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爆發已近兩年,由於變種病毒德爾塔(Delta)和奧密克戎(Omicron)在全球肆虐,世界大部分地區仍籠罩在疫情陰影中,防疫措施鬆綁復收緊,惟目前除了中國仍堅持“清零政策”外,大部分國家都排除再採取全面封城的極端手段。
衛生專家認為,相比一年前,全球現在在控制疫情上好得多,擁有不斷增加的安全且基本有效的疫苗庫存和新的治療方法可用。
ADVERTISEMENT
世衛主管冠病的流行病學家範科霍芙便指,全球有能力在2022年結束疫情,但必須正確使用這些手段。
冠病疫苗面世一年,全球已接種了超過85億劑疫苗,但不同地區及國家之間的接種水平有較大差異,當中阿聯酋及中國的接種率已超過八成。至於非洲國家的接種率最低,不及20%。不過疫苗廠商估計,到2022年6月產量將達到240億劑,足以為全世界接種疫苗。
而面對Omicron的來勢洶洶,多國紛紛收緊防疫措施並加緊推動第三劑加強針的施打,甚至也有國家如以色列、德國和英國,為特定人群施打或考慮施打第四針疫苗。
但也有研究人員表示,第三劑加強針雖可增強免疫反應,但並非必要。是否打第三劑加強針,或是否需要定時接種疫苖,已成為各國政府和科研界探討的話題。
越來越多跡象顯示,冠病疫苗提供的免疫保護在完成接種4至6個月後明顯減弱,突破性感染和抗體衰減案例增多,也有更多數據表明疫苗加強針對提高免疫保護的作用非常明顯。
由於某些疫苗的保護效果可能會隨時間推移而減弱,為了提供額外保護作用而需要再次接種疫苗,以刺激機體產生和提高抗體水平。對於許多預防病毒感染的疫苗,打加強針很常見。
人們可能需打冠病疫苗加強針的另一個原因是病毒變種。英國牛津大學冠病疫苗小組的一位發言人表示,一些變種毒株已進化到可以避開人體部分免疫反應,這意味著它們能更容易地感染那些感染病毒後痊癒或接種過疫苗的人。然而病毒無法避開人體所有免疫反應。打加強針是有幫助的,因為這能使變種病毒無法避開的部分免疫反應得以增強。
還有觀點認為,打加強針可能有益於老年人或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因為他們的身體在早前疫苗接種後可能沒有產生足夠強的免疫反應,但仍需有證據證明為這些人打加強針是安全有效的。
理論上講,是否有必要接種加強針,取決於“加強針”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增強免疫保護,達到這個效果需要付出什麼成本 — 效力和效率。道義層面的爭議涉及“疫苗公平”和貧富不均。世界衛生組織對發達國家普及疫苗加強針並不鼓勵。
“疫苗+特效藥”
將成終結疫情關鍵
綜合美聯社、《金融時報》、新華社報道,攜帶大量突變的Omicron為全球抗疫增加變數,在不斷出現新型變種毒株可能削弱疫苗及自然免疫效力的情況下,醫學界普遍認為“疫苗+特效藥”將成為終結疫情的關鍵。11月30日,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專家小組投票支持批准使用默沙東口服藥“莫納比拉韋”(Molnupiravir)。
不過,使用“莫納比拉韋”還存在安全性爭議。FDA專家小組表示,“莫那比拉韋”的動物試驗表明,這款藥物會造成骨骼、眼睛以及腎臟出現先天性缺陷,“孕婦使用可能會使胎兒受到傷害”。因此,專家建議醫生在為病人使用這款藥物時,應為患者預先驗孕。此外,“莫那比拉韋”的治療原理是釋放出名為NHC的化合物並滲入冠病病毒遺傳物質,然後在病毒制復時引起大量突變,從而將其殺死。專家們擔心,這一原理可能導致更多變種病毒產生。
輝瑞研製的口服藥“Paxlovid”亦獲得了美國FDA的使用授權。但與“莫納比拉韋”不同的是,“Paxlovid”使用的是蛋白酶抑制劑,抑制病毒的蛋白酶活性,因此不會有引發變種的憂慮。輝瑞11月5日公佈的中期試驗數據顯示,輕至中症患者服用該藥物後,轉為重症以及死亡的概率大減89%。
中國亦正研發多款冠病藥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冠病藥物研發主要圍繞阻斷病毒進入細胞、抑制病毒覆制、調節人體免疫系統3條技術路線開展,而中國在這些技術路線上均有部署。其中,清華大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和騰盛博藥團隊研發的抗體組合藥物BRII-196/BRII-198,近期已完成海外三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該藥物可降低78%的重症和死亡率,且對變種病毒依然保持活性。該藥物10月已向中國國家藥監局滾動提交附條件上市申請,同時向美國FDA提交緊急使用授權申請。
傳染力或比Delta高
Omicron衝擊仍不明朗
11月中旬,南非通報了新冠病變種毒株“B.1.1.529”,世衛隨即召開緊急會議,認為新毒株“令人擔憂”,同時宣佈將其命名為“Omicron”。
令人擔憂的原因是,這個變種病毒有50個極不尋常的突變,包括32個尖峰蛋白。儘管目前沒有明確數據,但科學家們擔心,它比Delta傳染更快、並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也就是說,現存的疫苗有可能對其失效。
初步研究表明,與其他“需要關注”的變種病毒相比,Omicron導致人體再次感染病毒的風險增加。
不過,近期全球各地的研究表明,Omicron比Delta相對溫和,感染者重病住院的幾率降低30%至70%。
