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谈及“微型小学”,许多人基于各族人口比例与资源分配,第一时间会联想到“微型华小”和“微型淡小”,但是实际上,我国也有“微型国小”,而且数量还不少。
数据显示,全国36%国小属于微型学校,共2086所。当中以砂拉越和沙巴占最多数,分别有720所和487所微型国小,许多都是偏远和内陆地区的学校,因此即便学生人数不多,仍有保存的必要。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此外,在三大源流的学校中,只有国小在乡村地区的数量比城市地区还多,而且乡村国小生占整体国小生26%,比乡村华淡小生的各10%高出许多。
由于国小获得政府制度化管理,不面对学校供不应求的困境,因此合并或关闭微型学校对巫裔社会来说不是个“问题”,也不存在搬迁学校的需要。此现象使华印社会始终被不获公平对待的情绪笼罩着。
学生少易受教师关注
仍有家长偏爱微小
尽管董教总和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三大源流的微型学校在近10年内皆有所增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口往城市地区迁移,但是从城乡学校的分布来看,各族群的城市化程度有所差异。
截至2020年6月,位于乡区的国小共有3070所或占52%,城市地区的国小则有2805所或48%。在三大源流的学校中,只有国小在乡区的数量比在城市的多,分布也更为平均。
在学生分布方面,乡区国小生占26%,也比乡区华淡小生各10%的比例多,其余90%的华淡小生都在城市地区的学校上学。
目前有约106名学生的甘榜士拉央国小,虽然被归类为城市里的微型小学,但是却扮演着为当地社群和小孩提供上学便利的重要角色,而人数少也被视为学校优势,因为孩子能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
艾玛:“数量”不代表“质量”
艾玛(43岁)说,她今年就读二年级的孩子原本被教育部派到附近的St Mary国小就读,但是她选择把孩子转到甘榜士拉央国小,两所学校距离约4公里。
“我没有把孩子送去那所学校,我选择更好的,因为更加方便,除了载送容易,不用塞车,不用等很久,这里的学生人数没那么多。”
她直指“数量”不代表“质量”。虽然甘榜士拉央国小被列为微型学校,但是学生人数少对教学没有负面影响,因为无论是优秀生或学习较慢的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关注。
她说,孩子二年级的班上有约15人,在冠病疫情严峻的时刻,学生人数少更能保障学生的安全与健康,而且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关系更加密切。
“实际上,老师就好像学生的妈妈一样,若孩子迟到,还未去学校,老师甚至会到家里帮忙孩子梳洗,带他们上学。”
另一名不愿具名的家长也说:“我若工作很忙,他们放学了可以自己走路回家。”对交通不便的家庭来说,把孩子送到步行范围内的学校接受教育,是最大的便利。
哈那菲:转读微小学习有进步
不属于甘榜士拉央居民的哈那菲(39岁)说,由于孩子在原本学校的学习欠佳,因此决定将孩子转到微型学校,即甘榜士拉央国小上课。
“我不住在这个甘榜内,我住在批发公市一带。孩子原本在公市附近的学校上课,但是那所学校的学生众多,一个年级有2、3班,一个班级有约40人。”
他表示孩子在学习上比较难专注,在学生人数多的班级,老师无法注意到每名学生,因此他决定帮孩子转校。
在甘榜士拉央国小,哈那菲的孩子班上有约25人,学生人数比原来的班级少了将近一半。或许是学习环境的影响,孩子的学习表现有所提升。
他说,该校还有另一个优势,即设有华文课。“学生可以选择阿拉伯文或华文课,我让孩子选择华文,就算不会读或写,至少会说一点。阿拉伯文则可以从宗教课补上。”
他也说,在疫情之前,甘榜士拉央国小和其他学校一样,有课外活动、运动会和各类比赛。“除了人数较少,其他的实际上都没有分别。”
7教职员“服务”9学生
微小人力资源一样多
尽管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生人数少的环境里上课,能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和更有素质的教育,但是有者则认为微型学校的学习环境缺乏竞争。
