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是電影的靈魂人物,如何將腦子裡的創作概念通過電影語言影像化,取決於導演跟各技術部門的配合,要是拿捏得宜,創作出來的或許不只是一部好電影,甚至是永垂不朽的經典作品。
ADVERTISEMENT
鄭建國的身分多元,除了是導演,也是製作人、編劇和電影發行人,對他來說,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呈現手法取決於電影類型,不同類型的電影會有不同的電影語言。
“商業片一般上講求快節奏,而且故事要夠紮實,不能讓觀眾覺得悶;至於喜劇的格式是每隔1分鐘一小笑,每隔5分鐘一大笑,所以同樣的,說故事的節奏也要快,還需要適當地運用鏡頭最大程度表現出笑點;藝術片主要是要把故事表達好,並以角色為導向,當中還蘊藏著隱喻,因此通常節奏比較慢。”
而電影語言的運用,主要來自於導演對劇本的想像,再結合各方面的技術,包括攝影、色調、美術、道具、剪接等,呈現出畫面給觀眾觀賞,“電影語言其實就是導演想要觀眾如何看待這部電影,而選擇的一種說故事的方式。”
他以王家衛的《重慶森林》舉例,金城武蹲著隨便給人打電話的那一段戲,鏡頭是歪的,是因為王家衛用鏡頭來隱喻金城武的生活失去了重心,電話裡頭的人對他來說並不重要。
“而且鏡頭可以讓觀眾置身事外,也可以讓觀眾置身其中,就像一場追逐戲,我可以用廣角鏡頭,讓觀眾以第三者的角度,很清楚地看見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我也可以採用近拍、跟拍或手持拍攝,讓觀眾身歷其境。”
另外,色調的運用也能傳達出某種訊息,比如他之前拍攝的連續劇《模範家庭》,講述社區裡的數戶家庭雖然看起來都幸福快樂,但其實每戶家庭都有隱藏的秘密,所以他在其中一戶家庭的牆壁使用了淺灰色,家裡還擺放著深灰色的裝飾品作隱喻。
“當踏入這間家,你會感受到漂亮且壯麗的屋子裡,帶有陰暗感,要呈現一個地方恐怖或者壓迫,不一定要使用黑暗,就算光亮的地方,只要在色調上搭配得宜,也會給人感覺壓迫。”
電影語言用不好,有好劇本也沒用
他說,導演對電影語言的運用將決定電影的定位和成敗,要是有好的劇本,但電影語言運用得不好,並不會是出色的電影,相反如果是普通的劇本,導演卻善用電影語言,也是有值得觀賞之處。
“一般上新導演對電影語言的運用都比較弱,因為他們會有既定的說故事方式,但隨著在電影工業待得越久,越來越熟悉電影語言後,就會想要有新嘗試。就像我剛開始拍電影時,我很注重清楚表達故事,因為一旦故事說清楚,觀眾看得懂後,電影就自然而然成型。不過後來我會開始思考,除了說清楚故事,還可以有什麼不一樣的呈現手法。”
鄭建國發現,通常在電影工業中擁有一定地位的導演,都擅長運用電影語言說故事,他們拍得好電影之餘,還能夠創新並獨樹一格,而且他們的個人風格是受大眾認可的。
“一些導演會試圖模仿大師級導演的風格,以為抄了那個風格就是那回事,其實你知道這些大師的背後累積了多少經驗和努力,才能夠創造出個人風格。就像少林寺掌門要經過長時間訓練,才換來隨便揮一拳就能傷人的功力一樣,加上模仿別人風格,就算成品再好,也難以獲得讚賞,因為你就只是別人的複製品而已。”
受推崇導演的另一項特質是,他們都有本身擅長的故事類型,以及對故事有個人的剖解能力,比如蔡明亮擅於述說兩性或同性關係的故事,而李安則特別擅長人性黑暗面的描述。
一部電影如何創作出來?
鄭建國早期主要拍攝中文電影,近年來將主力轉至馬來影片,作品有《結婚那件事》、《午夜陰聲》、《麻雀王》、《PASKAL》、《Wira》等。
他說,電影定位重要過一切,每次開拍電影前,首先思考的就是電影定位,這是基於電影定位將決定電影語言的運用,之後他便會找本身喜歡或印象深刻的同類型影片來參考,並摘取影片中的可取之處,融入本身想法再加以整合,制定出想要使用的電影語言。
“導演要懂得把文字影像化,讀劇本時,有時候很自然的會想到可以使用的鏡頭,我就會畫故事板,尤其是特殊的鏡頭或需要運用特效的畫面,我都會畫出來,所以拍動作片的話,起碼要花兩三個月來籌備。”
籌備過程中,他會針對特殊鏡頭召開會議,跟攝影、美術、燈光、特效等團隊,一起討論如何配合拍攝出相關畫面。定下方向後,他們會先到攝影棚試拍來確定畫面的節奏、動作和鏡頭,才到現場去拍攝。
“特殊鏡頭在現場的拍攝不容有誤,並不能反覆試驗,所以通常特殊鏡頭都需要經過好幾個星期的討論和準備,沒有事先計劃好的話,是不可能當場拍攝的。”
他承認,自己對電影製作有所執著,甚至有時會弄到團隊不開心,“我很清楚我們只是馬來西亞電影,沒有好萊塢電影的預算,但我還是希望能以本地電影的預算來達到一定水準。電影講求的是創意,如果基於預算而不嘗試,我們永遠都有侷限。”
為了給演員、攝影和武術指導有公平的表現機會,他會在開拍動作片前,給演員接受訓練來熟悉角色。他說,由於預算有限,本地的打鬥戲都是當場準備的,武術指導會根據現場環境設計動作,然後演員練習三四次後,便當場拍攝。
“其實這樣並不公平,因為沒有給演員充足時間發揮,也沒有給時間攝影師思考如何拍得更好。我需要相信演員就是角色本身,拍攝時才有感覺,而且當我知道演員有能力做到,就可以當場要求他做更多。我喜歡所有人都準備好的那種互動和交流,因為能感覺大家都在為鏡頭呈現得更好而努力。”
嘗試新手法,不墨守成規
鄭建國是不喜歡重複做同樣事情的人,總是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和呈現手法拍攝同樣類型的電影,這也是他繼續前進的動力,而他是通過大量觀賞任何類型的電影,來建構電影語言的知識和應用。雖然目前他主要拍攝商業片,但未來不排除拍攝藝術電影。
對他而言,電影並沒有格局高低之分,只有好壞之分,“電影的魅力在於,每個人對電影語言都可以有各自的解讀,因此電影拍得好不好也因人而異。多數人喜歡的電影,你可能不喜歡,但你喜歡的電影,也有人會不喜歡,這就是電影吸引人之處,而且人類畢竟是視覺動物,視覺帶來的震撼感會比文字來得更強烈。”
相關報道:
【坐下看電影/01】看懂好電影,除了視聽藝術到位,更要觸動人心
【坐下看電影/03】電影人的殿堂──國際電影節,讓電影人接軌世界的舞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