受病毒感染。反之,繼續漫無目標的等待病毒突然消失,好比刻舟求劍,不切實際。心態上若繼續踟躕停滯不願前進,才真的是消極。

與毒共存,並非完全將“清零”拋諸腦後,任憑確診數字飆升。面對時時刻刻都有可能反撲的瘟疫,與其執著於每日的確診數字以及“清零”的目標,學習在病毒共存的空間裡,在正常生活中保護好自己,才是此時此刻的最重要關鍵。

我們共體時艱經歷了“全球大流行”之下的新常態,如今與病毒共存的我們,也該學習與毒共存的新常態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