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女性结婚誓词从“你愿意和男方共度一生吗?”换成“你甘愿熬过儿媳期吗?”,你可还愿意和对方互定终身?
ADVERTISEMENT
韩国影视向来擅长刻画家庭伦理类型剧集,家庭写实题材屡见不鲜,尤其有的集数更是百集以上,即为典型的家庭肥皂剧。然而改编自同名网漫的《儿媳记》只有短短12集,每集时长平均约莫20分钟,因此初看此剧时笔者也不禁好奇制作团队如何将婆婆妈妈冗长的家庭故事加以浓缩,确保剧情不拖沓的当儿,又可精准地将“家”和“人”的观念传达给观众?
“儿媳期”泛指女生初嫁男方家庭后都会度过一个特别想融入婆家、极欲得到男方家人青睐和夸奖,却不敢表达真正想法的时期。大多落在新婚燕尔,对男方家庭尚在熟悉阶段的时候。儿媳期时间长短不一,胥视不同情况,有者需几年时间摆脱,有的女性却终其一生活在儿媳期的框架里。剧集讲述的是女主闵思琳(朴河宣饰)和男主武具英(权律饰)为大学的同窗好友,历经多年爱情长跑后两人互订终身结为夫妻,除了身为妻子,亦作为媳妇与婆家相遇后经历种种苦恼的故事。
《儿媳记》让人大开眼界的是,将长期根植在韩国家庭的传统“男尊女卑”封建思想赤裸裸地摊开。即使目前已步入21世纪,强调两性平等的时代,韩国家庭仍深受儒教传统和观念影响,深深地束缚女性在家庭的角色和地位。尤其是韩国传统的家庭节日,如新年、中秋节、祭祖等等活动,都非常注重集体意识,更加凸显对家庭女性的各种歧视。
儿媳过渡期引共鸣
刚嫁进婆家的思琳还在对男方家庭感到陌生时,竟立刻被婆婆呼来喝去协助准备过节餐点,而为了让夫家留下好印象,即使心中百般不愿意也只能够忍气吞声完成“任务”。当女性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之际,一屋子的男人却在客厅高谈阔论聊天;并且维持男女分桌用餐的传统,一桌的饭菜可谓女生们的呕心沥血之作,她们却只能挤在小桌子吃配菜“围炉取暖”,与男生们一大饭桌的满汉全席的主菜形成鲜明对比。莞尔的是,剧中的婆婆不觉得这些是问题,认为女性留在家相夫教子、媳妇帮忙乃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家庭现象放到现今许多华人家庭里,还是那么常见,引人共鸣。
此剧透过女主和婆婆,以及婆婆和小姑子的相处过程,揭示身为女儿和别人家媳妇之间显著的差别待遇。面对自己的母亲,女儿总能无拘无束地对母亲发脾气和抱怨;反之面对婆婆,俨然换了新的面孔,对婆婆任一差遣总是“甘之如饴”承受。剧里的婆婆则似乎希望从媳妇的陪伴中得到慰藉,借由调教媳妇的过程找到像女儿的媳妇,将对女儿达不成的寄望转而付托于媳妇身上;殊不知形成反效果,造成女主压力山大之余,原本的好意最终两头不到岸,亦让男女主夫妻感情失和。
编剧也试图透过男主武具英的角色突显当代男性典型的择偶观,即一味期望抱得完美妻子,除了将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也希望她完美地融合进自己的家族,孝顺自己的父母。惟交往之前被女方视为男方优点的孝顺,婚后却变成了可以随时放大检视的缺点,被女方视为心理累赘,埋下夫妻离婚危机的种子。
展现真实的自己
《儿媳记》表达的是,许多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付出、捆绑女性的封建意识形态,除了男性,其实也包含自我(女性)的束缚。此剧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没刻意将女主“儿媳养成记”的蜕变戏剧化显示出来。如果被定调为典型家庭剧,结局肯定是思琳最终成功摆脱儿媳期的桎梏,选择离婚活出自我。最终思琳还是选择和具英言归于好,没有去成盼望许久的米兰家具展,反而留在夫家庆祝公公70大寿。
这是否意味着女主继续唯唯诺诺、深陷儿媳期呢?剧集最后透过婆婆一系列让步透露端倪,预示摆脱儿媳期的束缚不单只有敢于对婆家“说不”的选项,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反之重要的是遵从内心真正想法,卸下面具和盔甲后,真诚地面对自己和身边人,改变自己,也能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更多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