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读家

|
发布: 11:41pm 02/01/2022

马华文学

叶福炎

2021

马华文学

叶福炎

2021

叶福炎 / 挣扎的持存?2021年马华文学回顾

作者:叶福炎

编按:若长期留意【读家】,眼尖的话必会发现年岁末,少了重大的年度【读家选书】!

这不是疏漏,而是有意为之。

往年曾发生过此事——选书活动结束后,有几本好书迟至12月最后数日才陆续出版,无奈都成了遗珠。有鉴于此,2021年【读家选书】宁可延至2022年1月择日宣布,除了要避免类似憾事,也是要争取多一些时间来审阅这些出版物,尽可能选出最合乎编辑室审美趣味的书本,供读者参考选阅。

本期【读家】先推出所写的2021年回顾文章,带大家复习过去一整年马华文坛发生了什么大小事。或许你从中就选出了心目中的好书了呢?
2021年,原以为能盼到经济复苏,迎来的却是病毒不断突变。不论马来西亚或海外,并未见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摆脱冠病带来的失序状态。于是,大家开始寻求与其共存的方式。同样的,马华文学的整个产业链也是在挣扎中持存,以期能够在疫情阴霾当中,生存下来。

ADVERTISEMENT

盘点2021年马华文学的出版状况,本地每一家出版社文学作品出版数量,几乎五根手指即能数尽。即使本地最大华文出版社大将出版社,2021年度书出版数量也只有10本左右。如此境况并不难理解。当整个国家经济紧缩,加上行动管制期间对印刷出版、商品行销的直接影响,书籍自然变成是一种奢侈品。扣除于台湾出版以及陈志英张元玲教育基金的出版计划,2021年本地出版的文学作品仅有13本个人著作以及1本选集,而社科作品共计7本且以学术作品为主。

尽管位于上游端的出版状况并不理想,不过出版品中仍有值得关注的作品,而且人文杂志的异军突起也活络了整个产业链。虽然疫情所带来的直接冲击仍旧作用着,但网络作为一个利器缩短了物理上的距离,为整个文学生态带来异常蓬勃的发展,其中是以线上网络课程的形式延伸。我相信,这类文学活动会持续发展下去并且成为一种常态。

◢从雨林到废墟:马华小说的叙事新转向

一直以来,马华小说的雨林标签是个重要焦点。2021年2月,海凡的短篇小说集《野径》就是其中的代表著作。作者把过去游击战的经历化为一篇篇的小说,并且以雨林中12种热带动物为篇名,讲述一段发生于雨林中的游击战叙事。这本小说集也是海凡的第四本著作。

一向以马共书写闻名的小说家黄锦树,除了获得2021年度第八届联合报大奖的提名以外,2021年也交出短篇小说集《大象死去的河边》。与海凡相反,这本号称“收尾之作”撰写的是马共外史的叙事,也是马共书写计划中的部分。或许有兴趣的读者,可将两位小说家的马共书写,在叙事的肌理中找寻马共之于两位创作的意义所在。

难道马华小说只有雨林吗?《废墟的故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为新生代的创作者,小说集收录了邓观杰过去10年的小说写作。不仅是新人发声,也让我们看见从雨林出走马华小说叙事的新转向。如果说要用一句话评价的话,“观杰在废墟堆找到我方的战场,而一切仍在试验中。”《废墟的故事》也入围2021年OpenBook好书奖年度中文创作奖项,广受好评。

废墟之外,也有扎根国家土壤的60年代叙事。6月,前辈作家冰谷与贺淑芳共同编辑《山林无战事》,收录梁园过去发表于1960至1970年的20篇小说。这些小说多数谈论异族婚姻的跨族群的议题,也彰显那一时代的族群身分认同问题。前辈与新生都谈论认同,却有不同的手法与世代叙事。

◢再续镂空与浮雕   女性生命叙事

在散文的部分,范俊奇《镂空与浮雕》的写作风格,自出版获得各地华文读者的欢迎与喜爱,也入选2021年博客来华文创作类别的年度百大。2021年12月,有人出版社再度携手本地画家农夫推出《镂空与浮雕II》,台湾版一样由有鹿出版同步推出。同一时间,也是有人出版社推出的《这些人,那些远方》,则是作者抽屉的图文集,用文字与绘画捕抓住生命当中的这些、那些人。

2021年8月,邪典诗人马尼尼为最新一本散文集《我的美术系少年》把时间拉回到当年留学台湾起点(虽然书籍目次并非如此安排)且一路沿着人生时间轴发展,讲述她更完整漂流于台马两地的叙事。类似的作品,也有如张尤蕊《生活里的繁花盛景》的青春回顾、李忆莙《爱上一条河》游走异地的人生感悟。这几本散文集的作者恰好都是女性创作者,正处在不同人生阶段讲述了不同的经验。

