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什麼是雜誌?雜誌是介於書籍和報紙之間,定期發行的“連續出版物”。雜誌內容駁雜豐富,可別小看其“雜”,雜誌的前身竟然是罷工、罷課或戰爭中的宣傳小冊子,是極具有前瞻革命色彩的讀物!
當然,雜誌發展至今已有各種數不清的品種與面貌,本期【讀家說書】不說書(儘管雜誌也是廣義上的書籍),我們來一場“讀家說雜誌”,說的是本地出版的中文雜誌(包括《雪州志》、《無本》、《草稿》等)。
ADVERTISEMENT
如果你過去不曾讀過或聽說過,那就趁此機會一起來拓展視界吧。
2021年近尾聲,各個經濟領域陸續解封,路上車輛越來越多,城市、鄉鎮逐漸回溫。這個年底,本地雜誌圈也熱鬧起來,紛紛發行新刊,或開放預訂最新一期刊物。
11月27日推介發行的《雪州志》發刊人是雪州行政議員鄧章欽,專欄作者包括馬華作家黎紫書、翁菀君、音樂人管啟源等,可謂卡司強大。推介禮當天,鄧章欽、黎紫書也連同馬中總商會主席陳友信參與“為何雪蘭莪需要一本屬於自己的雜誌?”座談會。鄧章欽的答案是:“需要一份記錄”,而《雪州志》定位在官、商、民的橋樑,內容要有別其他旅遊雜誌,更注重人文素養。
創刊號封面專題“跨越半個地球找新家”,找來9位來自亞洲、美洲、非洲的外國朋友分享移居雪州的故事。其實,初時讀來仍像外國人移居大馬的感受——大馬人的熱情、大馬的美食。但雪隆本來就是馬來西亞的大熔爐,不只外國人,許多外州人士也移居至此,落地生根。外國朋友眼中的雪州,其實在外州人讀來有不少相似之處。例如日本商人小林說,每一家購物商場其實都長得一樣。雪州商場之密集、重複,真是讓外州人如我讀來默默點頭。
令人驚喜的還有夾在其中的摺頁地圖。配合首期地方誌寫巴生,這份“巴生文化旅遊地圖”詳列各個景點,並整理成“巴生左岸老城散步路線”,方便讀者捧著地圖實地走一趟。雪州共有9個縣,不知編輯團隊接下來會否推出其他旅遊地圖?
◢電影前輩支持《無本》
2018年創刊的電影雜誌《無本》,總是慢慢醞釀,一年一期。這個12月出版第四期已開放預訂,團隊在臉書專頁“日以繼夜”貼文宣傳,活潑的語氣頗有臨場叫賣之感。新一期《無本》專訪了本地旅臺導演廖克發,以及憑《南巫》在多個國際影展大放異彩的張吉安。
從自資創刊開始,《無本》按照自己的步伐,每一刊照內容擬定頁數,按製作成本計算合理售價。最新一期的贊助人包括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創辦人葉瑞良曾在專頁分享,2020年金馬影展期間,聞天祥交給他裝有一疊100令吉的信封說道,“我將馬來西亞對我的好意,轉送給你的雜誌,相信是最好的選擇。綿薄之力,不用掛心。”電影前輩的支持與鼓勵,想必為編輯團隊注入滿滿溫暖。
臺灣金馬獎從電影獎項發展成影展、學院,為電影事業墊下基礎。金馬不僅培養編劇、導演和攝影等電影創作者,更養成懂得欣賞好電影的觀眾支持國片。回看馬來西亞,本土電影常常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甚至因為過時的審查制度而被刪減、禁映,辜負一眾電影人的苦心。本地電影人策劃編採的電影紙本雜誌,何嘗不是一種養成讀者、觀眾的方式?
偶爾一刊的還有本地組織業餘者的小志。2017年7月首刊《知識分子》,到2019年1月才出版第二刊《進擊的青年》。這個年底最新一期《疫中人》也開放預購,即將出版。取名《疫中人》顧名思義文章都圍繞冠病疫情。例如:社會科學學者傅向紅與翁詩鑽醫生對談“瘟疫是一場社會病”,直視疫情撕開的種種社會議題。疫情兩年,許多人都經歷居家辦公、上學的生活。李志勇以《安妮日記》、《黑日》和《方方日記》為例來談〈危機時刻的日記書寫〉。
◢《草稿》談空間與人的關係
由本地中文建築教育媒體草稿出版的馬來西亞第一本建築雜誌《草稿:踏出來》,11月份開始預購,將於2022年1月全國發行。草稿由一群受東西方建築教育的青年組成,執行總編張國強畢業於清華大學和諾丁漢大學建築系;執行主編何凱晶則是清華大學EPMA建築碩士。顧問導師也包括本地知名建築學者張集強,以及新加坡的英殖民建築研究者賴啟健。
創刊號主題為“後疫情:空間革命”,從目錄讀來,這本建築雜誌不單單談建築,更多的是空間與人的關係。公共空間是誰的公共?誰能利用?能怎麼利用?人們常說,不要政治化某某事件;校園不談政治;運動場上不談政治。試問,我們的生活大小事有什麼無關政治?要知道,政治並非片面的政黨政治。
一如雜誌預告:當我們討論這座城市……城市空間是資本的擴張,土地高樓是資產分配的結果;空間的本質是政治,當我們談“建築”,應談“建築究竟為誰而建”。疫情下政治亂象,國會不開,街道封鎖,民眾訴訟和商議的空間在哪裡?
2020年應對冠病疫情,全國大封鎖,一些紙媒無力再戰,停止紙本,全心專攻網絡;雜誌集團關閉,編採人員甚至是在視訊會議中得知停刊消息。然而也是在這幾年,本地吹起雜誌風,不少地方青年選擇用觸摸得到的紙本,製作屬於自己生活環境的雜誌,記錄地方故事。信手拈來:檳城的《城視報》、麻坡的《麻河時光》,以及砂拉越的《砂州眼》。
延伸閱讀:
檳城《城視報》
2014年5月就創刊了的《城視報》,每季一期,每期一萬份,已經來到33期。這份由喬治市文創中心出版的雜誌,刻在市內的咖啡館、餐廳、書店、民宿、主題館、人文空間等地方免費索取。
砂拉越《砂州眼》
《砂州眼》是砂拉越中文網絡資訊平臺,2019年起發行紙本雜誌,供讀者免費索取。那不只是一份屬於當地人的雜誌,也是讓其他州屬讀者更認識砂拉越。唯,目前紙本還停留在2019年出版的第四期,臉書專頁則持續更新。
麻坡《麻河時光》
2020年10月創刊,每半年一刊。今年10月發行的第四刊“再現輝煌的麻河”還售罄絕版。《麻河時光》是一群生活在麻河邊上的人,以照片與文字呈現,與讀者分享一些故事。發行總編和《草稿》是同一人——張國強,主編為蔡耀銘。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