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5:38pm 23/12/2021

国小

微型小学

VIP独享

国小

微型小学

VIP独享

微型小學(第四篇):微型國小沒去留問題 華印社會被不公情緒籠罩

每當談及“微型小學”,許多人基於各族人口比例與資源分配,第一時間會聯想到“微型華小”和“微型淡小”,但是實際上,我國也有“微型國小”,而且數量還不少。

數據顯示,全國36%國小屬於微型學校,共2086所。當中以砂拉越和沙巴佔最多數,分別有720所和487所微型國小,許多都是偏遠和內陸地區的學校,因此即便學生人數不多,仍有保存的必要。

此外,在三大源流的學校中,只有國小在鄉村地區的數量比城市地區還多,而且鄉村國小生佔整體國小生26%,比鄉村華淡小生的各10%高出許多。

由於國小獲得政府制度化管理,不面對學校供不應求的困境,因此合併或關閉微型學校對巫裔社會來說不是個“問題”,也不存在搬遷學校的需要。此現象使華印社會始終被不獲公平對待的情緒籠罩著。

學生少易受教師關注
仍有家長偏愛微小

儘管董教總和教育部的數據顯示,三大源流的微型學校在近10年內皆有所增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口往城市地區遷移,但是從城鄉學校的分佈來看,各族群的城市化程度有所差異。

截至2020年6月,位於鄉區的國小共有3070所或佔52%,城市地區的國小則有2805所或48%。在三大源流的學校中,只有國小在鄉區的數量比在城市的多,分佈也更為平均。

在學生分佈方面,鄉區國小生佔26%,也比鄉區華淡小生各10%的比例多,其餘90%的華淡小生都在城市地區的學校上學。

目前有約106名學生的甘榜士拉央國小,雖然被歸類為城市裡的微型小學,但是卻扮演著為當地社群和小孩提供上學便利的重要角色,而人數少也被視為學校優勢,因為孩子能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

艾瑪認為,孩子在微型學校裡上課能獲得老師更多的關注。(練珊恩攝)
艾瑪:“數量”不代表“質量”

艾瑪(43歲)說,她今年就讀二年級的孩子原本被教育部派到附近的St Mary國小就讀,但是她選擇把孩子轉到甘榜士拉央國小,兩所學校距離約4公里。

“我沒有把孩子送去那所學校,我選擇更好的,因為更加方便,除了載送容易,不用塞車,不用等很久,這裡的學生人數沒那麼多。”

她直指“數量”不代表“質量”。雖然甘榜士拉央國小被列為微型學校,但是學生人數少對教學沒有負面影響,因為無論是優秀生或學習較慢的學生,都得到教師的關注。

她說,孩子二年級的班上有約15人,在冠病疫情嚴峻的時刻,學生人數少更能保障學生的安全與健康,而且學生、家長和教師的關係更加密切。

“實際上,老師就好像學生的媽媽一樣,若孩子遲到,還未去學校,老師甚至會到家裡幫忙孩子梳洗,帶他們上學。”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家長也說:“我若工作很忙,他們放學了可以自己走路回家。”對交通不便的家庭來說,把孩子送到步行範圍內的學校接受教育,是最大的便利。

哈那菲說,他為孩子轉校到微型學校後,孩子的學業成績有所進步。(練珊恩攝)
哈那菲:轉讀微小學習有進步

不屬於甘榜士拉央居民的哈那菲(39歲)說,由於孩子在原本學校的學習欠佳,因此決定將孩子轉到微型學校,即甘榜士拉央國小上課。

“我不住在這個甘榜內,我住在批發公市一帶。孩子原本在公市附近的學校上課,但是那所學校的學生眾多,一個年級有2、3班,一個班級有約40人。”

他表示孩子在學習上比較難專注,在學生人數多的班級,老師無法注意到每名學生,因此他決定幫孩子轉校。

在甘榜士拉央國小,哈那菲的孩子班上有約25人,學生人數比原來的班級少了將近一半。或許是學習環境的影響,孩子的學習表現有所提升。

他說,該校還有另一個優勢,即設有華文課。“學生可以選擇阿拉伯文或華文課,我讓孩子選擇華文,就算不會讀或寫,至少會說一點。阿拉伯文則可以從宗教課補上。”

他也說,在疫情之前,甘榜士拉央國小和其他學校一樣,有課外活動、運動會和各類比賽。“除了人數較少,其他的實際上都沒有分別。”