◢跨世代诗集  各自表述

相对的,诗集的部分刚好横跨了不同世代的创作者。最年轻的谢颢出版第二部诗集《兼职诗人》,交叠于学者与诗人的不同身分叙写年轻人的感世之作。以吟游诗人自居的木焱,2月出版《荒野地:致被时代耗损与废弃的诗人们》是收录了近年来的诗作。相较于过去出版诗集多数皆以短诗为主,这本能够见着诗人驾驭长诗的功力,而收录得奖作品〈我的母语是诗歌〉是代表作之余,也颇有宣示的意味。

黄建华第三本诗集《在一个久别的城市重逢》收录了跨8年之久的诗作。诗作为一种慢时间的经营,也成了一种见证(见诗集辑三:边缘化)。于此,我们似乎能够见马华新诗常见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辛金顺诗集《国语》似乎能够成为一个反差的比较。这本荣获2020年第四届周梦蝶诗奖的作品,同样也架构在边缘化的土壤,以诗思考马来西亚境内的语言与政治交错关系,颇具有批判性、思辨性,而〈国语〉无疑是最具代表的一首诗。

前辈诗人李宗舜笔耕不辍,过去早已出版不少的诗集。国内再次进入行动管制之前,李宗舜出版了第十部诗集《现代李白》,篇幅长达600页、580首小诗。7年前,诗人已有以小诗为主的《四月风雨》诗集,而这本颇具自我超越的诗集是收录了2011至2020年的作品,可见其在这方面的努力与耕耘。同一世代的诗人温任平,亦出版号称堪与马奎斯《百年孤寂》齐平的第一本“魔幻写实”汉诗集《衣冠南渡》,收录近两年的170首诗作。研究者刘正伟对此评论,这本诗集融合了本土性与中国性的元素是为其特色,颇具看头。

◢社科作品匮乏 《祝福》成最大亮点

在马来西亚华文出版市场中,一直都很少社科作品。除了因应时事或全国大选的相关评论集或论述作品以外,多数可见都是论文集出版。不过,《祝福》可谓是本年度社科作品的最大亮点。这是一本由林建荣翻译万吉(WanJi bin Wan Hussin)于《东方日报》专栏文章集结而成书籍,多数探讨国内伊斯兰教的课题。虽然能见作者想要对话的对象是马来同胞,不过却也提醒并破除我们对于伊斯兰教教义与文化的认知。非常值得华文读者一读。

另一方面,吴小保长期耕耘于华马文学文化的研究,也撰写了不少的评论文章,终于在2021年结集成册出版。《思想末罗游:华马文史散论》是一本在讨论马来族裔如何现代性的课题,并以此提供读者一个新的角度得以重新理解马来族群及其知识的生产。

与之相对的,林春美作为《蕉风》编辑及研究者,也终于将过去的研究集结成书于2021年出版。《《蕉风》与非左翼的马华文学》是马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它提供了一个了解马华文学的侧面。除了回应过去以接受美援为意识形态立场的研究者之外,借由不同时期主编的编辑主张及其作品,完成了部分的马华文学历史研究。这也是林春美继《性别与本土:在地的马华文学论述》出版10年之后的第二本论文集,可见学术积累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另一位,长期耕耘于华人研究的学者麦留芳也于2021年出版《口袋里的家国:歌曲、邮票、钱币中的国族认同》。虽然学者已退休,但研究兴趣并未因此而减退。这本著作能见其过去延续对华人研究认同课题的关注,而此次是放在不同的媒介上,也可算是“文物考古学”的一种。此外,马大历史系教授黄子坚学术著作《神山游击队:1943年亚庇起义》也经由锺忆妮翻译在台湾出版中文版。书中对于亚庇起义有更为完整的历史考究,也为填满了历史上空白的部分。原著以英文出版,随即分别荣获2019年国家图书大奖以及2021年国家学术出版协会奖。

有关于历史的研究,学者王智明主编《思想43》期刊中有“五一三幽灵”的特辑,刊登了2019年由中山大学人文研究中心主办“后五一三马来西亚文学与文化表述国际会议”的数篇论文,包括本地学者黄进发、魏月萍、许德发、傅向红、郭紫薇、Malachi Edwin和李有成的讨论。这也是华文学界对于五一三事件阶段性研究成果的累积。另一方面,沈国明《戏剧:文学·历史·战争——我们站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发声(上、下册)》也是国内华文戏剧研究目前的初步成果,期待未来有更多人投入及论述产出。

