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德意志銀行聯辦“向善而生”獲獎企業 Mitti Café 位於印度,通過食品咖啡館為殘疾人士提供就業和創業機會。在冠病大流行期間,Mitti Café 將其連鎖咖啡館和學校搬遷到客流量較高的地區,並推出了電子商務平臺,以銷售受益人生產的產品。
另一個“向善而生”計劃得主Mitti Café,與Native因冠病大流行面對的情形一樣,必須改變經營模式。
ADVERTISEMENT
2021年7月的一個星期一下午,28歲的阿麗娜·阿拉姆(Alina Alam)和4名工作團員花了數小時,從加爾各答(Kolkata)前往孫德爾本斯(Sundarbans)的哈斯納巴德村(Hasnabad)。該村莊位於印度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 India),以養蜂業聞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該團隊在那裡分發配給包,包括大米、扁豆、馬鈴薯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哈斯納巴德村村民不但受到疫情嚴重打擊,還在近期遭受兩次颶風來襲,所以急需要這些配給包。
阿麗娜的團隊一抵達便迅速投入工作。對於那些瞭解Mitti Café的人來說,這一景象再熟悉不過了——她的工作人員雖然身體殘疾,但舉止靈活,而就算全程戴上藍色外科口罩,也絲毫不影響工作效率。
Mitti Café位於印度卡納塔克邦(Karnataka)和西孟加拉邦,3位負責人分別是阿麗娜、36歲的艾莎·阿拉姆(Ayesha Alam)和41歲的斯瓦蒂·多卡尼亞(Swati Dokania)。
Mitti Café創辦於2017年,當時的阿麗娜還是大學生,她在商務空間和校園內建立咖啡館,併為殘疾的成年人提供就業與培訓,協助他們自力更生。然而,當冠病來襲時,這些咖啡館都關閉了,導致殘疾人士紛紛失業,並可能無家可歸。
阿麗娜表示,“當時,我們有116名殘疾員工,幾乎無法按時支付他們工資。”
為了保持在封鎖期間的業務運轉和員工的就業,他們於2020年初迅速改變運營策略,將連鎖咖啡館搬遷到客流量較高的公共場所和醫療機構,並將捐助資金重新分配至救災計劃,包括向哈斯納巴德等有需要的社區分發補給。
至7月共發出逾2萬5000配給包
這些新舉措幫助Mitti Café度過經濟衝擊,同時也完成了一項偉大的人道主義里程碑,即在2021年7月結束前分發了超過2萬5000個配給包。
Mitti Café的另一項舉措——“關懷餐點(Karuna meal)” 也成了該公司社會使命的新支柱。每餐約25印度盧比(約0.30美元)的關懷餐點足以覆蓋烹飪、包裝和分發成本以及員工薪酬。該舉措籌募了足夠資金,為受疫情影響的群體提供超過200萬份餐食。
Mitti Café的創立起源
阿麗娜仍對初創Mitti Café的時刻記憶猶新,她當時正在大學課堂上觀看一部關於羅馬皇帝尼祿的紀錄片。電影講述了臭名昭著的尼祿在客人的歡呼聲中焚燒囚犯的故事。她說道:“那一刻,才意識到,我就像尼祿的客人。如果你對某件事情產生了意念,卻不付諸行動,你就等於站在了壓迫者的一邊。這是我無法持續忍受的事情。”
她想出了一個簡單的商業模式為她的社區賦能,即與願意贊助設立成本的組織合作,並在他們的場所內開辦咖啡館,隨後也培訓並僱用了殘疾人來運營。
縱使大流行所帶來的困難重重,Mitti Café仍發展至16個站點、136名員工的規模,合作伙伴包括IBM、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澳新銀行(ANZ Bank)、Infosys、Wipro和Capgemini等大型企業。
然而,對阿麗娜來說,能夠為殘疾人士賦能,並以行動支持殘疾包容是她最引以為傲的成就。
她表示,Mitti Café的創業之旅得益於社區的慷慨和所學到的寶貴經驗。她尤其記得,在參加2019年的SIF區域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班格拉摩站)時,一位導師給予的建議。
她說道,“該導師告訴我,作為一名企業家,我必須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這讓我意識到必須摒棄自我,並每天都提升自己。從那時起,便將此建議銘記於心,並時刻提醒自己不斷改進與創新該社會企業的運營方式。”
相關文章:
【向善而生計劃01】Native協助上網賣榴槤,原住民疫中逆襲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