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5:46pm 23/12/2021

微型小学

VIP独享

微型小学

VIP独享

微型小学(完结篇)解决方案:忧准证无法保留 “合并”“关闭”是禁忌

解决常见的方案是关闭、合并、搬迁和维持。在这当中,“合并”与“关闭”被喻为是华、印社会禁谈的课题,“搬迁”需要面对校地和经费问题,而“维持”的挑战是必须寻找学生来源。

报道:练珊恩

解决微型小学常见的方案是关闭、合并、搬迁和维持。在这当中,“合并”与“关闭”被喻为是华、印社会禁谈的课题,“搬迁”需要面对校地和经费问题,而“维持”的挑战是必须寻找学生来源。

华印社会拒绝“关闭”与“合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大马兴办母语教育并非易事,而政府至今未依据人口需求兴建华淡小,在校地和拨款上也未给予和国小相同待遇。

更何况,若合并后所涉及的学校准证无法保留,那么合并与关闭实际上没有分别。基于种种因素,教育部在处理国小和华淡小的微型学校课题上,并无统一方案。

华印社会除了认为“辛苦一点无所谓,搬迁或维持是最佳方案”之外,也从未把沟通大门关上。他们呼吁教育部开启对话,寻找共识。对此,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在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捎来了好消息。

国民型学校要进行搬迁并不容易,有时从开始策划到动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图为乌冷呀吃18哩中华华小今年3月26日在班登举行的搬迁动土礼。(档案照)
马汉顺:联合华教团体
设“微小委会”争权益

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马汉顺宣布,他将联合各华教团体成立“微型华小委员会”,同时也将推动和坚持教育部必须明文规定,若合并微型华小,所涉及的学校准证将被保留。

他说,此联合各华教团体成立的委员会将收集各别微型华小详细的资料,并提出符合有关学校董事部和当地居民意愿的方案。

马汉顺说,他将联合各华教团体成立“微型华小委员会”,以研究和解决微型华小的问题。(蔡伟传摄)

“我会去设立这个委员会,然后定期开会讨论,已在筹划当中。这不是简单的任务,微型华小遍布全国各州,每所学校的情况都不同,华教团体在各州的分会,肯定可以协助。”

他指出,此委员会不包括教育部的官员,但是他本身将成为委员会和教育部的“桥梁”,让两方面的沟通同时进行。

“我们不是等到收集完资料再拿到教育部内去讨论,而是同时进行。也就是说,当收集资料到某个阶段时,有需要就可以跟官员即时沟通,我会作为桥梁、协调的角色。”

至于董教总呼吁教育部效仿过去为了解决师资问题而成立圆桌会议的建议,马汉顺说,在微型小学的课题上,即便没有圆桌会议,也能透过即将成立的委员会展开许多工作。

他解释,过去在拿督斯里魏家祥担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年代,教育部是为了解决当时严峻的师资问题,而透过内阁成立了圆桌会议。由于该圆桌会议被内阁赋予权力,因此能非常有效地解决问题。

“当时是因为师资出现约4000人短缺,为了解决危机,所以成立圆桌会议,但是现在微型学校还不至于那么迫切,所以重要的是未雨绸缪,不要等问题变成危机。”

无论是合并、关闭、搬迁或维持微型学校,他说,教育部最希望落实的,是最适合当地情况的方案。

微小若合并 须保留准证
未来有需要的地方可使用

提及合并微型华小时,马汉顺说,他将推动教育部明文规定,所涉及的学校准证必须获得保留,以便将来能在有需要的地方使用。

“这是底线,也是我将坚持和推动的事。”

他说,教育部在处理微型国小时,一般会采取合并学校的模式,并为合并后学校离住家更远的学生提供交通津贴。国小的家长普遍上都能接受,但是华淡小却截然不同。

合并国小的阻力较小,还有另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国小获得政府更全面的照顾。马汉顺坦承:“国小的情况不同,我们都知道,国小能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兴建。”

了解华社对华小的情意结

对华淡小来说,先贤辛苦兴建学校,争取母语教育的权利,因此一间都不能少。许多华小校名也有特殊含义,并非如国小或淡小可能取自街道或园丘的名字,因此华小提及合并,保留哪所学校的校名也会引起争议。

他表示了解华社对华小的情意结,尤其他也来自新村,学校往往是祖辈设立保留至今,所以即便学生非常少,甚至渐渐没有学生了,大家还是把学校当作社区的资产。

“也有一些人担心,学校没有学生而自然关闭后,很难说将来该社区突然又再发展起来,有了(学校)的需求呢?实际上真的有这样的例子。”