◢选集编选再兴起   线上课程很热络

纵览2021年个人著作的出版量并不算多,但是文学出版却出现了个新现象,即编选选集。2021年3月,诗人温任平发布“大马诗选2.0:重现盛唐征稿与出版计划。横跨近50年以后,这是继1974年出版《大马诗选》的后续,也重绘近年来的马华新诗轮廓。《大马诗选2.0:诗三百篇》共收录了54位诗人、300首诗作。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曾“被马华文学大系、年度诗人特辑摒弃门外”的诗人与作品,也会于选集中亮相。

除此之外,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简称“作协”)出版的《马华文学》文学杂志,也作出了内容与形式上的变更。有别于过往的文学杂志,他们以某个主题作为征稿目标并以专书的形式出版成一本作品选集。目前,该计划由胡清朝主编的第一本作品选集《复始之地:马华文学专题系列(乡土篇)》即将出版。期待未来这一些系列的出版计划能够扩及马华文学研究的领域,以及更多不同型态的文学选集。

另一本选集也值得关注,即由伍燕翎主编《华文教科书上的马华文学(国中篇)》是一本收录于国民型中学华文课本的马华文学作品,并附有作家与学者的赏析。大体上,不难发现这是一本以教学为目的的用书(也是很好的自学教材),甚至可说是作协近年来举办鉴赏班的副产品。不知道会否有“独中篇”与此成为“姊妹书”?不过,截至2021年为止,作协也已经举办了三届的鉴赏班以及五届深耕文学创作课程,受到不同年龄阶层的学员欢迎。

其实,线上课程的蓬勃发展也是2021年焦点。除了作协举办的鉴赏班与文学创作课,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会经常举办“嘉庚教育大讲堂”系列演讲或课程,邀请各方专业人士谈论时下社会脉动,包括伊斯兰、教育、文化、媒体等议题。另外,2021年初季风带于马来西亚开设新据点以后,也一直在筹划为期6周到10周不等的季风带系列课程,给予一个非教育体制内特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或许,这也将是全球未来的学习趋势。

◢本地刮起杂志风   人文发展新媒介

有志于投身在文学产业的人,一定听过:“如果要害一个人就叫他去办杂志”。可是,这并未吓阻有心想要制作杂志的人。2021年11月27日,《雪州志》大张旗鼓宣告创刊号的发行;同一时间,以本地华文建筑教育为主打的《草稿》也发起预购,预计将于2022年1月正式发行。不过,《大马青年》睽违8年的复刊号募资计划就没这么顺利。不过,出版界刮起一阵杂志风,着实让人惊艳。

于此之前,已发刊3期的本地华文电影杂志《无本》也终于推出第四期,是以南洋电影作为主题的内容。另外,以地名麻坡为题的半年刊《麻河时光》也于10月推出最新一期;在地组织业余者也于年底发行最新一期小志《疫中人》,是以疫情作为讨论,切中时下的社会脉动。阔别已久,因疫情而耽搁的《什么?!诗刊》,在近两年的时间,也终于在年底宣告新一期的征稿。相当热闹!

办杂志,最担心的无非是缺乏资金来源及读者支持。在此,也呼吁广大读者朋友以实际的购买行动支持,让人文杂志这一新媒介得以持续发展。

◢马华获奖频频   陈翠梅10年复出

除去上述论及出版的部分,实际上马华在海外也有不错的殊荣。在中国,2021年南方文学盛典,张贵兴与黎紫书分别以《猴杯》与《流俗地》荣获年度杰出作家与小说家的提名。除此之外,黎紫书长篇小说《流俗地》也入围深圳读书月2021年度十大好书,也是榜单上唯一的虚构类作品。在影视方面,《无本》创办人阿良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家庭作业》获得金马创投CNC现金奖,予有志的年轻创作者一剂很大的强心针。

在国内的比赛中,2021年马来西亚翻译与创作协会举办马华短篇小说翻译比赛——“陈育青翻译奖”获得不错回响,共收获108件翻译作品且高达七成的参赛者来自于30岁以下的青年。在这一基础上,期待它能进一步推动马华作品的翻译工作,促进国内不同语言的文学交流。此外,翁莞君以《月亮背面》及《文字烧》荣获2020年第十四届马来西亚优秀青年作家奖。

值得一提的是,陈翠梅10年复出之作《野蛮人入侵》玩转电影形式,讲述一个失婚女星李圆满受邀参与好友的惊悚动作片,但却发现男主角是前夫并决定罢演,伴随而来的是儿子遭到绑架且拯救过程中失去记忆,最终展开一趟自我追寻的旅程。这部电影不仅入围多项海外电影节及奖项,更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大奖,颇受肯定!

【小结】“挣扎的持存”作为2021年度马华文学的状况,实不为过。随着疫情趋缓与得以控制,我相信2022年将会迎来不少文学出版品,以及早已按捺不住的线下活动。予以期待之余,希望马华文学这一产业能够有越来越多样化的发展。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