从管理角度而言,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说,微型学校与师资等全国整体学校的资源管理息息相关。若能圆满处理微型学校的问题,不仅有助缓解师资短缺,也能提升学校的教育素质。
他举例:“霹雳仕林河的Ladang Kelapa Bali淡小以前有500多名学生,现在只有9名学生,教职员有7人。意思是,即便是1至10名学生的学校,仍需要这么多人力资源去维持。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在学生人数介于30至149人的学校,最少有7名教师,最多有36名教师;10至29名学生的学校,教师人数介于4至14名;1至9名学生的学校,则最少有3名,最多有9名教师。
他说,硬体设备也一样,教育部同样会拨款给微型学校进行维修,如兴建或维修厕所和礼堂等。最重要的是,如何能最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有素质的教育,才是关键。
马汉顺:无法办比赛
学生少未必占优势
马汉顺认为必须从时代需求看待教育,“学生必须有竞争,但是如果学校的人数很少,只有20多人,他们无法举办比赛,无法集体讨论和互相鼓励,学生学习会面对问题,竞争能力少。
“社会有时也会误解,认为微型学校教师人数对学生的比例,对学生来说比较好,但是未必如此,因为教师还得兼顾其他工作,无法面面俱到。”
据了解,教育部2020年10月曾召开会议讨论微型学校的问题,并鉴定适合合并的学校,及须符合四个条件,即学校在5公里范围内、学生少于30人、属于同一源流,以及须获得所有家长同意。
合并学校在国小没有面对太大阻力,但是接获建议的华淡小皆已拒绝。
教育界人士:学生增学校反减
“华淡小受不公待遇”
“国小能开就开,所以关闭或合并不是问题”、“国小获得政府相对全面的照顾”、“政府制度化兴建国小,但是华淡小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接受访问的华印裔教育界人士,无一不提及国小与华淡小的“不同待遇”。
董总主席陈大锦说,全国七大华团在2018年提呈备忘录给时任首相纳吉,当中提出没有生源的华小应搬到人口密集地区,依据国家城乡规划发展指南,在0.4至0.8公里地区步行10分钟,邻里人口超过3000人就应该要有一所学校。
政府于2013年修订的《社会设备规划指南》阐明,小学的规划须依据人口需求,当中提及小学的类型共有3种,即国小、国民型小学和宗教小学。至于在社区里应该兴建哪种类型的小学,则须依据需求与教育部的批准。
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南,再加上政府欲关闭华淡小的一些历史事件,以及至今建校和迁校的困难,华印社会对政府缺乏信任。
陈大锦吁拨款留住微校
陈大锦呼吁教育部制度化依据国家城乡规划发展指南,拨地拨款让有需要的国民型学校顺利搬迁,延续微型学校的生命,也照顾学生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利。
他说,若以1970和2020年的数据比较,三大源流的学校学生人数都有所增加,国小增约109万人,华小逾7万人,淡小则增约1500人,但是只有国小的数量增加,华淡小的数量不增反减,即国小共增1603所,华小减少了47所,淡小则少了130所。
“这显示政府对多源流学校没有给予公平合理的对待。政府保留地都是给国小的,很少给华淡小,有也是凤毛麟角,都是撞破头争取或政治考量,不是根据学生人数和制度化的。”
预告:
华淡小微型学校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捎来好消息。
相关文章:
● 微型小学(第一篇):概况 学生人数低至1人 最多150人 逾3千微小 关或留?
● 微型小学(第二篇):学生少 想迁校 又烦钱…… 华小“一间不能少”挑战大
● 微型小学(第三篇):“内需”不大 又吸引不到异族生 印裔捍卫淡小 难度高
● 微型小学(第四篇):微型国小没去留问题 华印社会被不公情绪笼罩
● 微型小学(完结篇)解决方案:忧准证无法保留 “合并”“关闭”是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