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北風吹起,吹打在臉龐讓人醒神的北風氣息,小時候最喜歡的了,午後甘榜多個角落,不時吹來左鄰右舍一家人蹲坐屋前烤制年餅飄溢的Kuih Kapit香味。
六七十年代的婦女是“萬能”的,這邊廂看她一手拿起三兩支年餅印遊走在長長的火爐上翻來覆去,另一邊廂又到廚房燒炭起火為一家大小準備晚餐,不消片刻,又看到她踩踏針車讓針線快速上下上下在布塊上走出細細長長彎曲橫直的軌跡,沒一會功夫,就看到孩子站在針車旁,前後轉身試穿母親即將縫紉完成的新衣。
ADVERTISEMENT
愛美是女性的天性,任何年代的女生,都希望身著漂亮的新衣裳承托出自己靚麗的一面,尤其過年與朋友聚會的時候。
昔日年代,家境一般的女生,農曆新年來臨之際,才有得渴望大人添購一兩件新衣裳過年。懂得裁衣縫紉的母親,為了省錢,專去布店買幾塊布,為家裡三五個孩子量身訂做,省卻購買成衣的差價。
渴望買得華麗成衣,最後失望的在母親背後嘮叨的女生,長大後反倒懷念起童年時期母親親手縫製的衣服,簡單淳樸,還有一針一線縫紉上金錢買不到的深情母愛和滿滿溫馨。
太太小時候的新年衣也是由母親裁製,幾姐妹每人只有一件。穿過年初一,入晚時分就要趕緊過水浸洗,否則隔天就沒了新衣裙穿。
現代年輕人流行情侶裝,一些家庭也盛行穿著設計圖案一致的“家庭裝”過年。太太自嘲笑說,她與幾個姐妹早在五十多年前的60年代就已“流行”穿“姐妹裝”過年,母親每年以同樣的花布或色布,分別裁製衣裙給幾個女兒,除了大小件不同,都是一摸一樣顏色或花樣款式的衣服,穿在彼此幾姐妹的身上等著親友上門拜年。
舊年代,多數婦女或少女懂得縫紉裁衣,甘榜住家外的街市,就有一間“檳華女子裁縫傳習所”,專教人裁剪縫紉車衣,為數不少學已滿師或懂得縫、剪和裁的學徒,多會往設立在附近不遠處打槍埔的“龍鳳車衣廠”當車衣女工謀生養家餬口。
父親一位住同甘榜的客籍友人“三舅叔”,在四坎店一間洋服店當了幾十年裁製西裝洋服的裁縫師。記得是小學五年級,來家做客的三舅叔拉著我手臂,不失向來幽默健談本色的考問一句:除了款式設計,學校老師有沒有教你如何區分男裝或女裝襯衣?
傻笑是孩子不懂回應大人時的最佳答案,也是讓大人自問自答的最佳方法。三舅叔道出我當年不懂;現代也少有聽聞的男女襯衣紐扣位置有左右之分,男裝紐扣縫釘在衣襟右側,女裝在左。
據三舅叔聽他來自上海的師傅口述,男女襯衣的紐扣位置有左右之分,源自西方特別是歐洲國家的衣著文化,但一些富有中華文化情懷的老裁縫師,卻有另一番說法。
華人社會強調男左女右,左為陽,右為陰。釘縫在衣襟右邊的男裝襯衣紐扣,往左側的紐扣洞緊扣時,屬陽代表男性的左邊衣襟自然疊現在外,同樣道理,釘縫在衣襟左側的女裝襯衣紐扣,往屬陰的右側紐扣洞上扣後,右邊衣襟就此露於表外,象徵女性,如此左右陰陽緊貼相扣,衣襟表裡內外,隱含陰陽和合,男女表徵,亦象徵平衡、和諧共存之道。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