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0日訊)首相拿督斯里依斯邁沙比利指出,大馬氣象局在雪州大水災發生前夕共發佈了6個可能導致持續大雨的天氣警告;然而,一些直接參與災害管理的單位忽視了這些警告,是導致雪州水災造成嚴重損失和傷亡的原因之一。
依斯邁沙比利今日在國會特別會議針對去年年底發生的全國大水災情況作出解釋時指出,氣象局早在2021年11月1日就發佈了東北季風將在2021年11月3日至2022年3月吹襲我國的預測,並預計在此期間將出現4至6場持續大雨。
ADVERTISEMENT
他說,國家安全理事會作為聯邦災害管理委員會(JPBP)的秘書處也依據指令,針對每年的東北季風可能引發的水災做好準備工作。
“我親自主持了2021年9月13日的聯邦災害管理委員會會議,各州州務大臣、首席部長,作為州災難管理委員會主席的州政府秘書以及聯邦機構和州政府的代表皆出席了該次會議,會議的主要議程是關於應對2021/2022東北季候風的準備情況。”
“會議還同意從國家救災信託基金(KWABBN)撥款950萬令吉用於行動準備。”
依斯邁沙比利透露,國家災難管理機構(NADMA)也於2021年10月5日召開會議,並委任首相署特別事務部長擔任領導NADMA的部長,所有州政府秘書擔任州災難管理委員會主席。
“會議強調需要為各級的所有災害管理機制做好準備。”
他指出,儘管氣象局已發佈了6個可能導致持續大雨的重要天氣警告。
“然而,一些直接參與災害管理的單位忽視了這個天氣警告,並認為只有東海岸州屬會受到季風持續暴雨帶來的水災影響;準備工作也更加集中在東海岸各州,而雪蘭莪發生的異常水災超出了多方的預期。”
漲潮致雪水災情更嚴峻
依斯邁沙比利透露,雪州於2021年12月18日的單日平均降雨量達380毫米,相當於一個月的平均降雨量,加上漲潮的情況,導致了水災情況變得更加嚴峻。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水災,雪州的水災管理在第一天就發生的混亂局面,導致救援隊因城市水災的複雜性而面臨行動困難,而情況在第二和第三天仍然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救援和救濟行動延誤引起災民的不滿。”
依斯邁沙比利強調,自己得悉雪州水災發生後的當天,即2021年12月18日星期六晚上就立即趕到國家災害控制中心(NDCC)瞭解情況,並立即採取了行動,包括開通了熱線讓災民通過國家災害控制中心進行與水災相關的投訴和查詢。
“我已親自聯繫國家衛隊首長、陸軍首長和總警長,以調動各州的軍警人員和資產前往雪州展開救援行動。”
他也澄清,自己在水災發生後也前往多個災區巡視災區,而非坐視不理。
災民拒撤
車困路央 阻礙救災
依斯邁沙比利指出,災民拒絕撤離災區,以及車輛因水災被困在道路中央,都是導致救援隊的救災行動受阻的原因之一。
他說,雪州於2021年12月18日發生水災後,救援隊就已在當晚協助疏散災民,但卻面臨許多災民的拒絕。
“雪州很少面臨像這次異常的大水災,發生的水災超出了雪州災難管理委員會應對的能力。”
“救援機構也很難得到居民的合作以立即撤離;災民聲稱要保護財物,避難中心離住家遙遠,擔心感染冠病風險等等,結果水位急劇上升時,許多居民被困,需要立即救援。”
“由於車輛被困在主要道路上,救援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導致救援車輛無法進入居民區。”
“水災造成電力供應和通訊基礎設施中斷,居民無法聯繫救援機構尋求幫助。這些是救援隊和現場人員在這次非同尋常的災難行動中面臨的挑戰之一。”
災管中心3挑戰須改善
依斯邁表示,政府已鑑定水災管理中必須改善的三大挑戰,包括對國家安全理事會第20號指令(國家災害管理政策和機制)的理解。
他指出,除了私人界和非政府組織之外,聯邦、州和縣級的相關機構和法定機構,對於該指令在災難前、發生期間和災難後所扮演的職責瞭解不足。
他也說,政府已鑑定一些沒有國家災難管理機構(NADMA)的州屬和縣區情況,並瞭解到當中所存在指揮和管控的弱點,同時他們也難以與當地機構直接協調。
他坦言,現有的組織架構也限制NADMA的能力,以協調涉及當地居民、非政府組織和地方政府的災難管理行動。這項限制無形中也會導致NADMA無法在州屬和縣區直接管理災難。
信息採集方式太傳統
“國家災害管理非常依賴來自現場準確和快速的信息。目前,我國的災害管理仍採用傳統的信息採集方式,並不符合目前的技術發展。”
他說,這種情況將導致報告籌備、分析、決策和數據管理的過程存在重大弱點。
他表示,涉及的機構必須更快速和準確地向災民提供資訊,這一點也必須做出改善。
指示加速擬定災管法案
另外,首相指出,他已經指示NADMA加速擬定災難管理法案。
他說,作為聯邦災害管理委員會主席,他將會召開一項由首席部長、首席部長、州政府秘書和州政府代表的會議,以制定一項全面的長期計劃來克服水災問題。
“我不僅是從損害的層面去看待災難,同時也是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那是我們學習和吸取教訓的機會,以便我們更好地準備和適應未來的災難。”
首階段清潔工作完成99%
依斯邁說,截至1月18日,吉隆坡、柔佛、雪蘭莪、馬六甲及森美蘭的第一階段清潔工作已完成99.67%。
他表示,至於第二階段的清潔工作已完成100%,當中僅涉及森美蘭和馬六甲。
“第一和第二階段清除的累計廢物總量高達8萬5516噸。”
他指出,截至1月11日,所有受影響的地區已重新連接電力供應;而截至1月19日,在1066個通信基礎設施中,共有1058個(或99%)的通信基礎設施已經修復。
他說,有關部門正在評估公共基礎設施、政府樓宇、商業、民宅和其他損失。
他指出,迄今為止,共有2180個變電站、1066個通信塔、5個橋樑倒塌和損壞及61個路段損壞。
他說,截至昨天,政府已從國家救災信託基金(KWABBN)撥款了1億2550萬令吉予受災影響的州屬,並向每名受災戶主發放1000令吉的援助金。
他表示,截至1月18日,受水災影響被轉移到臨時疏散中心及符合領取援助金資格的戶主人數高達97.3%。
“第二輪分配則有57.3%,當中涉及登嘉樓、森美蘭、吉蘭丹、彭亨、沙巴和柔佛的戶主。”
他說,至於沒有搬到臨時疏散中心及符合資格的災民則有50.8%。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