7教職員“服務”9學生 
微小人力資源一樣多

儘管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學生人數少的環境裡上課,能獲得教師更多的關注和更有素質的教育,但是有者則認為微型學校的學習環境缺乏競爭。

從管理角度而言,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馬漢順說,微型學校與師資等全國整體學校的資源管理息息相關。若能圓滿處理微型學校的問題,不僅有助緩解師資短缺,也能提升學校的教育素質。

他舉例:“霹靂仕林河的Ladang Kelapa Bali淡小以前有500多名學生,現在只有9名學生,教職員有7人。意思是,即便是1至10名學生的學校,仍需要這麼多人力資源去維持。

根據教育部的數據,在學生人數介於30至149人的學校,最少有7名教師,最多有36名教師;10至29名學生的學校,教師人數介於4至14名;1至9名學生的學校,則最少有3名,最多有9名教師。

他說,硬體設備也一樣,教育部同樣會撥款給微型學校進行維修,如興建或維修廁所和禮堂等。最重要的是,如何能最好地利用這些資源,為學生提供有素質的教育,才是關鍵。

馬漢順:無法辦比賽
學生少未必佔優勢

馬漢順認為必須從時代需求看待教育,“學生必須有競爭,但是如果學校的人數很少,只有20多人,他們無法舉辦比賽,無法集體討論和互相鼓勵,學生學習會面對問題,競爭能力少。

馬漢順說,若能圓滿處理微型學校的問題,不僅有助緩解師資短缺,也能提升學校的教育素質。(蔡偉傳攝)

“社會有時也會誤解,認為微型學校教師人數對學生的比例,對學生來說比較好,但是未必如此,因為教師還得兼顧其他工作,無法面面俱到。”

據瞭解,教育部2020年10月曾召開會議討論微型學校的問題,並鑑定適合合併的學校,及須符合四個條件,即學校在5公里範圍內、學生少於30人、屬於同一源流,以及須獲得所有家長同意。

合併學校在國小沒有面對太大阻力,但是接獲建議的華淡小皆已拒絕。

教育界人士:學生增學校反減
“華淡小受不公待遇” 

“國小能開就開,所以關閉或合併不是問題”、“國小獲得政府相對全面的照顧”、“政府制度化興建國小,但是華淡小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接受訪問的華印裔教育界人士,無一不提及國小與華淡小的“不同待遇”。

陳大錦呼籲教育部制度化根據國家城鄉規劃發展指南進行搬遷與增建各源流學校的工作。(檔案照)

董總主席陳大錦說,全國七大華團在2018年提呈備忘錄給時任首相納吉,當中提出沒有生源的華小應搬到人口密集地區,依據國家城鄉規劃發展指南,在0.4至0.8公里地區步行10分鐘,鄰里人口超過3000人就應該要有一所學校。

政府於2013年修訂的《社會設備規劃指南》闡明,小學的規劃須依據人口需求,當中提及小學的類型共有3種,即國小、國民型小學和宗教小學。至於在社區裡應該興建哪種類型的小學,則須依據需求與教育部的批准。

由於缺乏明確的指南,再加上政府欲關閉華淡小的一些歷史事件,以及至今建校和遷校的困難,華印社會對政府缺乏信任。

陳大錦籲撥款留住微校

陳大錦呼籲教育部制度化依據國家城鄉規劃發展指南,撥地撥款讓有需要的國民型學校順利搬遷,延續微型學校的生命,也照顧學生接受母語教育的權利。

他說,若以1970和2020年的數據比較,三大源流的學校學生人數都有所增加,國小增約109萬人,華小逾7萬人,淡小則增約1500人,但是隻有國小的數量增加,華淡小的數量不增反減,即國小共增1603所,華小減少了47所,淡小則少了130所。

“這顯示政府對多源流學校沒有給予公平合理的對待。政府保留地都是給國小的,很少給華淡小,有也是鳳毛麟角,都是撞破頭爭取或政治考量,不是根據學生人數和制度化的。”


預告:
華淡小微型學校的問題該如何解決?教育部副部長拿督馬漢順捎來好消息。

相關文章:
微型小學(第一篇):概況 學生人數低至1人 最多150人 逾3千微小 關或留?
微型小學(第二篇):學生少 想遷校 又煩錢…… 華小“一間不能少”挑戰大
微型小學(第三篇):“內需”不大 又吸引不到異族生 印裔捍衛淡小 難度高
微型小學(第四篇):微型國小沒去留問題 華印社會被不公情緒籠罩
微型小學(完結篇)解決方案:憂準證無法保留 “合併”“關閉”是禁忌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