Omicron可引起感冒級別的症狀,如喉嚨痛、流鼻涕和頭痛,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對每個人都是溫和的,有些人仍然會患重病。
而一些研究則認為,Omicron實際上正在加速終結這場疫情。根據該理論,由於Omicron 的高傳染力對未接種疫苗、加強針的民眾造成危險,使住院、死亡人數增加,但感染後痊癒的族群有望出現一定程度的自體免疫,這有助於防止下一個變種病毒出現。
在英國、美國及以色列等都已通報Omicron死亡病例,其中英國日前已通報16死。
無論如何,Omicron會帶來的衝擊目前不明朗,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已示警,隨著Omicron迅速傳播,各國應對即將到來的“顯著激增”病例數做好準備,疾呼所有人有必要施打加強針。世衛表示,Omicron擴散的速度快於Delta,在已施打疫苗者或染疫後康復民眾造成感染,世衛主要科學家更表示,從早期證據就下了Omicron是以輕症為主的結論,“非常不智”。
“清零”vs“共存”
各國防疫政策大比拼
這兩年,最明顯的感受是,各個國家的邊界,存在感無比之強。
對於普通人而言,疫情前,國與國之間的區隔不過是一張機票和一紙簽證。在一些地方,甚至這兩樣也免了,鄰國不過是幾十分鐘車程,還能免籤。
但疫情爆發之後,防疫措施首先加強的就是邊界的管控,國與國之間的區隔,是嚴格的簽證限制,稀少的航班與天價機票,以及14天,甚至21天的酒店隔離。
以國為單位的防疫政策大分流也在過去兩年愈演愈烈——比如中國、香港特區奉行『清零』,而歐洲多國和美國早早採取『與病毒共存』。
中憂開放後代價高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道,隨著世界各地都開始嘗試『與病毒共存』政策,轉用疫苗接種來抵抗冠病,同時放寬社交距離限制,而中國卻還在嚴厲執行『清零』政策,每次發現有確診個案,就立即封鎖社區,同時強制所有曾經到訪的人進行檢測。
這種政策嚴厲到這種地步:即使是路人進入一家酒店問路後,如果酒店不久有客人確診,這個人也要被納入接受兩週的隔離。另外,一名高鐵乘務員與一名後來確診的乘客有緊密接觸,整趟列車的乘客都需要接受檢測。
中國預計將繼續『清零』政策,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早前接受訪問時稱,中國的嚴格防控措施將會維持一段時間。鍾南山說,即使已經有冠病疫苗可用,又即使全球冠病的死亡率只有2%,對中國來說仍然太高,過快地放寬防疫措施的代價太高,但中國仍然會留意著那些採取『與冠病病毒共存』國家的經驗。
至於新加坡、紐西蘭、澳洲及以色列先是『清零』,但傳播力更強的Delta變種病毒出現,加上疫苗接種率不斷上升,讓一些人即使感染冠冠病也不用到醫院治療,令這些國家先後放棄『清零』政策,宣佈『與病毒共存』。
另一邊廂,在整個歐洲,又一個冠病病毒變種株和又一波感染潮,人民對疫情越來越厭倦。但伴隨著疲乏,另一種感覺正在生根:冠病病毒不會被疫苗或封鎖根除,而是已經成為人們必須學會與之共存的流行病,也許在未來幾年都是如此。
歐洲認疫苗為長期抗戰武器
《紐約時報》中文網報道,意大利衛生部長斯佩蘭扎說:“疫苗現在是,將來也仍然是一種基本武器。”
除此之外,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變種更加溫和,至少對那些接種過疫苗的人來說是這樣。南非、英格蘭和蘇格蘭進行的三項研究都表明,雖然該變種的傳染性更強,但它可能導致更輕的症狀。
《紐時》報道,儘管如此,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意採用縮減版的方法來對抗病毒,目前尚不清楚這個思路能否經受住許多科學家擔心可能出現的奧密克戎住院擠兌的考驗。這些科學家認為,即使大部分病例是輕症,但奧密克戎的快速傳播仍可能導致巨大的病例數和壓倒性的入院人數。
許多相互矛盾的信息在歐洲國家當中也引起了混亂,最近的聖誕假日計劃就是其一,多國局部收緊措施,並促民眾留在家,減少聚會,但仍有些人即使承受著焦慮的痛苦,仍繼續著聖誕計劃。
專家:或會延長疫情
富國強推加強針短視
專家警告,允許冠病在一些地方有增無減地傳播會大大增加出現新的、更危險的變種毒株的可能。即使富國不斷推動施打第三針,全球在直到所有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前並不安全,故世衛公共衛生緊急計劃執行主任瑞安告訴法新社,推行一攬子加強針的計劃可能會延長疫情,而非結束它,因為病毒能趁機演化。
印度阿育王大學物理學和生物學教授默農表示,確保窮國也施打疫苗能讓富國獲得最大利益,而自掃門前雪的作法是短視的。
瑞安認為擴大疫苗的接種應能讓冠病“進入一種破壞性較小的模式”,但他警告,如果全球不能解決疫苗獲取不均的問題,最壞的情況可能還在後頭。
一個噩夢般的情景是,當忙著控制源源不斷的新變種之際,出現另一個單獨的變種,創造出另一場平行疫情。而隨著衛生系統崩潰和政治動盪接踵而至,混亂和虛假信息會削弱對權威和科學的信任。
瑞安稱,這是數種“可能”的情景之一。他表示,發生雙重疫情的情況特別令人擔憂,因為目前一個病毒引起了疫情,還有許多病毒正列著隊。
但專家表示,更好的全球疫苗覆蓋率可能意味著冠病儘管不能完全消失,卻能成為一種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的地方病,就像流感一樣,讓人們學會與之共存。但當前,我們尚未走到這一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