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鑾21日訊)一場疫情,讓來自居鑾的黃世達必須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從一名與學生為伍的輔導講師和社服機構工作者,搖身一變成為農業種植場域的管理人員,除了工作內容轉換的適應之外,心境也需要面臨極大的調整和挑戰。
雖然如此,他仍然願意用自己的專長去助人,並且不曾考慮放棄所學,無論對象是小學、中學生或是外籍勞工,他依舊想要繼續擔任一名聆聽者和分享者。
面臨經濟壓力 決定換跑道
現年34歲的黃世達大學畢業後,就加入居鑾益人社會服務中心工作了10年,在他的日常中,必須常與學生互動,並且需要策劃領袖培訓活動和到各校提供講座,幫助青春期的青少年找到人生的方向。
“我非常熱愛這份工作,除了服務社會,獲得學生的信任和看見他們的改變,也讓我很有成就感,所以即使薪資不是特別優渥,我還是在這個領域耕耘了那麼久,不過因為疫情,機構捐款變少,資金不充裕,一些問題難免因此被放大。”
他指出,所服務的機構因為無法舉辦活動,收入銳減,以往一年下來,也會接到近200場大小講座的邀約,應付日常開銷,現在也全都沒有辦法繼續,在疫情期間開始面臨經濟上的壓力。
他續說,父母經營的小雜貨店剛巧又在2019年年尾因虧損決定結業,之後便轉做學校食堂攤位,不料卻因疫情沒法上課,沒有收入,而弟弟又剛到臺灣升久,家中開銷龐大。
身為長子,他需要承擔起責任,加上有計劃成家,在多重考量下,面對這場看不到盡頭的世紀病毒來襲,他因此萌生轉換跑道的想法,希望通過另一份較高收入的工作,來滿足各種身分的需求。
推動電子化 更有效管理園丘
“從一個相對單純的工作環境,要投入大機構當管理,還要學習大量新的知識,當時真的反覆思考,日夜禱告,最後才在去年9月決定轉行。”
黃世達坦言,考慮轉職過程中,確實擔心是否可適應其他工作等顧慮,在獲得油棕園丘執行人員的職務後,他雖然有信心能勝任管理工作,但是油棕業卻是從未接觸的領域,有非常大量的知識需要學習。
“我開始新工作時,連油棕果有沒有成熟都不知道,每天都要吸收新的知識,從辨認方向、觀察油棕樹結構、品種、肥料,到安排勞工執勤、人員調動和工作內容等,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世界,也有很多不一樣的體驗。”
入行後,因為黃世達年輕,他也需要主導公司推行園丘電子化的進展,包括教導年長主管使用APP管理產出和申報問題,這樣就能更方便的記錄每日收成、人員安排點名等,好更有效率的管理園丘。
他表示,自己慢慢的也做出了興趣,喜歡大自然的他也很快就適應了“務農”生活,每日要早起勞作,作息變得穩定,也令他感覺到身體變得更加健壯,這也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用專業輔導關懷外勞
另一方面,黃世達也在工作中發現,自己之前的專業並沒有因此而擱置,反而在擔任管理人員的過程中,也可以像以往帶學生一樣,給予在異鄉工作的外籍勞工提供輔導和關懷。
“外勞他們語言不通,有些教育程度也比較低,他們在面對疫情的種種資訊更容易惶恐擔憂,例如擔心確診或接種疫苗後會死亡,或是因為疫情不能返鄉,害怕自己客死異鄉。”
他透露,之前園丘內外勞確診,宿舍區需要被隔離,他也負責安排物資和三餐的工作,前往慰問他們的境況,通過這樣簡單的方式,鼓勵和安撫他們不安的內心。
“如果有勞工在職位上缺勤,我也會主動去關心他們的情況,就像以前去做家訪那樣,到宿舍找他們談談,這樣的接觸對這些勞工來說是不一樣的,因為有些主管可能會比較兇和嚴格,他們就不敢敞開心胸來說出問題。”
他笑稱,自己的國語能力也因此進步不少,與外籍勞工這樣的良性互動,確實也幫助他在管理工作上更加方便。
他也提到,在疫情期間也曾擔任派發物資的救援志工,過程中也讓他對弱勢群體的無奈和難處感同身受,因此會因為自己所擁有的感恩,也看重他人的缺乏,雖然因為疫情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但這也是另外的一種機會,讓自己能夠換一個方式,繼續成為一名分享者。
“我們不會因為疫情而變得一無所有,因為活著,就是最大的祝福。”