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陸世敏 攝影:黃安健
不認識,所以心存成見;瞭解了,才會彼此交融。
ADVERTISEMENT
在董總首度舉辦的“華文獨中友族教師長期服務獎”中,吉隆坡循人中學(循中)有19人得獎,是全馬最多友族教師獲頒殊榮的獨中。
循中19人獲董總頒獎 全馬最多
對於循中的友族教師來說,這份獎項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獨中團隊的一分子,而非毫無關係的“局外人”。
循人中學副校長陳淑菁說,友族教師的參與和加入,為循中的學習環境和多元文化增添不少色彩。
“不認識所以不愛(tak kenal maka tak cinta),他們的參與讓我們這個華校更加多元化,加深對各自文化的瞭解。不同種族之間,只有認識了彼此,才能更加融洽地相處。”
循人四分一教師是友族
循人中學目前有51名友族教師,其中30人是印裔同胞,馬來同胞有21人,有些教師已經服務超過10年。
“這個數據大概佔了全校教師的四分之一,去年更有一名印裔教師獲頒25年服務獎。”
陳淑菁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指出,他們會優先聘請完成師訓課程的教師,不過即便不具備相關專業資格,校方亦會安排應聘者參加培訓。
“一般形式來說,只要他們符合我們的標準,比如相關科系畢業,我們都會錄取,但就算沒有具備相關資格,我們也會安排教師參加培訓。
“比如說自去年開始,馬來西亞開放大學就有開設‘後學士學位教育專業文憑課程’,我們會派教師參加這些課程。”
馬來教師教國文更有利
相較巫裔,馬來文對於大多數華裔而言屬於第二語言,所以即便自己教的科目是國文,陳淑菁認為自己和其他華裔教師在口語表達方面,是不如巫裔教師的。
她說,作為一門溝通的語言,以馬來語為母語的巫裔教師,可傳授學生更為地道的表達方式。
“就教學方面來說,國文對華人來說畢竟還是第二語言,所以在口語方面的表達,巫裔教師對我們學生可以起到很大幫助。”
她指出,無論是講話方式還是語音,皆可看出巫裔教師和華裔教師的區別。
“畢竟我們的母語不是馬來文,讓馬來教師教馬來文,對學生接觸這種語文方面更加有利。”
瞭解忌諱尊重他族文化
我國是多元種族國家,瞭解彼此的避諱和禁忌,對促進種族和諧共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循人中學的華裔師生都會特別注意友族教師的忌諱,儘可能尊重他族的文化。
“我們的華人教師在跟友族教師相處時,會特別注意他們的忌諱,比如說齋戒月的時候,華人教師不會在辦公室內用餐,也不會在他們面前吃東西。
“這些華人教師都會提醒自己,因此各族教師之間的相處基本上是融洽的。”
詢及學生和友族教師是否有溝通上的問題,她指出,雖然有時學生不能用很正確的語言去表達,但大致上在說國語和英語方面是沒問題的。
“他們可以用馬來語和英語溝通,只是有時教師需耐心聆聽和回答學生的問題。”
穆夏妮:體驗不同教學環境
自2010年1月開始,穆夏妮在循中執教已有12年的時光。對她而言,雖然馬來人和華人的語言和文化不同,但溝通和相處方面是沒什么問題的。
“我選擇在這裡工作,是因為我想體驗不同的教學環境,作為一名馬來教師,在這裡可以獲得不一樣的經驗。”
“由於大多數學生都可以說馬來語,所以溝通方面沒有什么大問題,只是深入瞭解學生背景方面會比較困難。”
蕾努:依學生程度調整語速
在循中已服務7年的印裔教師蕾努,負責教導的科目為英文,她坦言一開始確實面臨溝通上的困難,但並非語言不通,而是自己的語速太快了。
“剛開始的時候,我與學生溝通時確實面臨困難,因為我的語速對他們來說太快了。我得學習如何根據他們的程度,調整自己的語速。”
一度想放棄當教師
由於在進入循中前,穆夏妮沒有任職教師的經驗,所以在循中執教的首兩年,她覺得無所適從,甚至一度想要放棄教師職業。
“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時候,我覺得很難理解學生,也很難控制課堂、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不懂應該要怎么做。
“可能之前我不曾涉足教師領域,沒有相關經驗。當時我真的覺得很難,一度想要停止教學。”
獲校方教師支持堅持下來
所幸的是,校方和其他教師的支持讓她堅持下來。在第三年的時候,她終於適應學校環境,體會到教學的樂趣。
“他們一直都鼓勵我正面思考,積極面對任何挑戰。有了學校和戰友們的支持,我成功克服了困難。”
順其自然適應獨中教學
比起穆夏妮的掙扎迷茫掙扎,蕾努適應獨中學校環境的過程就相對水到渠成。
“我會說需要幾個月(適應),但其實這沒有確切的日期,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發生的。隨著時間推進,你也會自然地適應。”
她說,若要說教學生涯中的最大挑戰,莫過於2020年冠病疫情爆發,教師轉為線上教學的時候,因為這必須推翻以往固有的教學方式,猶如全新學習一項新技能。
“那時候我們需要全新學習如何網上教學,不過我感謝校方這段期間給予的幫助,讓我們逐漸適應這種方式。”
她也稱讚循中非常系統化和具有高組織能力,使任何計劃和活動都能高效執行。
每年教師節最難忘
每逢教師節之時,學生惦記師恩的舉動,總是讓穆夏妮倍感溫暖。
“如果你問我最難忘的事情,那應該是教師節的時候吧!當天學生會做一些讓教師高興的事情,送禮物、給教師驚喜等,這些都讓我十分感激。”
她笑說,自己當然不會“貪圖”學生的禮物,“其實作為一名教師,學生能夠取得成功,已足以讓教師感到高興。”
她指出,校方每逢佳節都會舉辦慶典活動,如開齋節和農曆新年,而在齋戒月期間,學生都足夠尊重馬來教師,讓她相當感動。
“剛開始我會覺得很驚訝,好像平時他們會把水瓶放在桌上,齋戒月期間桌上的水瓶會自然‘消失’,學生也不會在我面前喝水。”
在校回憶皆值得回味
一直都兢兢業業的蕾努則說,自己在學校沒有什么特別難忘的回憶,因為所有回憶都是值得回味的。
“我不能選擇一個特定的事件,作為我難忘的回憶,因為工作期間發生的美好回憶太多了。
“直到現在我都很清楚記得,從進來學校的第一年到2021年,這7年來所發生的一切,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很難忘的。”
相互理解才能有愛團結
就如同身處在多元國度一樣,穆夏妮和蕾努認為,當不同信仰、文化和背景的人在校共處時,彼此間需要相互理解,才能真正達至種族和諧。
“不要說不同種族之間,就算是來自同一個種族,也必須要互相理解和尊重,如此才能有愛團結。”穆夏妮補充。
蕾努也說,董總頒發“華文獨中友族教師長期服務獎”,是對友族教師的一種肯定,讓友族教師覺得自己並非“局外人”(outsider)。
“我們很感激,這意味著友族教師沒有被排除在外,而是團隊中的一員。”
她們說,雖然不懂未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只要對教學還充滿熱忱,自己就會一直在這裡教下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