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隔壁單位的住戶搬來快一年了,但仍不知道對方實際長什麼樣子。從不時傳來的嬰孩哭聲和擺放在門口的嬰兒推車推測,他們是一對剛迎來新生命的年輕夫妻。在樓梯間擦身而過的時候,曾看見那位身穿素淨白色護士服的媽媽,我們靠點點頭這一肢體語言打招呼,偶爾已遮去臉部一大半口罩上方僅剩的眼神交會,便透過微微上揚的臉頰肌肉、眼角形成的紋路來確認對方的微笑。
ADVERTISEMENT
佩戴口罩已然成為常態的現在,讓我回想起兩年前,曾因重感冒而在擁擠的辦公空間裡戴起了口罩,那是在臺灣留學期間養成的習慣,當時卻引來了眾人像是看見了怪物似的異樣目光;而如今在公共空間不戴口罩會立即引來旁人白眼,可能還會接獲一張不遵守防疫規定的罰單。社會的樣貌形態都已悄然變化,誰也沒辦法回到從前那樣,或者也可這麼發問:那還會是我們想要回去的地方嗎?
實驗室中的顯微鏡下,除了有不斷變異、奪人性命於無形的冠狀病毒,也讓各種運轉中的體制那些早就不堪入目的隱晦角落,頓時曝露在光線下一覽無遺,殘酷而暴烈地讓人無法將視線轉移。這場席捲全球的疫病讓人看到了自身處於社會結構中的哪個位置,意識形態的流動、立場的選擇,直逼人們需時刻反省與檢討生活的各個層面。疫情之下,經常讓人們陷入的眾多兩難境況之一,即在個人自由與公眾利益之間該如何找到平衡。
我們經由疫情深刻地感受到人類作為命運的共同體,必須面對很多不由自主的情況,意思是在絕大多數的時候,個人不能夠再僅僅想到自己,他還必須考慮到自身的行為可能會為他人帶來的風險。因此,為了保障公共醫療體系得以不陷入崩潰,個人必須在自主性方面作出妥協,然而要退讓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算是盡了個人作為現代公民社會一份子的義務?與此同時,又能確保自身擁有的憲法下賦予的自由權利不被國家機器所濫用及剝削?疫情下還有許多問題和議題值得我們持續追問,保持質疑、盡力驗證的態度本身就已是汲取經驗、學習的過程。
然而,在經過近兩年的抗疫生活,一再重複的失序與混亂,實在很難不讓人憤懣無語,這時才隱約覺得,或許我們正在對抗不僅僅是病毒,還有人性。我不禁想起了隔壁鄰居的孩子,這位小朋友出生在父母盡力維護的泡泡中,他的眼眸投射出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空氣中總是瀰漫著刺鼻的消毒酒精氣味、戴著密實口罩的人們、發光熒幕上的祖父母與親戚,還有那隔著方形窗臺的藍天。
無論如何,這終將是我們生存的世界,相信生命裡光影隨行,在難以直視的苦難發生現場,但願我們都可以是心有餘力而伸出援手的人。有時候生活像是走在長長的黑暗隧道里,但盡頭處總有光,祝福你我都有足夠的力量和勇氣繼續,在這慢慢往前走著的路上,就先讓我們做彼此的燈光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