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開年給自己的禮物,是閱讀比爾·蓋茨的新作《如何避免氣候災難》(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 The Solutions We Have And The Breakthroughs We Need)。在這本書中,他指出全世界必須儘快實現“零碳排”,而不是“減少碳排”,才可能免於嚴重且不可逆的氣候災難。
所謂零碳排(net-zero emission),是不再往大氣排放導致地球升溫的溫室氣體。科學家告訴我們,富國實現這個目標的期限是2050年,發展中國家則緊隨其後(如中國承諾在2060年實現零碳排)。零碳排並非比爾·蓋茨提出的新觀點,但他提出的一個分析卻至關重要:不以零排放為目標的短期減碳措施,可能導致人類無法避免氣候災難。
错过不再!解锁所有内容
VIP会员的专有特权
普通会员
VIP
VVIP
星洲网平台内容
星洲公开活动
礼品/优惠
会员文
VIP文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报纸
成为会员
按此升级
按此升级
例如某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減碳”,於是以天然氣發電取代燃煤發電。短期內該國的碳排確會大幅下降,然而燃燒天然氣依然會持續往大氣排放溫室氣體,再加上發電廠服役期長,因此到了2050年該國依然不可能達到零碳排。地球持續升溫,故無法避免氣候災難。
比爾·蓋茨的新書以科學立基,少了學術的生澀和政治的隱晦,清晰直白地傳遞這項艱鉅但不無可能的零碳計劃。再加上多年的人道主義背景,恰當地為技術性分析帶來人文厚度,是一本關於氣候創新的入門好書。
碳中和(carbon neutral,通過減碳手段如植樹造林來抵消個人、企業、國家的碳排放)只能是達成零碳排的過渡手段。任何停留在碳中和卻無意去碳的企業或國家,終將使地球繼續暖化。
當然,要為這個以化石燃料為根基的繁華世界去碳談何容易。就如副題所寫,這本書的重點在於揭示我們已有的解決方案,以及探討達成零碳排所需的突破。這裡節選幾個讓我腦洞大開的概念分享給大家。
首先,未來的世界須儘可能電氣化。所謂電氣化,是以電力而非燃燒燃料(如汽油、煤氣)來提供製造、耕種和養殖、運輸和調節溫度所需的能量。絕佳例子是以電動車取代燃油車,前提是電網由清潔能源供電。無法電氣化的工作,則尋找零碳排的燃料(例如氫)來驅動。理解了這點,就能明白為何“用電”僅佔當前510億噸年碳排的27%,卻是人類避免氣候災難的關鍵一環。
在難以避免的情況下,碳捕集和封存成了零碳排的另一個重要手段。比爾·蓋茨提出的一個概念超乎我的想像:讓塑膠成為碳匯(carbon sink)。所謂碳匯,是用於累積和儲存碳化合物的“倉庫”。方法是從空氣捕集碳並使用清潔能源製作塑膠,再將這些塑膠封存起來。由於塑膠的穩定性,接下來數百年間都不會把內含的碳排放出來,從而實現負碳排(消除的碳超過排放)。
這些概念看似距離我們這些小市民很遙遠,但本書用了整整一個章節來說明個體在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就跟零垃圾生活 一樣,個人行為上的改變對系統性的氣候問題起不了多大作用,其隱形的影響力才是關鍵。別忘了,決策者、發明家、企業家,都是個體。個體行為可以啟發甚至迫使改革的發生。就如比爾·蓋茨這位科技人,他在2006年和兩位前微軟僱員的一場對話,開啟了他對氣候變化的漫長探索,進而大量投資氣候創新並出版這本書。
氣候變遷勢必持續衝擊我們的生活,及早理解和應對這個問題的個體、企業和國家將在未來佔據優勢。去年9月,大馬承諾在2050年成為零碳排國。身為石油產國,我們要如何去碳,又如何避免以碳中和為手段陷入自欺欺人的惡性循環?希望看完這本書, 你會對於這些問題產生多維度思考,並在接下來的28年協助我國達成零碳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