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爆发已近两年,由于变种病毒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在全球肆虐,世界大部分地区仍笼罩在疫情阴影中,防疫措施松绑复收紧,惟目前除了中国仍坚持“清零政策”外,大部分国家都排除再采取全面封城的极端手段。
卫生专家认为,相比一年前,全球现在在控制疫情上好得多,拥有不断增加的安全且基本有效的疫苗库存和新的治疗方法可用。
ADVERTISEMENT
世卫主管冠病的流行病学家范科霍芙便指,全球有能力在2022年结束疫情,但必须正确使用这些手段。
冠病疫苗面世一年,全球已接种了超过85亿剂疫苗,但不同地区及国家之间的接种水平有较大差异,当中阿联酋及中国的接种率已超过八成。至于非洲国家的接种率最低,不及20%。不过疫苗厂商估计,到2022年6月产量将达到240亿剂,足以为全世界接种疫苗。
而面对Omicron的来势汹汹,多国纷纷收紧防疫措施并加紧推动第三剂加强针的施打,甚至也有国家如以色列、德国和英国,为特定人群施打或考虑施打第四针疫苗。
但也有研究人员表示,第三剂加强针虽可增强免疫反应,但并非必要。是否打第三剂加强针,或是否需要定时接种疫苖,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研界探讨的话题。
越来越多迹象显示,冠病疫苗提供的免疫保护在完成接种4至6个月后明显减弱,突破性感染和抗体衰减案例增多,也有更多数据表明疫苗加强针对提高免疫保护的作用非常明显。
由于某些疫苗的保护效果可能会随时间推移而减弱,为了提供额外保护作用而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以刺激机体产生和提高抗体水平。对于许多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打加强针很常见。
人们可能需打冠病疫苗加强针的另一个原因是病毒变种。英国牛津大学冠病疫苗小组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一些变种毒株已进化到可以避开人体部分免疫反应,这意味着它们能更容易地感染那些感染病毒后痊愈或接种过疫苗的人。然而病毒无法避开人体所有免疫反应。打加强针是有帮助的,因为这能使变种病毒无法避开的部分免疫反应得以增强。
还有观点认为,打加强针可能有益于老年人或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因为他们的身体在早前疫苗接种后可能没有产生足够强的免疫反应,但仍需有证据证明为这些人打加强针是安全有效的。
理论上讲,是否有必要接种加强针,取决于“加强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增强免疫保护,达到这个效果需要付出什么成本 — 效力和效率。道义层面的争议涉及“疫苗公平”和贫富不均。世界卫生组织对发达国家普及疫苗加强针并不鼓励。
“疫苗+特效药”
将成终结疫情关键
综合美联社、《金融时报》、新华社报道,携带大量突变的Omicron为全球抗疫增加变数,在不断出现新型变种毒株可能削弱疫苗及自然免疫效力的情况下,医学界普遍认为“疫苗+特效药”将成为终结疫情的关键。11月30日,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专家小组投票支持批准使用默沙东口服药“莫纳比拉韦”(Molnupiravir)。
不过,使用“莫纳比拉韦”还存在安全性争议。FDA专家小组表示,“莫那比拉韦”的动物试验表明,这款药物会造成骨骼、眼睛以及肾脏出现先天性缺陷,“孕妇使用可能会使胎儿受到伤害”。因此,专家建议医生在为病人使用这款药物时,应为患者预先验孕。此外,“莫那比拉韦”的治疗原理是释放出名为NHC的化合物并渗入冠病病毒遗传物质,然后在病毒制复时引起大量突变,从而将其杀死。专家们担心,这一原理可能导致更多变种病毒产生。
辉瑞研制的口服药“Paxlovid”亦获得了美国FDA的使用授权。但与“莫纳比拉韦”不同的是,“Paxlovid”使用的是蛋白酶抑制剂,抑制病毒的蛋白酶活性,因此不会有引发变种的忧虑。辉瑞11月5日公布的中期试验数据显示,轻至中症患者服用该药物后,转为重症以及死亡的概率大减89%。
中国亦正研发多款冠病药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冠病药物研发主要围绕阻断病毒进入细胞、抑制病毒覆制、调节人体免疫系统3条技术路线开展,而中国在这些技术路线上均有部署。其中,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腾盛博药团队研发的抗体组合药物BRII-196/BRII-198,近期已完成海外三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该药物可降低78%的重症和死亡率,且对变种病毒依然保持活性。该药物10月已向中国国家药监局滚动提交附条件上市申请,同时向美国FDA提交紧急使用授权申请。
传染力或比Delta高
Omicron冲击仍不明朗
11月中旬,南非通报了新冠病变种毒株“B.1.1.529”,世卫随即召开紧急会议,认为新毒株“令人担忧”,同时宣布将其命名为“Omicron”。
令人担忧的原因是,这个变种病毒有50个极不寻常的突变,包括32个尖峰蛋白。尽管目前没有明确数据,但科学家们担心,它比Delta传染更快、并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也就是说,现存的疫苗有可能对其失效。
初步研究表明,与其他“需要关注”的变种病毒相比,Omicron导致人体再次感染病毒的风险增加。
不过,近期全球各地的研究表明,Omicron比Delta相对温和,感染者重病住院的几率降低30%至70%。
