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亞南22日訊)“我們向軍人求助,他們叫我們找NADMA;NADMA說安排不到,叫我們找BOMBA;BOMBA說要去Counter報案等安排;最後找義工,把被困7人救出來了!”
這是一名災民池保倫(38歲)親身經歷的事件,並感嘆一場大天災暴露了政府機構救援機制在深入災區馳援不力的問題,反而是設備和人員都不充足的民間救援義工,竭盡所能,投入的拼搏精神,令災民深深感動。
ADVERTISEMENT
指官方救援協調不到位
池保倫是來自沙亞南太子園重災區柏多曼(Pedoman)第25/88路的災民。他日前脫困後在個人臉書貼文有感而發,政府救援隊深入重災區馳援,理應可以發揮更大作用;但官方一直以來的問題不是設備,而是“人”,即協調和安排工作的不到位。
“從一個救災,說一說馬來西亞人在罵著的無能政府,還有災民們在逆境中的樂天精神。
“(官方)該做的做了,就像考試及格就算了。可以運用的力量只做到了及格線,沒讓人看到真的盡了力的精神。”
池保倫說,由消拯隊和大馬天災特別援助及拯救隊(SMART)組成的聯合救援隊,於上週六(18日)凌晨開始在淹水的太子園重災區出現,但數量很少且力量有限,船艇都只是在主要道路航行,沒有拐入支路。
站鐵椅險沒頂 喊半小時才獲救
“當晚半夜樓下有個被困在水中的人,他獨自站在水中央的鐵椅子上喊救命,幾乎快被沒頂。我們和對面樓的人,每當有船經過外面大路,都極力喊Tolong(救命)和用燈光來吸引救援隊。
“但喊了超過半小時,很多救援船隻都沒注意到,最後終於被一艘船隻發現,樓下的人終於被救,救人的是消拯隊和天災援救隊的聯合船隻。”
他說,從星期天(19日)開始,救援船隻的數量逐漸增加,到了週一(20日),船隻的數量到了頂峰。政府機構的救援隊船隻大和裝備齊全,義工的船隻雖小,可是數量龐大。
池保倫指出,當他們一家六人被義工船隻救出後,獲悉家園附近還有另一家七口被困,於是趕緊去找官方救援隊要求救助。
“我們去找兵隊(軍方),兵隊幾艘船十多個人在那裡,他們說要休息,叫我們找NADMA(國家災難管理機構)。”
“我們去找NADMA,他們說他們安排不到,叫我們去找Bomba(消防及拯救隊)。
“我們去找Bomba,他們說要去Counter(臨時救災行動室)報案,等當局安排。
“結果我們直接找義工,義工去就把被困的七人救出來了。”
他感嘆,聽了太多人在罵政府無能,憑良心說,官方救援的貢獻是有;但明明可以發揮更大的力量,卻只做了這一些,裡面還有一批又一批的災民等著官方去馳援的。
感動民間義工設備簡陋施援
池保倫形容,反觀民間義工的數量之龐大讓災民感到驚訝。有用充氣艇、小舢板、設備較為齊全的則備有馬達小艇,除了幫忙派發物資,也把災民載送出逃。
他說,當把他們一家救出的民間義工船隻來到救災中心時,放眼望去的一半以上人數都是義工,只要一看到救援船隻回到,有很多義工馬上走上前來,幫忙扶災民下船和搬東西;遇到行動不便的災民,義工群就一起把人抬出來。
他形容,在救災中心看到許多由義工準備,來自私人界捐獻的物資。當載送物資的空船回抵時,義工馬上把這些食物飲料一堆堆地送上船,駛入災區施援,動作迅速利落。
指義工拼勁比官方強
“雖然看上去義工人數比官方多,就算面臨設備不足因素,即使義工拼勁比官方強,但可以做到的還是有限。”
他強調,義工在這次的救災中,真的都在盡力,那種拼搏完全展示在他們臉上;官方救援人員的投入氣勢和精神,完全被比了下去。”
船隻送餐如泰國水上市場
池保倫笑稱,當受困在住家二樓窗口等派物資時,各有派麵包、椰漿飯、炒米粉炒飯和飲料的民間船隻各別來到、真讓他有一種到了泰國水上市場的“奇景”,堪稱苦中作樂。
他分享所見所聞指出,雖然災民們遇到這場史上災難,但沒有想當然的愁雲慘霧,反而是大家都願意為了家人、鄰里和社區,在週一洪水開始消退時,都涉水出去拿物資,再涉水把物資送回家和家人和鄰居等。
“大家想了好多方法把物資送回家,有像我們用保麗龍的、有用桶的,甚至連家中小孩玩樂的充氣泳池、露營用的氣床都派上用場,上面還可以坐人。”
他形容,災民們三五成群出門,收穫滿滿後一起回家,到家後把物資分發給周圍的人。一些人在回家沿途上,遇到只有老人家獨居的房子,就會把自己手上的物資分一些給老人家,發揮守望相助精神。
災民苦中作樂
“有人開泰國歌,一條街都聽到,還有在物資樓上的人和水中的人在聊天、有在水裡游泳和打水球,有天晚上還有人放煙花,大家在窗口一起看水上煙花,很特別的體驗。”
他形容,因為有這樣樂天的災民們,即使自己受困,不自覺也樂天起來,希望洪水快點退去,大家都可以儘快脫離災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