他举例砂拉越峇哥中华公学,2010年因缺乏学生来源而被迫停办,但是在2018年5月全国大选前夕,获得迁校批文。

创办于1946年的峇哥中华公学,在2010年因缺乏学生来源而被迫停办,直到2020年才搬迁至三马拉汉新址“重生”。(档案照)
成功搬迁至三马拉汉的峇哥中华公学从2021年1月开始运作,但是受到疫情影响,学生在3月才首次到新校舍进行实体课。(档案照)

然而,在迁校的过程中,该校董事部才发现学校准证的教师配额早在2013年已被“静悄悄”地挪到另一所学校。

所幸后来找到另一所即将关闭的学校,获准使用该校准证的教师配额后,才顺利在2020年5月正式完成搬迁到三马拉汉新址。

这是“自然死亡”又获得搬迁“重生”的例子。

董教总:不敢贸然接受合并建议

无论学校因没有生源而自然关闭,或是将两所或以上的学校合并,董总和教总主席受访时皆表示,教育部没有明确说将如何处理学校准证。

这也导致一些董事部尽管不排斥合并学校,却不敢贸贸然接受合并献议。若教育部能明文规定保留合并学校的准证,该所暂时不运作的学校,未来就有可能在需要的地方重生。

谢立意:费用自己筹
迁校反映不公平政策

在搬迁方案方面,教总主席谢立意说,搬迁学校恰恰反映出政府不公平和不合理的教育政策。

“为何华小必须千辛万苦,甚至跨州跨县,以迁校的方式换取在华裔人口密集的地方建华小,而且费用是要我们自己筹款,但是国小却不需要?”

谢立意认为,华社对关闭或合并华小非常敏感,主要是因为华社要求增建华小的意愿没有获得政府的重视。(黄志汉摄)

他说,无论国小还是华淡小,大家都在同一个国家里,若各源流都能在有需求的地方获得批准兴建,那么想必大家也能同意关闭或合并面对生源问题的学校。

“和国小一样,应该开就开,应该关就关,这样我们绝对同意,可是现在(华淡小)关了就开不到,所以关一间,少一间。这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如果是相同的政策,就可能可以真的解决微型学校的问题。”

他说,即便如今教育部将搬迁微型华小作为解决方案,但是华社依然没有获得政府制度化拨地和拨款,因此许多搬迁计划面对重重挑战,很多时候也须靠政治力量去争取。

他认为,华社对关闭或合并华小那么敏感,主要是因为华社要求增建华小的意愿没有获得政府的尊重,因为有些地区确实还需要华小。

马汉顺:平均一所390学生
华小数量非常足够

马汉顺说,全国华小的数量实际上已非常足够,除非未来华小学生人口突然暴增,因为若以目前的1301所华小,除以50万7177名华小学生总数,平均一所华小是390名学生。

“问题只是在于分配不均,小的学校可以低至10人以下,大型的则可以到二三千人。”

“实际上我们看到政府也允许我们兴建新华小,从数据上,从1999年到今天,推动了29所新华小计划。”

他说,在华小数量足够的前提下,教育部近年常用以处理微型华小的方案便是搬迁。

他认为,国小在不需要时关闭,有需求时兴建的做法,实际上和搬迁华小,或合并但保留准证以供未来需要时使用的做法,只是名义上的不同,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所以我一直尽量让他们(官员)接受我的看法,能否也允许(华淡小)和国小一样,在有需要时兴建。但是问题是,要如何定义‘需要’?

“如果我们可以协助使这个(过程)更容易,那么其实对大家都更好,意味着华社不必再担忧,万一关了,你不给我再开怎么办。

“因此,我同意‘合并但保留准证’。在我的认知内,教育部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我认为一定要坚持,我会去推动。”

华小学生人数显著下滑

马汉顺也说,华小学生人数逐年下滑的数据颇为显著,在2010至2021年间就减少了逾9万名学生。

“华小有那么多优点,注重成绩、纪律、肩负民族传承的使命,有那么强的优势,但是学生人数一直在下滑,而且幅度那么块,原因是多方面的。”

他认为,除了生育率、经济活动的改变,华小也面对私立和国际学校的竞争,因此必须严正看待问题,想办法克服,以加强素质。


相关文章:
微型小学(第一篇):概况 学生人数低至1人 最多150人 逾3千微小 关或留?
微型小学(第二篇):学生少 想迁校 又烦钱…… 华小“一间不能少”挑战大
微型小学(第三篇):“内需”不大 又吸引不到异族生 印裔捍卫淡小 难度高
微型小学(第四篇):微型国小没去留问题 华印社会被不公情绪笼罩
微型小学(完结篇)解决方案:忧准证无法保留 “合并”“关闭”是禁忌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