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6:00am 20/12/2021

焦点

太空垃圾

人造卫星

VIP独享

副刊专题

焦点

太空垃圾

人造卫星

VIP独享

副刊专题

人造衛星02:大量“造星”有隠憂 太空垃圾威脅地球?

探索太空是未來一大趨勢,隨著越來越多國家的太空機構、太空企業發射火箭和衛星,地球軌道將佈滿各種人造“殘骸”,日子漸久有可能形成一個地帶,形成“凱斯勒現象”。在未來,這些太空垃圾會不會對火箭的發射過程構成威脅?人們需要擔心頭頂上的太空垃圾嗎?

ADVERTISEMENT

報道:本刊 林德成

今年5月份,國際太空站的機械手臂“Canadarm2”遭遇太空碎片“襲擊”,導致出現一個直徑5毫米的洞口,所幸沒有太大影響,一切能正常運行。不過,鮮少人知道,國際太空站從1999年升空以來,曾經調整軌道多達30次,以便避開太空垃圾的威脅。

國際太空站並不是與我們相隔十萬八千里,恰恰是在地球表面的420公里高空,以每秒7.66公里的速度運行。太空垃圾的時速是2萬8000公里,意即每秒可達到7.7公里,比子彈速度還要快10倍。倘若一不小心與多件太空垃圾相撞,恐怕會釀成嚴重危害。

其實,太空垃圾數量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在5月份所發佈的文告,目前追蹤到有大約2萬7000件太空碎片繞著地球軌道運行,大部分體積是10釐米(cm)或以上;超過1釐米的太空垃圾有50萬件,而大約1毫米(mm)的碎片就超過1億。至於那些無法追蹤和計算的微小碎片更是恆河沙數,圍繞在地球周圍。

原來外太空已經充滿了大量太空垃圾。(圖:截自歐洲太空總署YouTube頻道)

或許你會問,為何有這麼多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是指廢棄的航天器殘骸,包括探測器、衛星、火箭零件碎片。航天器又可分為“載人”與“不載人”,前者就如國際太空站、SpaceX的載人龍飛船(SpaceX Dragon);後者是人造衛星、探測器等。畢業自航天飛行器設計與工程系的劉澤威說,以現在的技術而言,太空垃圾是一個無可避免的副產品。

“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還很短,(當年)只要能夠登陸月球已經值得慶祝,誰又會想到回收太空垃圾?”如今為了確保火箭順利和安全發射,許多國家開始提倡太空安全的概念,陸續構思方案去解決這些太空垃圾。

衛星像是放風箏

衛星就像風箏,那根線是地面控制站遙控衛星的通訊方式。通訊一旦中斷,風箏就放飛自我,漂游在軌道上。“你想像每一個軌道有一個停車位(位置),你需要去申請準證才能發射衛星到那個停車位。”倘若偏離原定的軌道位置,地面控制站又無法遙控,那麼它會變成失控衛星。

當一顆衛星報廢以後,會成為軌道上的永久居民,持續數十年在軌道上運行,有機會威脅到其他航天器。按照正常程序,當衛星壽終正寢,地面控制站可以為它減速,讓它掉入大氣層燃燒殆盡,又或者進行變軌,令它永遠進入“太空墓地軌道”(graveyard orbit)。劉澤威坦言,凡事沒有完美,一切都要講求概率,誰也無法百分百保證通訊系統操作正常、衛星的推進系統完好無缺。

當然不能一直保持負面想法,NASA在1977年派出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已經“活”到44歲,是人類最偉大的航天器之一,至今依然正常運作,繼續邁向無垠的宇宙,探索太陽系和外太陽系太空。

劉澤威稱,由於商業價值因素,可以預想未來飄流在低軌道的太空垃圾會比其他軌道來得多。(攝影:林德成)

【太空垃圾4問】

Q1:太空垃圾有哪些?

一個航天器會變成太空垃圾不外乎3個主要原因:自然“死亡”、發生故障和設計不良。所謂百密必有一疏,即使周密計算也有可能出現細微失誤。假設人造衛星送入軌道後,發現計算不精準,沒有辦法抵達正確的位置。那麼它必須動用儲備的燃料,“駛入”軌道之中,無形中就浪費了部分燃料,會面對提前退役的命運。

另一種人造“殘骸”是火箭發射後所遺留的垃圾,比如保護衛星的整流罩、第一級火箭、助推器等。那麼到底什麼是第一級火箭?

一支火箭是由幾支火箭組合起來,如果火箭要掙脫地心引力飛向太空,需要進行“接力賽”。底部是第一級火箭,當它達到特定速度,耗盡燃料以後會自動脫落。接著,輪到第二級火箭全力加速,以此類推直至衝到外太空。以科學理論來說,這種方式可以超越“第一宇宙速度”,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擺脫地心引力束縛。

那麼單靠第一級火箭可以將衛星送上軌道嗎?答案是不行,因為它最快的速度只有每秒6公里,不能突破“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級火箭無法回收

“火箭最少會有兩級,如果發射低軌衛星,兩級就夠了。如果要奔到月球,可能需要三級以上的火箭。同時,每一級火箭有自己的燃料箱,可以提供特定的飛行速度和航程。”

以往發射火箭是用完即棄,無法回收。不過,隨著科技更迭演進,特斯拉靈魂人物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就有能力回收第一級火箭,留待下一次使用。至今,SpaceX已經成功回收9次“Falcon 9”的第一級火箭。但是,第二級火箭就得看造化,分離之後可能會被大氣層燒燬,又或者變成太空垃圾。

“如果要回收第二級火箭,需要裝備更多燃料,還得具備制導能力,讓控制站操控它安全飛回來。據我所知,目前沒有一間公司能夠做到。”

SpaceX的Falcon 9是一款可以回收第一級助推器(first stage boosters)的運載火箭,當它發射到大氣層後必須脫離,接著再啟動內建的引擎慢慢返回地球。以往發射火箭是用完即棄,無法回收。因此,Falcon 9節省了很多成本,至今已經成功回收9次。(圖:SpaceX官網)

Q2:低軌商機越大,危機越高?

