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華語影圈最負盛名的女性導演,入行46年,曾6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3獲金馬獎最佳導演,成為港臺兩大權威電影頒獎典禮的獎項紀錄保持者,更是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首位華人女導演得主。說起她執導的影片,相信影迷各有心頭好,其涉獵題材相當廣泛,像是女性議題、社會現象、傳記、同志、文學或武俠小說改編,甚至驚悚類型皆有,不難發現,導演不少作品都反映著其人生某個階段,在紀錄片《好好拍電影》中,藉由歷年影片回顧,串聯起她的故事,並做了極佳註解。
ADVERTISEMENT
本片由文念中執導,港片影迷必然對這名字不陌生,美術指導出身的他,向來是相關獎項競逐的熱門候選人,代表作不少。2016年擔任電影《明月幾時有》美術總監一職時,突然萌生為導演拍攝個人紀錄片念頭,經對方點頭後,他便於影片拍攝期間,對導演展開了往後長達3年的跟拍。
於是,最開始是拍攝現場,尤其難忘許鞍華在給周迅和彭于晏衣服及身上抹泥巴時的聲聲抱歉、緊接戴起耳機抽著煙滿意喊卡,然後重看畫面時笑得像小孩似的模樣,輕易讓人留下“謙卑又專業”印象。電影娓娓道來許鞍華的人生故事,雖沒列名分章節,但每個段落都緊扣主題貫穿,文念中還找來與許導有交情或合作過的中港臺幕前幕後赫赫有名影人包括嚴浩、楊凡、徐克、施南生、爾冬陞、舒琪、陳果、蕭芳芳、關錦鵬、關本良、劉德華、林嘉欣、劉天蘭、湯湘竹、杜篤之、侯孝賢、李屏賓、張艾嘉、李檣、田壯壯、賈樟柯等人談論導演或憶往事。
電影相伴活出圓滿人生
童年時代有關爺爺和媽媽的敘述,經自傳式影片《客途秋恨》影像強化,再結合妹妹、該片編劇吳念真訪談,情感濃烈;單身的許鞍華與年邁母親同住一屋簷下,即使拍片時間不定,仍堅決不送往安老院,配上《桃姐》畫面,似乎更能理解其心思;透過大學同學憶述、讀古詩、武俠小說、合作伙伴分享片場二三事等,慢慢構造出立體的許鞍華,讓熟悉作品卻不認識她真人的觀眾,頓時加深瞭解。
電影提及恩師胡金銓、新浪潮,也坦承《傾城之戀》和《書劍恩仇錄》劣評後帶來的低潮期,即使如此,一心只想拍電影,而每次拍片都應當成是最後一部電影來看待,拼盡全力。此外,還有拍片使命,由當初結合時事課題的《獅子山下‧來客》單元劇,延伸出《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等形成“越南三部曲”,以及堅持非拍不可的《千言萬語》、真實事件改編的《天水圍的夜與霧》,比起同輩男導演們類型固定向商業片靠攏,沒有靠山只能靠自己的許導,笑言自己“沒有賺錢的才華”,明知不賺錢亦要拍,這份毅力決心和企圖傳達的人文精神,值得敬佩!就像那間空間不大的屋子,足夠溫暖,也心安理得。
值得一提,觀影過程中,也能感受到電影副題──香港。伴隨導演步行途經的流動街景、古今對照的影像、拍攝場景等,都暗藏她對這座城市的愛,結尾前她在結束宣傳行程後返港,高呼“回家啦!”,侃侃而談對這孕育她的地方有著承擔,以及3段不同場合,包括威尼斯電影節得獎謝詞,都在鼓舞著風雨飄搖的香港。
與母親的感情牽絆
許鞍華眾多執導作品之中,個人最為偏愛《天水圍的日與夜》,沒有高潮起伏的劇情,只有平淡中見溫情,鮑起靜和陳麗雲兩位昔日電視臺戰友,化身為天水圍的尋常街坊,教人近乎忘了她們在演戲,為她們贏得翌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同時也展現了許鞍華對草根階層的關懷與關注。片中兩人搭巴士的對手戲被剪了進來,細膩走心,無獨有偶,紀錄片也有著中秋節公園提燈籠畫面,直聯想起《日與夜》中秋場景,腦海自動浮現吳鶯音的〈明月千里寄相思〉。毫無疑問,母親與電影,就是許鞍華此生最放不下的。
《好好拍電影》透過影像回顧並解構許鞍華這個人,初執導筒的文念中,透過對導演的熟悉,交出了內容豐富無冷場,手法平實動人且真摯的紀錄片,負責剪接的姜雯潔和林澤秋、原創音樂的大友良英、黃艾倫及翁瑋盈也值得一讚。看罷電影,很想立即重溫導演多部作品!
遺憾的是,本片僅於《香港電影巡禮2021》大馬站在吉隆坡放映一場,許鞍華於片中表示,到了75歲應該還可以拍電影,儘管自覺體力已大不如前,明年她即將邁入這個歲數,而其改編自張愛玲原著的新作《第一爐香》,較早前經已上映(不包括大馬),相信她不會輕易言退,只要找到資金,將繼續拍電影,只盼屆時有發行商願意引進,能在大銀幕好好欣賞導演兌現承諾,拍出屬於香港人的故事。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