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靈再也2日訊)為什麼長時間只待在家,MySJ追蹤(MySJ Trace)功能仍會出現互動次數?衛生部全國危機準備及應對中心(CPRC)疾病控制組高級首席助理主任馬赫阿班南解釋,這是因為藍牙信號可偵測到的距離最遠可達10公尺,因此手機可能偵測到了鄰居。
他今天在推特上,針對有網民詢問,為什麼她整個早上都待在家,父母也還未開始使用MySJ追蹤功能,手機內的MySJ追蹤功能卻顯示有8個互動時,這樣回應。
ADVERTISEMENT
他補充,如果是居住在公寓,手機偵測到的鄰居可能包括樓上、樓下或隔壁單位的鄰居。
Biar saya jelaskan 3 perkara yang mungkin anda persoalkan:
1) Mengapa ada “interaction” walaupun saya duduk di rumah sahaja?
2) Adakah MySJ Trace mendedahkan data saya bila ada “interaction”? (langsung tidak)
3) Mengapa masih perlu check-in dengan scan QR?
— Dr Mahesh Appannan (@maheshappannan) January 2, 2022
不會成為“非密切接觸者”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你直接成為‘非密切接觸者’(Casual Contact),因為演算法(algorithms)考量了信號的強度。”
他指出,這也是為什麼每名用戶即使是與伴侶或家人一起出門,與伴侶或家人的MySJ追蹤功能上的互動次數可能會出現差異。
他表示,藍牙信號的強度也取決於許多可能阻擋信號的因素,比如身體、其他設備、電子鑰匙等,以及手機位置的因素,例如用戶是把手機握在手裡或放在口袋裡。
他指出,新加坡人在使用合力追蹤(TraceTogether)應用程式時,也詢問過同樣的問題。
儲存在手機互動數據不被上傳
針對MySJ追蹤功能是否會在產生“互動”次數時披露用戶的數據,馬赫阿班南表示:“完全不會。數據只會儲存在你的手機中。”
他表示,如果用戶確診冠病了,用戶將會被要求上傳過去14天的歷史記錄,以便能夠發送通知給被歸類為接觸者的用戶。
“這需要(用戶的)‘明確同意’(explicit consent)。”
他指出,如果用戶沒有確診冠病,數據將不會被上傳至系統,而且數據將在14天后被刪除。
他補充,即使是確診冠病,如果系統未獲得用戶的許可,儲存在手機內的互動數據將不會被上傳;而這與英國和新加坡等國家的做法相同。
他強調,當此功能記錄互動次數時,不會出現任何信息交換的情況。
他形容,可以把MySJ追蹤功能想象成收音機,即當人們收聽收音機時,並不意味著廣播公司獲得了聽眾的數據。
至於為什麼在推出了MySJ追蹤功能後,還需要掃描二維碼進行打卡(check-in)?馬赫阿班南指出,這是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使用MySJ追蹤功能。
MySJ追蹤注重用戶信息隱私
他指出,綜上所述,MySJ追蹤功能注重信息的隱私,而用戶只需激活MySJ追蹤功能。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會使用這項系統。因此,衛生部也需要數據來快速地進行密切接觸者追蹤,尤其是在涉及有可能是大型的感染群時。”
他舉例,在衛生部得知我國出現首宗奧密克戎(Omicron)病例時,便立即展開了數字和地面追蹤工作,追蹤了4代接觸者。
他指出,MySJ追蹤功能和打卡功能的結合,可通過確保數據隱私的方式,以自動化的形式進行接觸者追蹤工作,同時也能生成對衛生部公共衛生團隊來說至關重要的數據。
他表示,衛生部強烈建議人們使用MySJ追蹤功能,因為MySJ追蹤功能的演算法是基於時間和距離(藍牙信號的強度),而打卡功能的演算法僅基於時間。
“是否要使用,仍是你的選擇。”
Endemic階段民眾需自我管制
他說,在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階段,自我管制(Self-regulation)是關鍵。
他也補充,用來歸類接觸者的參數(Parameter)將不斷被完善,以便更準確。
他舉例,隨著Omicron變種毒株的傳播速度更快,曝光時間可能會被縮短,距離也可能增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