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栏

|

文化空间

|

城乡余集

|
发布: 7:00am 10/01/2022

城乡余集

张集强

锡矿

城乡余集

张集强

锡矿

張集強/​馬來西亞錫礦業簡史

作者:张集强
张集强/​马来西亚锡矿业简史
19世紀末太平附近錫礦由全人工方式開採。(圖片來源:荷蘭萊頓大學數位典藏)

關於馬來半島錫開採的最早歷史仍有待考證,目前已知元代商人汪大淵所著《島夷志略》(1349年)當中已有記載:馬來半島的幾個小王國如彭亨(Pahang)、吉打(Kedah)、吉蘭丹(Kelantan)等皆有出產花錫,登嘉樓(Terengganu)已有使用貨用鬥錫。到了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期,翻譯員鞏珍在他的《西洋番國志》(1434)裡提及馬六甲和當地錫礦開採的情況,以及當地居民將錫苗煉製成塊,當成貨幣使用。

1511年,葡萄牙佔領馬六甲後不久,便陸續將錫輸往歐洲,主要生產青銅器具。荷蘭人在1641年佔領馬六甲之後,與蘇丹慕查法沙(Sultan Muzafar Syah)簽訂錫專利條約,允許荷蘭人在霹靂河(Perak River)流域地區及瓜拉雪蘭莪(Kuala Selangor)地區設立貿易站。荷蘭人參考印尼邦加(Bangka)島的開發經驗,以馬六甲為據點,鼓勵華人進入內陸地區開發,並委任一名華人領袖擔任華人甲必丹(Captain Chinese),擁有基本的仲裁權力,以處理地方上的管理及大小糾紛。

ADVERTISEMENT

到了荷蘭殖民後期,錫礦開採活動已經擴展到北霹靂境內,在1778年,首兩批錫產由近打(Kinta)及宋溪(Sungkai)送抵馬六甲,經檢驗後,認定屬於高品質錫產。此時,華人礦工開始引進新的開採工法,並以層級分工的方式,以經濟利益為優先,以全時的方式大規模開採。

隨著歐洲帝國主義擴張,英國隨著葡荷的步伐,在17世紀從中亞擴展到東南亞。1786年從吉打王國接手檳城,採取開放貿易的方式,吸引歐洲及亞洲各地的商人前來設置商棧,在短時間內將檳城打造成馬六甲海峽最主要的商港,最終取代了荷屬馬六甲的地位。

到了19世紀中,由於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歐洲各國紛紛在其殖民地開發自然資源。馬來半島蘊藏豐富的錫礦,遂引起歐洲投資者的注意,尤其英國為工業革命的中心點,自然佔有錫礦開發的優勢。由於當時英國仍受不干預政策(Non-intervention Policy)的限制,官方不能貿然挺進馬來半島地區,因此鼓勵歐洲商人與馬來領袖、華人商人等結合成集團,以檳城為據點,往馬來半島,尤其霹靂北部開挖錫礦,並在檳榔嶼對岸設立溶錫廠,將錫苗鑄成錫磚運往歐洲。

张集强/​马来西亚锡矿业简史
馬來半島錫蘊藏地分佈圖。(圖片來源:Penzer, NM 1921, The tin resources of the British Empire, London: W. Rider and son)
英國借動亂間接殖民

1840年代,北霹靂拉律(Larut,今太平Taiping)地區發現錫礦,吸引了檳城的投資者前來,引發了第一波開採活動。到了1880年代,錫礦開採更深入到內陸地區,其中以近打河流域的錫礦含量更為豐富。來自不同地區的投資者設立錫礦公司,並向當地統治者爭取錫礦開採權。由於龐大的錫礦利益造成馬來統治者的權力爭奪,而華人礦主也分別屬於不同派系,最終形成由華人及馬來統治者組成的利益集團,在1860年代爆發動亂,英國政府藉此召攬集團代表,提出由英國政府承認馬來統治者的地位,而統治者必須接受英國委派駐地官員,輔助並協調土地、稅收、貿易及礦業等事項,開啟了所謂間接殖民的英國參政時代。

英國人使用同樣的手法,在幾年的時間內陸續進駐霹靂(Perak)、雪蘭莪(Selangor)、彭享(Pahang)及森美蘭(Negeri Sembilan)。到了1895年,英國將此4個王國結合成為馬來聯邦(Federated Malay States),以便更有效的管理。自此,4個邦國改稱為州,英國選擇以這4州為起始,主要乃因為這些地區的土地蘊藏大量的錫,在錫礦業開發方面,馬來聯邦的成立對英國是非常重大的政治策略突破。

自此開始,英國積極從歐洲引進投資者,成立大小不一的公司,包辦了錫礦開採、溶錫,引進歐洲生產的機械、發電、供水、運輸等等,加速馬來半島內陸城鎮的開發。到今天,一些尚在運作的公司,已有超過130年的歷史。

张集强/​马来西亚锡矿业简史
19世紀末霹靂端洛附近錫礦,利用高壓水筆採礦。(圖片來源:荷蘭萊頓大學數位典藏)

馬來半島錫礦開發,造就了許多大小市鎮,包括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雪蘭莪州境內的加影(Kajang)、安邦(Ampang)、萬宜(Bangi),霹靂州首府怡保(Ipoh)、其他市鎮如太平、金寶(Kampar)、華都牙也(Batu Gajah)、務邊(Gopeng),彭亨州的林明(Sungai Lembing),森美蘭州首府芙蓉(Seremban)、蘆骨(Lukut)等等。這些市鎮的建築遺產、人文地景等等與錫礦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馬來西亞各地的錫礦開採獲得豐厚的利益,使得馬來西亞曾經一度為亞洲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錫礦開發遺留下來的礦坑,經過長時間的地下水及雨水填充之後,成為許多大小不一的人工湖泊,為各個錫礦市鎮共有的文化地景。一些地區仍然保留著錫礦工業遺產,例如霹靂州及雪蘭莪州各別保留了兩艘鐵船,林明則有地下錫礦博物館。若加上這些城鎮的建築遺產,由礦工及投資者成立的會館、公益設施如民眾圖書館、劇院等等,是構成馬來西亞近代文化遺產中城鎮景觀的最主要元素。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