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内瓦7日综合电)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指,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病毒令确诊个案大增,又指Omicron病毒引发的病征比Delta变种轻微,但不能将Omicron病毒定性为“温和”。因为它与其他变种冠病病毒一样令大量民众住院甚至死亡。
世卫表示,全球上周破纪录新增950万宗冠病病毒病例,比对上一周增加71%,是疫情爆发以来一周最高确诊纪录,上周有超过41000名确诊病人死亡,较前一周减少10%。
ADVERTISEMENT
谭德塞表示,谭德塞说,Omicron变种病毒令新增个案海啸式增加,医疗系统不胜负荷,由于年尾假期令测试工作积压,上周创纪录的950万宗病例,还不包括假日期间尚未处理的检测样本,以及还未登记的自检阳性样本等可能存在的遗漏病例。
再次呼吁公平分配疫苗
谭德塞再次呼吁全球分配和获取冠病疫苗方面更公平。他警告,根据目前的疫苗推广速度,109个国家将无法实现世卫的目标,即在7月前为世界上70%的人口完成疫苗接种。这一目标被视为有助于结束冠病大流行。
世卫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说,外间有人指Omicron可能是最后一款变种病毒,只是一厢情愿,他相信冠病病毒仍然有很强的能量。
瑞安指,留意到近日中国多地疫情都有出现大型爆发,但世卫对比赛的防疫措施有信心,未见有额外风险。
瑞安又说,下月举行的北京冬奥制定了非常严格的防疫措施,他对措施有信心,根据北京冬奥组委为运动员作出的安排,世卫认为举办北京冬奥不会带来额外风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每当阅读一些启发人性的励志故事,我总会感叹那些作者的语言力量。他们的文字是如何做到如此触动人心,让人泪流满面?他们又是如何在混乱的场景中,用一句话就可安抚众人,让大家平心静气?语言的影响力是多么的重要啊!
反观自己,平日的语言却常常事与愿违。有时想安慰别人,却弄巧成拙;想平息矛盾,却反而火上浇油。自我反省检讨过后,我告诫自己要改掉不当的语言习惯,尤其是那些常挂在嘴边、无意间伤人的口头禅。在这新的一年里,有一句话成了我最想删除的,它就是——“没有吗?”
“看见我公司的信件吗?怎么找也找不到!”
“没有吗?前两天我还看到在书桌上呀!”
“就是没有才问你!有的话还需要问你吗?真是的!”
老公不耐烦地回应,翻了我一个白眼。我心中隐隐升起怒气,但又想,他情绪这么低落,八成是工作上遇到了麻烦。于是我选择暂时不计较,转身进了厨房准备晚餐。
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女儿身上——
“妈妈!看见我那件卡其色的西装裤吗?之前还挂在衣柜里呢!”
“没有吗?洗净晒干后我就放回衣柜里了呀!”
“没有没有!就是找不到才问你呀!”
她不耐烦的语气让我很不舒服,但看她赶着上班,我也没多说什么,赌气想着:找不到就随便穿别的裤子吧,这不关我的事。
这句“没有吗?”听上去并无恶意,但总能引发大家的不快。后来,我拉着老公、女儿探讨这个问题。
老公坦言:“当我找不到东西时,本来就已经烦躁了,你的‘没有吗’听起来像是在怀疑我,心里更不舒服。”
女儿接着说:“这句话让我觉得自己被质疑,好像你不相信我找过一样。虽然我也有情绪不好时,但这句话真的让我火气更大。”
我明白,越是亲密的家人,说话往往都是直来直往,几乎不曾顾虑对方的情绪。听了他们的心声,我才意识到,虽然“没有吗”只是无心之语,却不知不觉成了引发情绪冲突的导火索。
及时咽下坏的话
后来某天,丈夫又在找东西——
“看见我那浅蓝色的浴巾吗?星期天已经放进洗衣机洗了。”
正当“没有吗”即将脱口而出,我及时打住,想了想说:“晒干后可能被儿子误拿到他房间了吧。夜了,我明天帮你找找。”同时递了一条新的浴巾给他。他点点头,表情缓和了许多,没再翻白眼。
生活上的事让我明白,语言虽小,却有巨大的影响力。好的话语能如春风化雨,坏的话语却如刀割人心。要让生活越来越好,我必须学会提醒自己,在不恰当的话语脱口而出前,及时咽下,用更温和、更恰当的表达去沟通。
虽说改变口头禅并非一朝一夕,但只要用心去改,习惯终会被重塑。静思语言:“口说好话如口吐莲花,口说坏话如口吐毒蛇。”既然连小学生都能朗朗上口地学习这道理,作为成人的我,更应该努力实践,让语言成为修炼自我的工具,而不是破坏任何关系的武器。所以在这新的一年,我决定从小事做起——彻底删除简单的一句口头禅“没有吗?”让我的家庭更和谐。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