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用筷子吃飯,讀華小並不影響我們對馬來西亞的效忠與愛護。凡是土生土長的華人已經會讀和說國語(馬來語),我們的身分認同只有馬來西亞才是祖國,並不是中國。嚴格說起來,不會說國語的本地華人已越來越少,不要繼續對自己的馬來西亞同胞存有如此的刻板印象。”
ADVERTISEMENT
首先,恭喜《抓住希望:為新馬來西亞繼續奮鬥》這本新書出版。
單看書名,再次讓人充滿希望。
這也讓我想起,您在第14屆全國大選領導希盟打倒國陣,讓期待看到國家變得更好的人民帶來的激情;那一刻,大家都相信一個新的馬來西亞終於誕生了。
國陣──這個被您形容到一無是處,貪汙、濫權及腐敗的政權最終被擊倒。
那個時候,舉國歡騰;那個晚上,許多人失眠了。
尤其是華人,更是熱血沸騰,以為一個新的馬來西亞已經在望。華人給予您,以及希盟強有力的支持,希望國家能在您的第二次掌政下變得更好。華人普遍上以為,您會捉緊第二次任相的機會,糾正第一次任相的那22年所犯下的一些錯誤。
可是,不到22個月的時間,希盟就倒臺了。您也再次把所有的罪過都推給了別人,不認為自己也該負上一定的責任。
2019年的那一場”馬來人尊嚴大會”,在您的默許下,對華教作出猛烈攻擊,讓投票給您的華人覺得您在過橋抽板;您也說過希盟競選宣言並不是聖經,所以說好的廢除大道收費、承認統考文憑、萊納斯課題的立場在選前選後差距很大等等,傷透了許多希盟支持者的心。
您這次通過新書及在推介禮上所發表的一些想法,讓逾90%在第十四屆全國大選中支持您,以及將票投給希盟的華裔選民感到難過。
第一:您說,單一源流教育制度是對馬來西亞最好的教育制度,而多元源流學校存在,阻礙了國民團結以及真正的民族身份認同的塑造。
您還說: “在馬來西亞,我們有26至30%的華裔和10%的印裔,他們都保存自己的文化及習俗,例如華裔用筷子吃飯,我們用手。
馬來西亞人對此非常寬容,但也因為這樣,導致華裔難以被同化;反之,當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來馬後,卻被同化成馬來人,說馬來語,行為也像馬來人。所以,要讓華社完全被接納,那麼他們也應該像這些來自印度和阿拉伯的人學習,完全融入土著居民的生活。”
其實,我想告訴您,單一語言並不是團結人民的唯一工具,否則今天的馬來社會也不會四分五裂。
何況今天的馬來人也不是100%把孩子送進國民學校接受教育,有不少馬來人把自己的孩子送進本地國際學校、華小與宗教學校就讀,有能力者甚至把孩子送到法國、英國和澳洲等西方國家接受小學教育。所以,您對華文教育所作出的指責是充滿偏見的。
凡是家長都會注重孩子的教育,大家希望通過教育保障孩子的未來,華人更是如此。因此,政府如果能辦好國民教育,不需要任何強逼,華人都會把孩子送入國小。正如當年,許多家長把孩子送進英校那樣。
此外,我想說的是,華人用筷子吃飯,讀華小並不影響我們對馬來西亞的效忠與愛護。凡是土生土長的華人都會讀和說國語(馬來語),我們的身分認同只有馬來西亞才是祖國,並不是中國。嚴格說起來,不會說國語的本地華人已越來越少,不要繼續對自己的馬來西亞同胞存有如此的刻板印象。
您口中那些拒絕融入本地,心繫中國的人畢竟不是多數,他們並不能代表這裡的絕大多數華人;這就好像那些不斷突顯自己是馬來人優先的極右分子,並不能代表大多數的中庸馬來人一樣。
所以,敦馬,您錯了。
第二,在MCO期間,各族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原本應該照顧人民的政客卻在權鬥,不顧人民的生死。在這段時間裡,我們看到擁有不同教育背景以及有能力的國民都出來雪中送炭,不分種族的給予幫忙與送暖。
換句話說,各族人民一向和睦相處,也在互相的關愛,並沒有種族團結的問題,也沒有語言障礙。今天您口中的團結問題,只是一個偽議題,其實你們這些政治人物才是罪魁禍首,不是任何源流的教育學府。
在現實社會里邊,有許多人在做著促進國民團結的工作,反而是政治人物不斷以似是而非的種族性言論在分化著我們的人民。
請不要狹隘地把華文教育當著您眼中的一粒沙子,反之應該視多元源流教育為國家的優勢。這麼多年來,它為國家造就了許多人才,包括馬來子弟,這些人都在國際上發光發熱,也一直以身為馬來西亞人為榮。
所以,敦馬,您錯了。
還有,您說,為了前進,我們必須學會接受單一的身分——不是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等,而是馬來西亞人。這點我們完全認同。
您還以美國作為例子。您說:“看看美國:誰是美國人?他會說美式英語,擁抱美國文化,熱愛自己的國家,甚至將自己的祖國視為敵人,並在需要時前往戰場。無論名字是什麼都沒有關係。你的名字可能反映了荷蘭、德國或肯雅的傳統,但這並不重要,因為你是美國人。我們能否以同樣的方式成為馬來西亞人? ”
不過,我覺得您對本地華人存在著太多的偏見與誤解。
自國家獨立到現在,我們的種族融合並不是通過同化,而是在日常的生活與交流中,因互相欣賞、包容與珍惜而自然形成。這是我們應該慶幸與珍惜的成就。我們的多元、包容與各族共存共榮的景象,一直都是馬來西亞的一道風景線。
我想說的是,新一代的華人雖然保存自己的母語與文化,但是,一直都以馬來西亞人自居。反觀政治人物口口聲聲說要國民團結,卻不斷地以行動來破壞團結的基因,例如突然間就宣佈把國語改稱為馬來語,以突顯馬來人至上。還有一些馬來政客,不斷強調他是馬來人優先,不以馬來西亞人優先作為他的身分認同。
然後您以美國作為例子,雖然說已經出現了一位黑人總統,但是,請看看說得一口流利美式英語的黑人,在美國的命運又是如何呢?
所以,敦馬,您又錯了。
最後您還把《星洲日報》扯了進來,說是《星洲日報》不斷對行動黨做出攻擊,所以這是導致希盟失去華社支持的原因之一。
針對這點,我覺得言重了。也許過去有人在您的面前不斷地將《星洲日報》妖魔化,您才得到這樣的印象。
如果以馬六甲州選成績來看,華人還是支持著行動黨。
《星洲日報》作為一份民營的報紙,我們在以往、現在和將來,都扮演著第四權角色;凡是對的政策,我們給予支持與認同,而對於傷害到國家根本的政策,包括華社權益,《星洲日報》自然會無懼無畏的提出批評。
《星洲日報》被妖魔化的故事,也許包括被說成常常玩弄種族課題。為了避免您受到誤導,我也藉此機會跟你報告《星洲日報》的編務方針,即除了透明處理新聞和平衡報導之外,我們堅持正派辦報,秉承新聞規範和社會道德,不以煽情誇張,揭人隱私為賣點。與此同時,我們的方針也包括關注國民團結議題,善用媒體人的影響力構建一個正能量的社會等等。
《星洲日報》是一家負責任的本地媒體。
所以,敦馬,聰明如您,何以會中小人計?
寫到這裡,夜已深。
我希望一覺醒來,馬來西亞變得更好,因為這裡是我的國,我的家。
謝謝!
您至誠的,
星洲日報總編輯
郭清江 謹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