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郊外嶺有家“大眾酒場”,走平民日式燒烤路線.。兩排店屋間中空地,接連店後露天空間,排滿簡單的塑料桌凳。每桌一炭爐,爐上鋪一鐵絲網,好一個原始又紮實的燒烤架勢。
ADVERTISEMENT
由於價格大眾,哈日又好玩;不分週日假期,五點多開始就煙霧裊繞。百人集體眯眼,喝酒烤肉,好一副國泰民安圖。
新加坡丹絨巴葛也有“大眾酒場”,價格就沒那麼大眾了,也沒得自己烤。 臺北信義和大安區各有“大眾酒場”,都是居酒屋。
日據影響,新竹、臺中、林口等,全臺各地都有“大眾”。臺南那家用“盛場”,日文帶繁鬧之意。其他還有不設坐位的“立吞”、“立食”等燒烤為名,喝酒為實;都是酒徒聖地。
喜歡“大眾酒場”。名稱和英國的Pub一樣偉大:源自Public House,大眾之家也。文史早有詳細記載:公元前古羅馬入侵大不列顛後,大肆修補道路,方便士兵和商人出入。每20裡設一驛站,供簡單膳食和住宿。當然少不了酒。多年後,小酒館慢慢演變為公眾休閒場所。這像我們小鎮的民眾會堂或小學禮堂。功能多元化,可辦婚宴或搞歌臺籌款;打羽球外,還可打疫苗。
西洋Pub於19世紀終在愛爾蘭發揚光大。除供民眾工餘吹水,還辦喜喪和宗教慶典活動。常客相互認識,不分貴賤,各有各角色:搞笑的、說教的、附和的;煽動者、起鬨者、調解者;和今天的社交媒體廣場一樣,大家各司其職,各得其樂。
這就是民主了:日照偏西,販夫走卒,教師神父,藍領白領,只要買一杯酒,就可以平起平坐,共度一個美好黃昏。這偉大的避難所,是體現人性光輝和眾生平等的聖殿。
可惜今天的pub慢慢失去了“大眾”的光環。要不烏煙瘴氣,要不燈黃酒綠。有純賣醉的,也有順便賣春的。健康一點,去看球賽,或看筆電作忙碌狀。客人互不交談,連眼神接觸都懶得啟動,吃完喝完,各走各路。醉臥酒場眾人笑,但是沒人會送捐驅酒國的英雄回家。
但這還是一個大眾酒場呵。
在家飽受惡妻蹂躪的大老闆。
在校默忍學生霸凌的老校長。
在公司逃避上司騷擾,又不敢me too的小鮮肉經理。
還有一邊罵政府,又不得不按時交稅的忠心大國民。
大家同一屋簷下,享受難吃的炸雞和不冷的啤酒。公平的付一樣的酒價,和不知道為什麼要給的服務費。
杯觥交錯,太陽西下,和鄰座來一個互解眼神吧。辛苦了。一舉杯,日間一切愛恨情仇,在銀冷酒光下,灰滅。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