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蹟修復專家導覽,漫遊檳城喬治市殖民地建築與文化遺產:如此主題深度國內旅遊體驗,很感溫度!
ADVERTISEMENT
毋庸置疑,檳城人即便身在天涯海角,總是以檳城人的身分為榮為傲!這一點真令我羨慕不已。與此同時,我卻實在摸不著頭腦,為何他們對自己的家鄉如此熱愛?你一定也遇見過吧?兩個陌生人初見寒暄,只要發現對方說出檳城腔的福建話,氣氛馬上就變得親切又歡暢,相逢恨晚!對了,我見過極美的畫面是,檳城友族也能說得上一些當地福建話。也許是,這同聲同氣的共同方言成為“檳城人”心連心的溫暖橋樑。
與此同時,檳城人更承載著1826年海峽殖民地歷史的使命感!追溯更早以前的歷史,必須得提起1745年的客家民系三華僑(姓張,姓邱,姓馬),1786年的第一任總督萊特,還有1890年的清朝駐檳城第一任副領事兼南洋首富張弼士,以及1910年在當地召開“庇能會議”與策劃廣州起義的孫中山等等;他們每一人事物,點滴堆砌起檳城過往近300年那可歌可泣的歷史事蹟,刻骨銘心!
眼下鎖國,出入境遊客依然絕跡,正適合我們漫遊檳城,細品那些陳年老弄巷之間的往事。當地土生土長並專職文化資產修護工作的黃木錦建築師,帶領著我們一行26名“旅者”,導覽講解三條徒步巡旅路線。每一條路線時長2至3小時,內容有:一、殖民政府相關建築與古蹟區;二、殖民地前後商家民居區域;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隨著黃木錦,我們在喬治市的時空來去自如,彷彿又回到了殖民地舊時光,深度探索當地的歷史文化文明景象,既有趣又意義非凡。
黃木錦指著那佔地11公頃的68樓巨無霸市政府大廈,感嘆著:這雖是檳城地標,可惜卻在建造時犧牲了四條主要道路上的幾百間老房子與舊式商店,它們有一些是超過200年的歷史建築哪!最難以接受的是建築設計感觀與四周古城完全不搭,讓人看了心酸又心疼!
當時正值70年代末,也意味著保衛古蹟的時機到了。這群自願者,包括建築師等專業人士,他們連同居民與商家們協心戮力開始組織起來,各別成立了無數個“保護檳城古蹟協會”,但目的就只有一個:守護每一街一磚一瓦,捍衛這些意義深重的民間民俗文化文明遺產。在他們堅定不棄的努力之下,5千多座殖民時期前後的建築物群,以及不分年代的民宅、廟宇、教堂、清真寺、政府大廈、學校、塑像、路名、姓氏橋、老舊招牌等等,還有各種族宗教的遺產通通倖存下來。接下來,他們積極推進一個共同目標:1998年開始籌備申報名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2008年,他們不負眾望,終於如願以償!“僅僅”憑著這一些成就,以及這一群守護者,檳城人確實值得引以為傲!
檳城的榮光不止於此,我們一行人還深刻感受到檳城人的真善美。為數不少的海峽殖民地大樓、富賈大宅、民居、廟宇等等破爛不堪的古建築,經過在來自海內外檳城子民的回購搶修復原之後,重新注入了新生命與新使命。自澳洲2007年迴歸的峇峇孃惹裔王禮強,便是其中之一,他也是老厝“Seven Terraces”以及另外三間老莊的業主。這些老厝,他與黃木錦精心修復,復原了19世紀末娘惹民居的建築藝術之美。在那裡,王禮強及黃木錦特別為我們講解“娘惹建築藝術與文化”的重生意義。值得一提的是,王禮強不惜花巨資到各處收購本屬檳城娘惹的古物古董,讓它們迴歸本原。此外,他也將“Kebaya”正宗娘惹料理與糕點的真傳手藝進行昇華噢!
事實上,當地還有許許多多的民辦博物館、僑生博物館、殖民地古物收藏館等,包羅萬有讓人大開眼界!檳城人啊,你們是多麼的幸福哪!
又是細雨綿綿的清早,劉志榮副會長與胡欣樺主席,以及檳榔嶼海珠嶼(五屬)大伯公廟客家理事們,已在擁有212年曆史的大伯公街福德祠前等候。有朋自遠方來,他們臉帶難掩之喜,同時也樂在分享新鮮出爐的“UNESCO亞太地區文物保護優秀獎”。畢竟,此獎確實得來不易,且適時!此間得獎古蹟修護者,乃已故陳耀威建築師。據悉,檳城還有三項文物保護得到此殊榮,即張弼士故居(2000年)、韓江家廟(2006年)與瑟福屋Suffolk House(2008年);尚在如火如荼修復中的古屋,則不計其數。難怪,檳城能匯聚不少優秀的文化資產修護建築師,鞠躬盡瘁付出畢生之力。
現今的檳城不僅軟硬體兼有,更有著讓人垂涎三尺的道地小食。檳城美味早已揚名天下,就連CNN也報道啦!黃木錦證實說:立法規定,所有的熟食檔口必須以本地人為主廚,這樣才能完美地“守護”檳城人引以為榮的家鄉味。沒錯,一碗碗的煎蕊、咖喱面、拉沙、炒粿條等等等都讓人們著了魔似的排上幾條街等候,且心甘情願……
想想,假若埃及沒有金字塔,那會是什麼模樣?我們這一趟不為打卡而旅的“檳城溫度”遊,有幸會見當地真正的旅遊推手兼幕後功臣。他們,才是檳城的“金字塔”,檳城的溫度,無價之寶是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