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开年给自己的礼物,是阅读比尔·盖茨的新作《如何避免气候灾难》(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 The Solutions We Have And The Breakthroughs We Need)。在这本书中,他指出全世界必须尽快实现“零碳排”,而不是“减少碳排”,才可能免于严重且不可逆的气候灾难。
所谓零碳排(net-zero emission),是不再往大气排放导致地球升温的温室气体。科学家告诉我们,富国实现这个目标的期限是2050年,发展中国家则紧随其后(如中国承诺在2060年实现零碳排)。零碳排并非比尔·盖茨提出的新观点,但他提出的一个分析却至关重要:不以零排放为目标的短期减碳措施,可能导致人类无法避免气候灾难。
错过不再!解锁所有内容
VIP会员的专有特权
普通会员
VIP
VVIP
星洲网平台内容
星洲公开活动
礼品/优惠
会员文
VIP文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报纸
成为会员
按此升级
按此升级
例如某国的目标是在2030年“减碳”,于是以天然气发电取代燃煤发电。短期内该国的碳排确会大幅下降,然而燃烧天然气依然会持续往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再加上发电厂服役期长,因此到了2050年该国依然不可能达到零碳排。地球持续升温,故无法避免气候灾难。
比尔·盖茨的新书以科学立基,少了学术的生涩和政治的隐晦,清晰直白地传递这项艰巨但不无可能的零碳计划。再加上多年的人道主义背景,恰当地为技术性分析带来人文厚度,是一本关于气候创新的入门好书。
碳中和(carbon neutral,通过减碳手段如植树造林来抵消个人、企业、国家的碳排放)只能是达成零碳排的过渡手段。任何停留在碳中和却无意去碳的企业或国家,终将使地球继续暖化。
当然,要为这个以化石燃料为根基的繁华世界去碳谈何容易。就如副题所写,这本书的重点在于揭示我们已有的解决方案,以及探讨达成零碳排所需的突破。这里节选几个让我脑洞大开的概念分享给大家。
首先,未来的世界须尽可能电气化。所谓电气化,是以电力而非燃烧燃料(如汽油、煤气)来提供制造、耕种和养殖、运输和调节温度所需的能量。绝佳例子是以电动车取代燃油车,前提是电网由清洁能源供电。无法电气化的工作,则寻找零碳排的燃料(例如氢)来驱动。理解了这点,就能明白为何“用电”仅占当前510亿吨年碳排的27%,却是人类避免气候灾难的关键一环。
在难以避免的情况下,碳捕集和封存成了零碳排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比尔·盖茨提出的一个概念超乎我的想像:让塑胶成为碳汇(carbon sink)。所谓碳汇,是用于累积和储存碳化合物的“仓库”。方法是从空气捕集碳并使用清洁能源制作塑胶,再将这些塑胶封存起来。由于塑胶的稳定性,接下来数百年间都不会把内含的碳排放出来,从而实现负碳排(消除的碳超过排放)。
这些概念看似距离我们这些小市民很遥远,但本书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来说明个体在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就跟零垃圾生活 一样,个人行为上的改变对系统性的气候问题起不了多大作用,其隐形的影响力才是关键。别忘了,决策者、发明家、企业家,都是个体。个体行为可以启发甚至迫使改革的发生。就如比尔·盖茨这位科技人,他在2006年和两位前微软雇员的一场对话,开启了他对气候变化的漫长探索,进而大量投资气候创新并出版这本书。
气候变迁势必持续冲击我们的生活,及早理解和应对这个问题的个体、企业和国家将在未来占据优势。去年9月,大马承诺在2050年成为零碳排国。身为石油产国,我们要如何去碳,又如何避免以碳中和为手段陷入自欺欺人的恶性循环?希望看完这本书, 你会对于这些问题产生多维度思考,并在接下来的28年协助我国达成零碳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