“如今因為商業價值因素,可以預想低軌道的太空垃圾會比其他軌道來得多。”嚴格來說,衛星是難持續在既定的軌道上面。劉澤威以低軌衛星為例,除了受到空氣阻力影響,還要顧慮攝動的因素,那就是會被其他天體的引力所影響,從而偏離軌道。因此,地面控制站需要觀察人造衛星的移動軌跡,不時讓衛星變軌一次。“所以為什麼衛星需要燃料,如果燃料耗盡,這顆衛星會受到擾動,慢慢遠離軌道,任由太空中各種引力去指引這顆失效衛星運行。”

不過,無需太擔心低軌衛星會相撞。倘若一家公司要組織低軌衛星的星網,這些衛星體積較小,兩顆衛星之間的距離可以相差幾萬公里。他說,軌道不是高速公路,它是一個廣闊無垠的空間。因此,低軌衛星相撞是一件低概率的事,但這些衛星是有可能撞到廢棄衛星,“雖然是一件低概率(相撞)的事,萬一發生意外會造成很大禍害。如果不小心撞到國際太空站,駐守的太空人很可能命喪太空。”

換一個角度思考,由於太空軌道是有限的資源,許多大國也想在太空部署軍事力量,開發專屬的導航衛星,以便能應用在軍事行動。無論是軍隊通訊、導彈系統、戰鬥機、航空母艦都需要衛星服務。倘若發生軍事衝突,雙方恐怕會率先摧毀敵方的衛星。

早在三四年前,薩里衛星技術有限公司曾製造一款名為“RemoveDEBRIS”的特殊衛星,併發射到國際空間站進行測試。當時它測試了兩種太空垃圾處理方式,其中一個是用“太空魚叉”刺穿太空垃圾,再把它帶回大氣層燃燒。(圖:截自英國薩里大學YouTube視頻)

Q3:該不該擔心太空垃圾?

劉澤威說,大部分的第一級、第二級火箭會經過大氣層燒燬,或以受控方式掉入海里。反觀第三或第四級火箭已經是朝向月球的方向,便會留在太陽軌道,或地球跟月球之間的軌道。

不過,他認為,平民百姓不需要過度擔心太空垃圾,因為還不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命。除非太空垃圾數量太多,已經形成太空蔽障,令到火箭無法順利發射。

“對我來說是概率的問題,比如說我現在發射火箭,被撞到的概率是多少?如果概率很高,那麼我就擔心了。比方說一個數十億的發射項目,我的火箭有5%的概率會被太空垃圾撞到,那我肯定不敢發射。實際上,這個是很難片面回答的問題,需要有一個機構去定義什麼程度被歸類為危險,超過多少顆衛星才被定義為擁擠。”

今年5月份,美國航空航天局和加拿大航天局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國際太空站的機械臂“Canadarm2”出現一個直徑5毫米洞孔,是由太空碎片撞擊而成。(圖:加拿大航天局官網)

Q4:誰已經著手處理太空垃圾?

這幾年多家公司開始測試和發射特殊衛星,希望可以儘早清除太空軌道的垃圾。英國太空署(UKSA)2021年撥出70萬英鎊,與瑞士新創公司ClearSpace、日本清除軌道碎片公司Astroscale簽署合約,要求他們提出解決方案,以便能在2025年之前清除兩顆失效的衛星。

歐洲太空總署(ESA)則將在2025年發起清理太空垃圾任務,ClearSpace會製造一款擁有4個手臂的“ClearSpace-1”特殊衛星,去捕捉約100公斤重的太空垃圾,然後拖到大氣層燒燬。據ESA文告指出,在正式執行任務以前,“ClearSpace-1”會先發射到距離地球500公里遠的軌道進行測試。

瑞士新創公司ClearSpace與歐洲太空總署簽署了總額8600萬歐元的合約,會製造一款名為“ClearSpace-1”的特殊衛星,在太空執行捕獲和處理軌道太空垃圾的任務。(圖:取自ClearSpace官網)

【重點資訊】

凱斯勒現象

1978年,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Donald J. Kessler)曾發表一篇關於太空碎片的論文,題為“Collision Frequency of Artificial Satellites: The Creation of a Debris Belt”(《人造衛星的碰撞頻率:碎片帶的誕生》)。他認為,隨著人造衛星數量越來越多,彼此相撞的幾率也會越來越高。當衛星相撞,會造成很多太空碎片,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慢慢變成一個太空碎片地帶,進而有可能讓人類無法繼續發射火箭探索太空。

衛星墳場與軌道

據NASA資料顯示,在太平洋有一個特定區域被稱為“衛星墳場”。衛星運營商可以將這個地點設置為退役航天器的最終目的地。當大型的航天器經過大氣層時,未必會全數燒燬,剩下的殘留物便會墜海。針對退役的衛星,有兩種做法,第一是降速,讓它進入大氣層;第二是將它推送到“太空墳場軌道”。這個軌道比地球靜止軌道(GEO)高出數百公里,因此不會危害到正在運行的衛星。

【上篇】人造衛星01:滿天星斗 衛星網絡無處不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