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文傳》雲:“兵強勝人,人強勝天。”人的智慧和力量,是可以戰勝來自自然的災難。但前提是,“人”是否展現了智慧和力量?如果凡事只看眼前利益,只為一己之私,枉論“人定勝天”;首相的治水計劃也可能有始無終了!
ADVERTISEMENT
去年12月底一場連續幾天的大雨水漫京城,當然連帶影響彭、登、丹三州,水患造成51人死亡,有紀錄和沒紀錄的災民應該超過10萬人。只是截至週二,大雨特報尚未解除,雷雨南移柔、甲、森三州,從短視頻看洪水濤濤,直教人觸目驚心!
雪隆發生所謂“50年一遇”的大雨時,首相依斯邁沙比利當機立斷成立“水災特工隊”,由政府首席秘書莫哈末祖基領導,協調多個部會“為第二波水災做好應變準備”。
“水災特工隊”?這是短期應急救災的臨時組織。我們之前就在社論中提出,短期急務當然著重救難拯災;但水災的發生在大馬不是偶發事件,所以必須擬定“長期防洪治水”工作,才能一勞永逸解決連年水患。
終於,首相依斯邁沙比利週二召開特別會議,並提出將治水計劃從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提高至“200年一遇”。簡而言之,這是用年度超越或然率AEP(Aggregate Loss Exceeding Probability)作風險評估而定出的防洪標準。如果大馬去年12月底降下的豪大雨量200年才會出現一次,亦即發生的機率是0.5%;但這不表示未來200年不會再降下同樣雨量,每一年的機率依然還是0.5%。
以大馬人口增長速度、都市化程度、森林砍伐轉移其他用途、建商佔用水土保持區或削山蓋樓的情況來看,大馬確實需要把防洪工程標準提升至200年一遇!
將防洪計劃提升至200年一遇,不是嘴巴說說而已,這是長期且必須每年編列龐大預算的重大計劃。首相首先提出加強排水系統及海邊設施的基本保護;其實防洪工程要執行的事項太多了。因為“天災是活的,工程建設是死的”;比方說,水壩、河道、排水系統年年要疏濬;堤壩、防洪設施年年要維護;森林水土保護區嚴禁開發;斜度20度以上的山坡嚴禁使用……
所以200年防洪計劃是一項人類和天災抗衡的工作。其一,要時間,這不是十年、八年的工程而已;其二,各項防洪工程完成後,需要年年維護,不要以為一次幾十億投下去就完事了;其三,立法要嚴明,執法要徹底,禁止濫墾森林,破壞水土保持;其四,人民要自覺守法,不要貪圖近利佔用水源地發展而禍延子孫,或者自己賺得盆滿缽滿,把水災留給其他無辜百姓。
去年11月1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召開為期兩週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科學家們下了“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最後通牒,未來10年全球極端氣候會更頻密和更強烈。大馬從去年延續到今年的水患,已經是一項重大預警;如果你我都漠不關心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問題;之後天候異常的現象會越來越嚴重,出現“一年大雨一年大旱”的災情會是常態!
本報針對這個重要峰會曾發表社論〈COP26,一場為子孫召開的氣候峰會〉,結果從網路點擊量來看,關心這個被《時代雜誌》稱為:“你我這輩子最重要的全球性會議”的人不多。顯然,大馬人對企業和個人必須善盡社會責任、關心全球暖化的等課題是相對不關心的。
是的,人定可勝天,《逸周書·文傳》雲:“兵強勝人,人強勝天。”人的智慧和力量,是可以戰勝來自自然的災難。但前提是,“人”是否展現了智慧和力量?如果凡事只看眼前利益,只為一己之私,枉論“人定勝天”;首相的治水計劃也可能有始無終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