Omicron可引起感冒级别的症状,如喉咙痛、流鼻涕和头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每个人都是温和的,有些人仍然会患重病。
而一些研究则认为,Omicron实际上正在加速终结这场疫情。根据该理论,由于Omicron 的高传染力对未接种疫苗、加强针的民众造成危险,使住院、死亡人数增加,但感染后痊愈的族群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自体免疫,这有助于防止下一个变种病毒出现。
在英国、美国及以色列等都已通报Omicron死亡病例,其中英国日前已通报16死。
无论如何,Omicron会带来的冲击目前不明朗,不过,世界卫生组织已示警,随著Omicron迅速传播,各国应对即将到来的“显著激增”病例数做好准备,疾呼所有人有必要施打加强针。世卫表示,Omicron扩散的速度快于Delta,在已施打疫苗者或染疫后康复民众造成感染,世卫主要科学家更表示,从早期证据就下了Omicron是以轻症为主的结论,“非常不智”。
“清零”vs“共存”
各国防疫政策大比拼
这两年,最明显的感受是,各个国家的边界,存在感无比之强。
对于普通人而言,疫情前,国与国之间的区隔不过是一张机票和一纸签证。在一些地方,甚至这两样也免了,邻国不过是几十分钟车程,还能免签。
但疫情爆发之后,防疫措施首先加强的就是边界的管控,国与国之间的区隔,是严格的签证限制,稀少的航班与天价机票,以及14天,甚至21天的酒店隔离。
以国为单位的防疫政策大分流也在过去两年愈演愈烈——比如中国、香港特区奉行『清零』,而欧洲多国和美国早早采取『与病毒共存』。
中忧开放后代价高
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报道,随着世界各地都开始尝试『与病毒共存』政策,转用疫苗接种来抵抗冠病,同时放宽社交距离限制,而中国却还在严厉执行『清零』政策,每次发现有确诊个案,就立即封锁社区,同时强制所有曾经到访的人进行检测。
这种政策严厉到这种地步:即使是路人进入一家酒店问路后,如果酒店不久有客人确诊,这个人也要被纳入接受两周的隔离。另外,一名高铁乘务员与一名后来确诊的乘客有紧密接触,整趟列车的乘客都需要接受检测。
中国预计将继续『清零』政策,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早前接受访问时称,中国的严格防控措施将会维持一段时间。锺南山说,即使已经有冠病疫苗可用,又即使全球冠病的死亡率只有2%,对中国来说仍然太高,过快地放宽防疫措施的代价太高,但中国仍然会留意着那些采取『与冠病病毒共存』国家的经验。
至于新加坡、纽西兰、澳洲及以色列先是『清零』,但传播力更强的Delta变种病毒出现,加上疫苗接种率不断上升,让一些人即使感染冠冠病也不用到医院治疗,令这些国家先后放弃『清零』政策,宣布『与病毒共存』。
另一边厢,在整个欧洲,又一个冠病病毒变种株和又一波感染潮,人民对疫情越来越厌倦。但伴随着疲乏,另一种感觉正在生根:冠病病毒不会被疫苗或封锁根除,而是已经成为人们必须学会与之共存的流行病,也许在未来几年都是如此。
欧洲认疫苗为长期抗战武器
《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意大利卫生部长斯佩兰扎说:“疫苗现在是,将来也仍然是一种基本武器。”
除此之外,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变种更加温和,至少对那些接种过疫苗的人来说是这样。南非、英格兰和苏格兰进行的三项研究都表明,虽然该变种的传染性更强,但它可能导致更轻的症状。
《纽时》报道,尽管如此,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采用缩减版的方法来对抗病毒,目前尚不清楚这个思路能否经受住许多科学家担心可能出现的奥密克戎住院挤兑的考验。这些科学家认为,即使大部分病例是轻症,但奥密克戎的快速传播仍可能导致巨大的病例数和压倒性的入院人数。
许多相互矛盾的信息在欧洲国家当中也引起了混乱,最近的圣诞假日计划就是其一,多国局部收紧措施,并促民众留在家,减少聚会,但仍有些人即使承受着焦虑的痛苦,仍继续着圣诞计划。
专家:或会延长疫情
富国强推加强针短视
专家警告,允许冠病在一些地方有增无减地传播会大大增加出现新的、更危险的变种毒株的可能。即使富国不断推动施打第三针,全球在直到所有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前并不安全,故世卫公共卫生紧急计划执行主任瑞安告诉法新社,推行一揽子加强针的计划可能会延长疫情,而非结束它,因为病毒能趁机演化。
印度阿育王大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教授默农表示,确保穷国也施打疫苗能让富国获得最大利益,而自扫门前雪的作法是短视的。
瑞安认为扩大疫苗的接种应能让冠病“进入一种破坏性较小的模式”,但他警告,如果全球不能解决疫苗获取不均的问题,最坏的情况可能还在后头。
一个噩梦般的情景是,当忙着控制源源不断的新变种之际,出现另一个单独的变种,创造出另一场平行疫情。而随着卫生系统崩溃和政治动荡接踵而至,混乱和虚假信息会削弱对权威和科学的信任。
瑞安称,这是数种“可能”的情景之一。他表示,发生双重疫情的情况特别令人担忧,因为目前一个病毒引起了疫情,还有许多病毒正列着队。
但专家表示,更好的全球疫苗覆盖率可能意味着冠病尽管不能完全消失,却能成为一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的地方病,就像流感一样,让人们学会与之共存。但当前,我们尚未走到这一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