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號”(Sputnik),掀開外太空的神秘紗簾,更激發各國積極探索深不可測的宇宙。如今,我們頭頂上有數以千計的人造衛星隨著軌道運行,滿足人類對通信、娛樂、導航、氣象監測等需求。這幾年,低軌道衛星迅速成為發展焦點,很多太空科技企業竭力搶佔有限的太空軌道,發射大量低軌道衛星組成星鏈,以打造一個萬物聯網的時代。我國也趕著乘搭這趟太空經濟列車,並計劃在2023年發射低軌道衛星,奮力追逐大馬太空夢。
報道:本刊 林德成
照片:取自亞太航天集團網站
ADVERTISEMENT
“很多人不知道天上有許多小型人造衛星在運行,重量從最小的兩公斤,到二十多公斤。”亞太航天集團(Angkasa-X)執行主席拿督謝溢高博士說,人造衛星主要分成3大類:
(一)地球靜止軌道衛星(GEO),距離地球3萬6000公里。
(二)中地球軌道衛星(MEO),距離地球2000公里以上。
(三)低軌道衛星(LEO),距離地球約500公里至2000公里。
軌道上的每一顆衛星扮演著特定角色和功能,比方說GEO衛星是供通訊和廣播用途,大家所熟悉的收費電視臺Astro便是採用MEASAT通訊衛星,可以隨心所欲地觀看國際體育賽事直播、追看英超聯賽。MEO衛星大多數是導航衛星,比如人們所熟悉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伽利略定位系統等等。MEO衛星是全天候為全球航空運輸、遠洋航海、交通系統提供定位導航。(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