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梗既要求创作者利用新颖的点子,又不能放弃民族或世俗的约束,某种程度上就产生了作品无法让所有人认同的效果,这和新年穿黑衣是相同的道理。
ADVERTISEMENT
谐音,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双关语的一种,而双关语,是现代文学的修辞法之一。所谓双关语,即指同样的文字,在同音或多义的状态下,产生一种双重意义,让语言多加一层意思,令人印象深刻。
汉语有39个韵母,在多年的整合和发展下,它已经成为中国大部分方言的集中体,几乎所有方言都以汉语成为其语音书写的媒介。马来西亚的华人大部分来自广东福建海南这三个省,而福建人大都来自闽南,所以闽南语(福建话)是马来西亚相当普遍的语言,它属于一种声调语言,简单来说有15个音,基于地方性的原因,它的发音也可衍生到七、八十种。由于它是声调语言,要在同音的汉语中寻找到接近的谐音不难。
谐音多用在谜语,相声,脱口秀或文字游戏当中,但由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禁忌,有时候谐音很容易造成误会或过度诠释。古人或许比较多把谐音用在灯谜、相声当中,但现代社会则把谐音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数字(例:1314一生一世),节庆(年年有鱼(余)),到越玩越疯的爱疯(i-phone)、想瘦(享受)、到年轻人喜欢用的潮词汇如2(饿),osso(哦,是哦)等等,都在谐音这方面追求更简单以及多元化的改变。追溯到古人或文学作品,西门庆的SIMON,孔子(仲尼)的JOHNNY也早就被许多人引用在谐音梗里了。
谐音的现代意义,或许已经从修辞的手法,慢慢转变到生活或广告,宣传手法当中,其主要的意思在于让消费者能快速体会另一种含义,既能让人耳目一新,也能够提高该商品的关注,所以通常利用谐音都会想制造出一种相反意义的效果,这样才会让读者或观众感到特别及产生一种“曲解”,而这恰恰就是作者的原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语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文化一般注重委婉表达,有些时候的确很难放弃既定的世俗观念,这和西方文化的直接表露刚好相反。谐音梗既要求创作者利用新颖的点子,又不能放弃民族或世俗的约束,某种程度上就产生了作品无法让所有人认同的效果,这和新年穿黑衣是相同的道理。
对于汉语来说,方言就像一个怪胎;对于文学来说,谐音也只是一种表现手法。当然,要是万事都联系到谐音上,三国志的吴国大将甘宁,应该是谐音梗最无辜的受害者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