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坐看云起

|
发布: 7:08pm 18/12/2021

脱钩

脱钩

脱钩的预言

作者:余永定

2018年,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首席策略师史蒂夫·班农认为,美国需要与中国“”。从那时起,脱钩就成了中美关系议题中的一个高频词汇——其提及次数之频繁,一些人(如澳洲前总理陆克文)甚至都警告说这一预言可能真的会实现。那如今中美脱钩风险有多显著呢?

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脱钩正在进行当中。近年来,两国陷入了一场关税战。此外,美国对两家中国科技巨头公司(中兴和华为)实施了制裁,通过立法让不符合美国审计标准的中国企业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符合标准的才能在美上市),并在其“实体名单“上增加了一些中国企业,从而对它们施加更多的贸易限制。

ADVERTISEMENT

这种脱钩趋势超出了贸易和技术领域。例如,在美国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数量直线下降。美国还宣布计划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引发了中国的谴责。

虽然目前的事态发展情况表明脱钩是大势所趋,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或美国都不太可能热衷于脱钩。中国采取了被动的防守策略,以回应美国的攻势,同时也小心行事,避免挑起任何争端。虽然美国人普遍支持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但支持切断中美经济联系的人却很少。

脱钩当然不符合美国商界的利益。正如美国商会最近报告的那样,如果美国公司削减在中国或其他把关税提高的国家的投资,它们将损失数千亿美元。

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就连时任美国副总统彭斯在2019年被问及美国政府是否希望与中国脱钩时他明确表示了“不会”。最近,美国贸易代表戴琪称,美国非但没有脱钩——这并非是一个合理的结果——反而在追求“重新挂钩”,重新与中国建立“联系”;美国官员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无论这些目标最终是什么,中美正在重新建立联系,在“重新挂钩”。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报告称,在2020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过后,两国都停止了增加关税的行为。此外,中国建立了“强健的关税排除制度”,美国也建立了一些关税排除制度。

这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反弹。2020年,美国对华商品出口增长约18%,超过并弥补了2019年因关税导致的11%以上的降幅。因此,中国继续保持着美国第三大商品出口市场的地位。

中国还一直在保持——甚至是深化——与全球其他经济体的联系。正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尼古拉斯·R.拉迪所观察到的那样,尽管经济和金融形势紧张,而且外国对中国的技术转移有过多的限制,但中国继续吸引着“创纪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事实上,2020年,中国的境内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超过10%,达到2120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一,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几乎是2019年的两倍。

中国领导人似乎很乐意继续走这条路。今年9月,中国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承诺将优化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市场准入要求,完善子母公司的跨境交易规则,拓宽外资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的渠道。

中国还在推行国内改革,以实现“内外互补”,其目标多样,实现竞争中立就是其中之一。并且中国正在利用市场如(汇率灵活性)来平衡其贸易账户。

此外,中国正在努力遵守国际规范和准则(如保护知识产权,这是在华经营的外国公司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指出,中国已“稳步”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实施力度,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日益反映国际标准”。

中国领导人还致力于加强区域和多边合作。中国呼吁重振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申请加入《全面和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行动都体现了这种努力。

从总体上看,中国致力于维护全球价值链的立场是明确的。是的,中国正在调整经济结构,以减少对外需的依赖,并大力投资于研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但与一些西方观察人士的看法相反,自中国发起自主开发更加先进技术的运动以来,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在寻求自己的脱钩形式。这是对西方试图阻止中国企业获得先进技术的回应——在很多情况下,中国努力创新取得的成果都让自己感到意外。如果事实证明中国在追求自主创新的过程中采取的任何步骤有问题的话,它们可以在世贸组织的框架内进行谈判。

这可能并不完全是美国20年前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设想。但是,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履行其承诺,而且只要美国允许,中国很可能会继续这样做。尽管如此,我们不应掉以轻心,无视陆克文的警告。如果我们继续谈论脱钩,那么有一天脱钩真的会变成现实。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们将后悔一生。

———————————————————————————

余永定:原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2004年至2006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 Project Syndicate 1995–2021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